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迦摩尼的一些经文,我略知一二。首先,需要明白的是,宗教并不是面向所有人类。而是面对他的信徒的。心里想法的不同,生活环境的不同,信仰也不同。相信佛教的人,大致分为三种,也是经文内容的两个极端,和这两个极端的统一。一是看到贪痴嗔的人,这种人追求在苦行中磨练自己对五蕴的抵抗能力。一是看到利益的人,往生净土,神通广大,这种人是追求利益的人。还有一种是既看到贪痴嗔,又看到利益的人。这也就是佛教对人分为上等根性,中等根性, 下等根性的人。上等根性的人,能够同时看到事物的两方面,于是做事情就可以保持折中,不偏不倚,也就是儒家的中庸。中等的人,看到人因为物质,也就是身体,也就是五蕴的限制,无法通过肉体的限制去更好的生活。下等的人,看到利益,求荣华富贵。针对这三种人,有不同的套餐 这些都在经文中有所区别,因为我目前还没有看完经文,所以不乱说,希望可以和大家多交流。心经中所说,一切有为法,如梦亦如幻,如露亦如电,应做如是观。本意就是万法皆空。有的人去理解这个空,对不同的人来说不一样。空是对谁说的?对下等根性的人来说,空就是叫你放下利益,不要从事争名夺利的事情。对中等根性的人来说,万法皆空就是叫你看到宇宙的本质,宇宙是物质和灵魂的共存体,物质的变化是有规律的,灵魂的变化是随机的,因缘的,这二者的结合也是随机的,也就是空的。灵魂正是因为有了欲望,才来到这茫茫尘世,戒掉欲望,你就离开了六道轮回,回归灵界。对上等根性的人来说,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追求色,或者追求空,都是一样的,没有收获。因为你要同时追求二者,在物质和灵魂中寻找平衡点,也就是在混乱与秩序中寻找平衡点。个人愚见,希望大家多交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