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想法
《牧马人》观后感

《牧马人》观后感

作者: 流沙轨迹 | 来源:发表于2022-08-17 00:07 被阅读0次

    牧马人,整个影片的结构可以概括成回忆录,故事主角的父亲从美国飞回来办两件事一是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二是要带三十年没见的儿子去美国,主人公不愿意离开,于是展开了两副画面的回忆,来诠释不愿意回去的原因。

    首先说一下时代背景,许父在他十一岁时离开,回到北京已过了三十年,就是说许灵均已经四十一,许灵均说他父亲离开时是解放前夕,假定为1948年,加三十年,当下的时间应该是1978年,这三十年间中国经历让人影响最深刻的就是十年文化大革命。回忆录的第一个画面展示的是文化大革命中,祁连山下牧民及整个中国农村的困苦生活,主人公的妻子李秀芝就是这种苦难的成果,因为她是从四川农村逃难去到北方。故事的第二个画面就是主人公和妻子结婚以及婚后的生活,他被组织平反,当上村里的小学教师。

    许父这个人是被中国封建思想的叛逆者,他甚至抛妻弃子逃离当时的社会。他的生意很成功,他成了亿万富翁。受西方自由主义的影响,他把一切事物都用利益来衡量,甚至婚姻,剧中他说:“婚姻本身是一种条约和义务,是要双方恪守这种义务和条约”。这句话其实是对婚姻最为本质最科学的解释,但在重情重义的中国他的这套理论是行不通的,于是他在中国得到了惩罚——那就是他的儿子不愿同他一道前往美国,只能灰溜溜的逃离中国,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财产的富翁,情感的乞丐”。同时这也是一个没有民族情感的人,反应在剧中他问儿子你也看马列主义的书吗,他说西方人不比中国人研究的少,他还问他儿子“你也关心所谓国家大事”,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爱国从来都不是一件过时的事情。

    再下来就是爱情,一个永恒的主题。看完影片可以发现,整个片子没有提到一句“我爱你”,但看了影片的人,对主人公夫妇的爱情深信不疑,艺术之所以为艺术,高明就高明在这些地方。

    主人公许灵均是一个经历了文化大革命、反右倾主义、和重大自然灾后的人,背了整整二十年右派分子的锅,他的人生是没有希望的,没有前途的,但是他在三个地方找到生命的意义,一个是马场上,二个是质朴的牧民身上,第三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就是他的妻子李秀芝身上。经历了死亡的许灵均,开始放马,他觉得,蔚蓝的天空,绿油的草原,奔驰的骏马一切都很美好,此时邻居大娘有又给他送来两碗面条,让他觉得生活虽然很苦,但人情还是很甜的。他说“人生就是一场奇怪的排列组合”一个来自四川农村的姑娘跟他组合成了一个家庭,这个姑娘身上闪闪耀着人性最好的光辉,勤劳、坚定、善良、乐观、识大体。许灵均平反后她说“不管你变成什么人,在她眼里他就是许灵均”,在她眼里不管许灵均变成什么样的人,他只是她的丈夫,她孩子父亲。这句简单的话狠狠的讽刺了当下时代崇尚金钱的人女,现在的人天天在嘴里嚷嚷着美德,什么是美德,这才是夫妻关系中真正的美德。影片中这个小学四年级的女人她认为生活再苦再难,都是可以创造的,不会表达就借列宁的话说“面包会有的,一切都会有的”,并以这种观念勉励丈夫。她认为作为儿媳没能在公公榻前尽孝,这也是时事使然,纵然她的公公是亿万富翁,但这并不影响她以茶叶蛋和枸杞为媒介表达尽孝心意,尽管在他公公看来很滑稽。丈夫要远行,留个她十块钱,她说“穷家富路”,家里穷点没关系,但不能穷了远行的丈夫,单就这一点足以堪称中国千万妇女子楷模。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牧马人》观后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dnsg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