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不只是简单的教育孩子,更是父母的自我教育。
——题记
一天,接垟垟放学:
“下次不许带卡片了(奥特曼卡片)哦?”老师送出来时叮嘱垟垟,“下次再带,老师就不再还给你了。”
我狠狠地瞪了他一眼,厉声说到:下次不许再带卡片了!
又一天,我兴高采烈地迎接垟垟放学,心里琢磨,一会给他买香肠还是汉堡吃呢?
小垟垟飞快跑出教室,却又被老师一把抓住:“垟垟妈妈,垟垟今天又带卡片了,还分给其他小朋友,弄得课都上不成。今天收的卡片不再给他了!”
我一边用眼睛狠狠地剜着垟垟,一边对老师表达歉意,并表示:一定好好管教他,绝不再带。
回来的路上,我告诉他:本来妈妈准备给你买好吃的,但现在,什么好吃的也不会给你买了,因为你今天犯错误了。
下车时,我拉着脸,压着声音对他说:你看妈妈开心不?
“不开心。”他怯怯地看了我一眼。
“那妈妈为什么不开心?”
“因为我带卡片了。”
“妈妈为什么不让你带卡片?”
“因为带卡片,老师会把卡片收了。”垟垟不假思索地回答道。但这并不是我想要的答案。
我继续问道:“那你也带课本了呀?老师为什么不收课本,只收卡片?”
“因为课本是学习的,卡片只是玩的…”他终于说到正点上了。
我补充到:“还有,上次你都答应妈妈不再带卡片去学校,可是今天你又带,这就是不听妈妈的话了。不听妈妈话的孩子,不是好孩子,妈妈也会生气的。”
门开了,他闷闷不乐地,像是深受惩戒一般。我想他应该会长记性了,这事就到止为止吧。于是我蹲下来对他说:垟垟,只要你认识到错误并认真改正,你就还是妈妈的好孩子,妈妈还会像以前那样给你买好吃的好玩的。
阴霾的天气终于明亮起来,那小屁股又屁颠屁颠地摇摆起来。
今早,送他上学,因为是步行,就边走边给他讲故事,还故意讲到“香肠(他正吃着香肠)很听话,从不把卡片拿进教室”,然后我转向他,问到:“你今天带卡片没有?”
“没有带。”他的声音很微弱,脸色又像门帘一样耷拉下来。我心里想:是不是上次批评的狠了,这次旧事重提,给孩子吓成这了。于是我暂不提卡片一事,继续给他讲故事。
快到学校时,我终于还是忍不住又问了一句:你确定没有带卡片?
“没有。”声音依旧微弱,但我总觉得那眼神太过胆怯,极不坚定。想到万一他又带了,又被老师发现了,可怎么交代呀?于是,我停下脚步,拉开拉练,说到:我检查一下。
“我没有带卡片”,他突然不淡定了,“我只…带了个盒子…”
“盒子?装奥特曼卡片的盒子?”我的天,他还真又带了。
是的,我看到了一个奥特曼的包装袋——卡片包。打开一看,满满一包的奥特曼卡片!
“垟垟,你怎么又带卡片了?”我停下脚步,定定地看着他,“这是光盒子吗?这里面不都是卡片吗?”我心里气极了:这小屁孩不但继续拿卡片,还撒起谎来了!
他哪里来的胆子,竟然一而再,再而三地犯同一个错误?他哪里来的有恃无恐,竟无视我一而再,再而三的吆喝、管教、惩罚?
突然想起一句教育名言:“家庭是孩子成长的土壤,孩子身上的任何缺点,都可以在父母、在家庭中找到答案。”想想平时一家子人是怎样来管教垟垟的:
奶奶——
你个小坏蛋,一会我都揍你;
哎~你再搁这玩一会,我非打你那屁股;
你来不来?再不来,我非收拾你……
但是,奶奶重来没揍过、没打过、也没有收拾过他!
爸爸——
这题是咋做的,你是没有听,还是没听懂,明天再这个样,我都找你老师去;
哎哟,我都三天没有见到娃了,来抱抱;
爸爸确实有狠狠的批评,但不能持续关注、跟进,所以他的威严并没有落地生根。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如何能教育好孩子,如何能培养孩子的好习惯?
妈妈——
小垟垟,妈妈先走了,你继续写作业哦,一会爸爸回来检查;
我们不能这样做,这是不对的(为什么不对,没有继续告知);
垟垟又睡了,我明天再抽时间陪他吧…
妈妈有心、缺时间,有力、缺方法。自己是常常说了做不到,或者做了没有及时正面引导,亦或者引导了却没有及时跟进、关注教育的效果。
姐姐——
来来来,垟垟没事,咱们再玩一会;
我一会都起来了,再睡五分钟;
作业多死了,啥时候能写完,歇一会再写;
姐姐的榜样作用不仅没有树立起来,甚至在做事拖沓上、厚脸皮上影响着垟垟。
“症结”所在!
“在教育中,家庭是成长之源”,孩子身上的任何缺点,确实都可以在家庭中找到答案。原来,垟垟的屡犯同错、有恃无恐,都是我们这些家人的“言无信、行无果”的“身教”所影响的。在垟垟的心目中,他可能以为——老师的要求、班级的纪律、妈妈的警告,都像在家里一样,都想在“奶奶、爸爸”那里一样,说说就过去了,即使说打,也不会真打。
家庭教育真的不只是简单的教育孩子,更是父母的自我教育呀。
六岁孩子,正是树立是非观、惩戒观的关键时期,做家长的一定要说一不二、坚持言传身教,且能在时间及空间上,保障教育力的持续发展。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的成长是孩子成长的前提”。如果我们父母能够用心梳理孩子的教育问题,就能回顾和化解自己成长中出现种种问题,也就能实现精神生命的第二次发育,再次生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