那一年,我在敦煌火车站下车。
茫茫戈壁,骆驼铃响。
风吹沙州,人走茶凉。
敦煌这座城,对我而言,只是一个过客,像一粒沙,一滴水。
我本该忘记的。
但五十年后的一个夏天,我收到了一封信。
信的内容很简单:「当你读到这封信时,我已经死了,我死在了敦煌,那个我一直向往的地方。
我一生无儿无女,只有一些旧友,但我不想麻烦他们。
我的尸体就埋在戈壁的某个地方,如果你恰好经过那里,请替我向东方磕三个头。
因为,我的故乡在东方。」
写信的人,是我的父亲。
我忽然想起,五十年前,父亲抛下家庭,独自一人来到敦煌,再也没回过故乡。
当时,他曾留下一句话:「我死后,就葬在敦煌,谁也别想找到我。」
现在,我读到了他的信,也看到了他的尸体。
他死在戈壁滩上,被风沙覆盖,但尸身不腐。
这是一具干尸。
我摸了摸,还有些弹性。
干尸旁边,放着一本日记本,一本老版的《新华字典》,还有几张手绘的地图。
翻开日记,我看到了这么一句话:「1976 年 9 月 18 日,敦煌,天气晴朗,我和几位战友再次重逢。」
战友。
我隐隐有些预感,又有些不敢相信。
在另一页,我看到了几个人的名字,后面跟着军衔,最下面,还写着「核弹实验小队」六个字。
我愣了愣。
他们,正是当年从美国加州一同学成归来的科学家。
而当年爆炸的实验基地,就在敦煌。
那是一个核弹的实验。
「1976 年 10 月 17 日,天气晴朗,我们即将开始实验。」
「1976 年 10 月 18 日,天气晴朗,实验成功,但我们都死了。」
在旷野中,风起沙漠,我感受着一股热浪扑面而来。这是一个凛冽的清晨,一切都沉睡在沙尘的覆盖下,只有沙漠上的风呼啸而过,带来一丝生命的气息。
我是一个孤独的旅行者,在这片无边无际的沙漠中寻找着什么。这是一个折磨我的地方,沙尘的侵蚀使我心力交瘁,但我不能退缩,因为我身上的使命比一切都重要。
来到了沙漠中心的一个古老城堡,我打开了厚重的大门。沙尘弥漫的空气中,隐藏着一种神秘的力量,使我充满了好奇心。我脚步沉重地走进城堡的大厅,这里的一切都古老而神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