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这本书列举了52种思维错误。本文摘选了几个不常见的思维错误,分别是结果偏误、禀赋效应、稀少性谬误、错误的因果关系。
思维错误
1、结果偏误
思维误区:分析事件时,倾向于以结果判断决定——而不是当时作决定的过程。
作者提供了一个案例,通过进行5次高难度手术抽样调查,以结果判断外科医生是否优秀。这样的做法看似合理,但犯了结果偏误。因为抽样试验的范围太小,这个时候的结果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好的做法是查看他们对技术的了解,仔细观察他们的手术准备和执行过程,这样才能正确评价他们。也就是说,你要分析过程而不是结果。
总的来说,结果差并不一定意味着当时所做的决定不对,反之亦然。关注点应该是仔细研究一下这样作决定的原因,而不是吐槽一个被证明是错误的决定,或者为一个也许是纯属偶然地获得成功的决定感到庆幸。反思这个决定是否出于理性而做出的?如果是,那么下次最好仍然这样做,哪怕上回的结果很糟。
2、禀赋效应
思维误区:当我们出售某物时,我们要求的钱多于我们自己愿意为它支付的钱。
比如,你可以试着问自己如果你花了1000块钱买了《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会门票,你愿意以多少钱出售它呢?再如,在房地产市场上,卖方总是将他们的房价估计得高于市场价格;在家里,我们会在房子里囤积没用的东西等等。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因为人们拥有某种东西的同时,还赋予了这样东西额外的价值,他希望买方一同支付这份额外价值。
面对这种情况,作者建议不要死抱着某种东西不放,试着将你拥有的视作“宇宙”临时留给你的某种东西。要知道你拥有的一切随时有可能又被拿走。
3、稀少性谬误
思维误区:物以稀为贵。
比如,淘宝的仅双十一活动侧面意味着时间的紧缺。某手机品牌擅长的饥饿营销等等。人们对稀少性的典型反应是丧失清晰思考的能力,容易盲目跟从商家营造的氛围。
作者建议:请你仅按价格和作用判断一样东西,而不在乎它是否稀少。
4、错误的因果关系
思维误区:将事件的因果混淆。
比如,“科学证明:每天使用XXX洗发露的女性,头发更浓密”。反观这个研究,是否还存在因为浓发女性喜欢使用XXX洗发露的可能性?再如,游泳选手身材好不是因为他们游泳的原因,而是他们本来就拥有这样的身材?
这表明,相互关系不等于因果关系。在我们分析时,需要看仔细,有时候两者之间因果恰恰相反,有时两者之间根本就没有因果关系。
总结
本文只罗列了几个不常见的思维错误,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找这本书看看。
最后作者建议,在后果影响可能很大的情形里,设法尽可能理智和理性地做决定。对思维错误清单进行逐一核对。而在后果影响较小的情形里,可以选择放弃理性地寻找最佳方案,而是听从自己的直觉。只要我们能够有一定把握应付生活,只要我们在关键时刻小心留神,我们的决定是否完美,其实并不需要太在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