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梦想:成为一个有成就的人,成为一个能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人。
01 成为像她这样的人
早上打开樊登读书软件,看到页面弹出王珮瑜讲解京剧知识。
记得这是位很年轻的国粹大师,赶紧重新百度脑补一遍她的个人发展经历,1978年出生的人,现年45岁,24岁获得“白玉兰戏剧主角奖”,33岁获得“戏剧梅花奖”,40岁当选上海市人大代表,现在出现在各大娱乐平台,推广京剧,让更多人看到并了解京剧。
说实话作为我来说,听戏是父辈的事,但唯独听她开口,我就极其喜欢。
我希望成为她这样的人,在自己的领域做出成绩,并为这份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02 成为像她这样的人
说到她,还有一个人,那就是张萌,虽然我今年才开始关注她,这个只比我大两岁的女孩。
看到她说,刚入学时发现自己的英语很差,于是给自己设定了“1000天小树林计划”,每天早上5点起床,在北师大小树林中大声朗读英文,坚持3-5小时,风雨不辍,足足坚持了1000天。
四年专业排名第一,斩获全国英语演讲比赛第一名,北京奥运会火炬手,参加各种国际峰会,后来加入省作家协会,成为一名畅销书作家。
她最厉害的应该创业,不仅自己创业还创设了极北咖啡,一群青年人一起创业的平台,帮助青年人成长。
这么多年她带领团队一直坚守公益,多次资助西部贫困山区。
她做的这些,都是我想做的事,只是如此年轻就有这么多的作为,这是值得我去学习的。
而我,需要的是坚定内心的信念,一点一点向自己想成为的人靠近。
03 成为像他这样的人
积微小伙伴里有个叫海涛的人,她的出现,让我想起来了当年北京朝阳医院那个被刺伤的医生:陶勇。
用了半天的时间扒了各种相关的新闻,视频,脱口秀等来了解这个人。
38岁的博导、主任医师,实现了人生的大满贯,如此年轻有为。
全国优秀的医生这么多,在这件事情出现之前,或许大家记住的只是他的专业很强,全国第二。
但,刺伤事件之后,更多人喜欢和关注他,而是看到了他重生后让人佩服的状态。
一个胸怀大家的人,一个从死亡边缘走过,释怀并且找到自己清晰方向的人。
我希望不仅是我,我的下一代都有这份对待生活的坚韧和勇气,都有这份志向和担当。
04 成为像他们这样的人
最近二刷稻盛和夫的《干法》,一直想不明白,一个人是如何从讨厌这份工作到喜欢上它。
周围太多人对待工作无感,充满抱怨和牢骚,但,回头看稻盛和夫,正是从工作上开始调整了心态。
前两天看到一个视频是讲褚时健的爱人马老的,现年91岁的马老依然精神抖擞,还在拉着60岁的小伙伴筹划做些事情。
而现实中的我们,五六十岁恨不得躺平,要么身体不给力,已经有了老态龙钟的迹象。
和他们相比,这样的人生大打折扣。
写在最后:
我们与这些人差的是什么?恐怕差的不是年龄,也不是收入。我想这个词应该是信念吧。
张萌从小就希望能成为外交家,陶勇医生希望人们远离眼盲的病痛,稻盛和夫一直坚持:健康工作一辈子。
那我们呢?我们的信念又是什么?
没有信念,很难一条路走到底,走出结果。
找到它,然后坚定它,才能成为一个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