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讲一件很戏剧性的事儿。
最近宅在家里,闲来无事就换着花样做吃的。昨天正好翻到此前别人送的小米,我提议煮小米粥吃,正好先生最近胃疼,小米粥可以养胃,先生欣然同意。
煮粥的时候,先生问我:“是用小米掺玉米一起煮,还是掺大米一起煮?”
我以为我听错了,一脸惊愕的看着他:“你搞笑吧,小米掺玉米?小米不就是玉米吗?肯定是和大米一起煮啊,小米没粘性,大米粘一些,一起煮会更粘稠,煮出来更好吃。”
我噼里啪啦的说完,这回轮到先生疑惑了:“你说小米就是玉米,你确定?”
看着先生一脸不信的样子,我更坚定了:“我确定,小米就是玉米。”说完顿了顿,又补充说:“你看你这个城里长大的娃,又文盲了吧,我从小在农村长大,我们以前吃的玉米粥就跟这个米是一样的,你相信我好不好?”
先生还是一脸不解,不过看着我那么副确信无疑的样子,他又有点自我怀疑,呆呆的站在原地,自言自语:“小米就是玉米?不会吧?”
看他半信半疑的样子,我急了:“不信咱俩打赌?”
他还是傻傻的站在那儿,满脸疑惑的思考着什么。我决定不再浪费口舌去多做解释。这个时候,想要让他彻底信服,只能用事实说话,彻底打消他的顾虑,让他死心,于是,我提议:“不信我查给你看。”
说这话时,我确实是信心十足的。
我打开浏览器,先生便急不可耐的凑了过来。
结果,一查,我傻眼儿了。网上的事实告诉我们:小米确实不是玉米,小米是粟米,而玉米是我们常说的包谷,两者并不是同一种东西。
原来,被打脸的不是他,是我。
原来,真正文盲的不是他,是我。
我顿时有种一瓢冷水从头顶浇下来的感觉,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只感觉一时间全身发热,满脸通红。
“天啊,我从小就以为玉米就是小米,小米就是玉米,原来错了二三十年。”看着我恍然大悟,先生嘿嘿的笑了两声就知趣的去煮饭了,只留下我一个人在电脑前呆若木鸡。
那情景现在想来还觉得非常有趣。
02
这种感觉,在昨天看万维钢·精英日课 《我怎样管理信息》又再次体会到了。
文章讲到了有关信息管理的两个误区:一是想要用大脑记住信息,强化记忆力;二是强调搜索,指望什么信息都到网上去找。
这两个误区都是我正长期犯的错误。
因为非常健忘,尤其是过了三十岁之后,记忆力直线下降,我常常为大脑记不住很多信息而感到困扰,甚至于为看一本书“看到后面忘了前面”而焦躁,担心自己会不会提前得老年痴呆。
但正如文章中提到的观点:人脑应该是用来想事儿的,而不是从来记事儿的。在互联网时代,依靠脑袋来记忆这种用蛮力的思想实在太落后了。
因为脑袋记不住,搞摘抄又太慢,我转而进入另外自暴自弃的状态,逐渐放弃原始积累,开始指望着什么都上网搜。但随之出现状况是,每次写东西,都感觉积累的不够,写文章总卡壳。而用文章中的观点说:这种做法太业余了。
这个文章教给我们一个方法是,用一个专门的外部系统,比如印象笔记,来专门存储个人化的信息,把你看到的所有的你觉得有价值的内容都存储起来,这样日后再找的时候,直接用关键词搜索就很方便。
读来,真觉得很受用。
于是,告诉自己,也要开始建立这样的系统,这就如同设计师要建立自己的素材库一样,写作者也要建立自己的资料库。
03
经过这两个事儿,再一次发现,人生的误区真的不少,真的要活到老,学到老。
尤其是,随着你接触的东西越多,学的东西越多,你越会发现,不管是日常琐碎,还是思想以及价值观,有些我们深信不疑的东西,其实未必是正确的,我们也未必有我们想象中的那样聪明和睿智,很多时候,我们反而是很傻很天真的。
这也提醒我们,平时要多看、多听、多学、多积累,人生路漫漫,我们需要学的、需要了解的还有很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