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丹思心舞
《当尼采哭泣》二、尼采
小说中尼采是莎乐美为之向布雷尔求助的病人,却因为过强的阻抗在布雷尔医生设计的特殊的反转交换方案中才进入治疗关系。尼采的表面症状比布雷尔严重和复杂:他有长期的偏头痛和多种躯体疾病、长期孤独中和遭遇友人离弃后的躁狂和抑郁间歇发作,但他是个多思多产的哲学家,他在孤独中为人类贡献了伟大的思想,最终也在治疗中突破了自己的防御,暴露、认识和升华了自己。尼采的人格特征比较复杂,伴随多种症状表现,深层的主基调却是操控型自恋,虽然在某些时候的躁狂症状让尼采表现出精神病性的特征,会被人当成疯子,但是他仍然具有理性的思维能力和现实检验力,以及一定的自省力和对自我与社会的冲突的感知,人格发展水平介于神经症性和边缘性之间。
1、人格特征:操控型自恋
尼采明显呈现出自恋型人格,而且属于操控这个亚型。“假使有神,我怎能忍受我不是那神,所以没有神!”这句名言就是他自恋的极致彰显。他无法忍受被人控制,所以才接受了布雷尔角色反转的治疗方案。
尼采自恋人格的形成
“自尊受损会在短时间内造成任何个体的行为特征带有自恋色彩;所有人格类型也都多少具有维护自尊的功效:通过特定的防御来维持自尊。但若要将某人框定为自恋型性格,就必须具有长期性、自动化和非境遇性(situation-independent)的主观及行为模式。”(《精神分析诊断:理解人格结构》)
据此来看布雷尔和尼采人格中表现出来的自尊自恋,尼采显然是更具有“长期性、自动化和非境遇性”的,虽然尼采在小说中是在被莎乐美拒绝而自尊受损的境遇背景下登场的,但是其一贯的自恋表现却已经通过社会传言和莎乐美的叙述,给布雷尔、也给我们读者形成了印象:
“尼采对权力的话题及其敏感,任何让他感到可能把他的权力拱手让人的程序,他都拒绝参与。......他相信没有人会有帮助他人的欲望,帮助他人仅仅是为了支配他人,并借此来增加他们自身的权力。有少数几次,当他感到把他的权力让渡给他人时,他感到不知所措,并且以震怒收场。”
从一贯的情绪和认知来看,尼采对权力和控制近乎偏执,一旦失去自尊和控制就会暴怒,这就不难理解他在莎乐美小姐拒绝他的求婚的反应了。
尼采的自恋人格的形成,跟其在家庭中受到的关注和溺爱以及所受的教育有关,他幼年丧父,但是处在家族里一群女性的呵护当中,受的是贵族教育,一方面习惯于处于中心和居高的位置,一方面又隐含着摆脱温柔枷锁的潜意识。控制和被控制往往是一体两面,他被家里的女人当成中心,同时也会受到女人的超界限的关心,是一种隐形的控制,妹妹干预了他和莎乐美的关系就是一个例证。
尼采的自恋还表现在他平时注意保持外表的引人注目、气质的温文尔雅,在公众场合的发言慷慨激昂、作品也激情张扬,这些在尼采身上更自发地表现出来,形成了一种自然的习惯。
比较之下,布雷尔的自尊自恋表现,比如通过诊疗室的椅子摆放格局让病人由下往上仰望他,比如对专业观点的自信挥洒等等,更多是角色和场景框定的,是有意识的“端着”。
尼采带着自恋人格,在自体体验上,有着强烈的攻击驱力,当自尊受损和权力丧失的时候,会充满挫败和愤怒,但是又用向内攻击的躯体化反应表现出来。
2、 防御机制
尼采的防御机制同样包括两个层面
初级防御机制
否认和全能控制:尼采的全能控制很典型,充分渗透在他的情感和认知当中,并形成了在失去控制时的原始反应模式——否认,他对自己身上任何不好的症状和抑郁、绝望的心理状态从持续性上加以否定,认为这些自己都有过,但是并不永远属于自己,在治疗中形成阻抗。
极端理想化和贬低:尼采有着自恋型人格通常在关系模式上的表现,在理想化和贬低的极端上变换,尼采对于莎乐美的态度就充分体现了这点。当他接受莎乐美的欣赏和崇拜的时候,将莎乐美当成了最完美契合自己价值观的身心伴侣,当他求婚遭到拒绝后则转向愤怒的贬低和攻击。
躯体化:正是因为尼采的自恋导致了自体与现实的冲突,尼采表现出很多的躯体症状以释放内在的攻击和愤怒:“剧烈的头痛、部分失明、反胃、失眠、呕吐、严重的消化不良、平衡的问题、虚弱”,等等。
次级防御机制
压抑:尼采在很长一段时间,压抑了跟自己的自尊和价值观背离的个人欲望和渴求,有用自己塑造的超我来压抑本我的部分。他需要友谊、情爱,却深陷孤寂,正是因为他在跟人相处时“羞愧并逃避”,极少向人袒露内心,耻于“卸下自己的负担”,同时,“我也不曾容许他人向我卸下他们的负担——我不愿意招惹礼尚往来的人情债。”直到跟布雷尔达成这个“奇特的约定”。尼采有着强烈的内在情绪,其情感与认知并不截然分开(因此不是情感隔离的防御机制),他可以用音乐、作品中的文字等形式表达激情,但是选择了在人际上的疏离去尽量压抑情感,不表达,因为暴露自己威胁了他的控制感。
道德化:同时,尼采会用道德化的防御机制,将跟人的疏离归咎为别人的背叛:
“有三次(*注:这三次是保罗.雷、莎乐美和他的妹妹)我伸手出去尝试建立一座通往其他人的桥梁,而我屡次都遭到背叛。”这是他不再信任人的原因。
尼采还会用追求灵魂的高尚去否定单纯的情欲,而不愿意承认自己也有这部分的原始欲求,也是因为要把握关系中的控制点。
反转:故事中布雷尔与尼采在心理治疗中角色的反转,是布雷尔抓住了尼采本身的防御心理,即潜意识里先发制人、用相反的角色去防止被控制。
升华:升华是“有价值地释放生物冲动”、是“个体能创造性地应用有价值的方式来应对问题”。尼采最终采用了最高级的生存策略或防御机制渡过余生,将自己压抑的孤独、痛苦,转化成了有创造力的哲学思想、诗作。
这个升华的过程经历了对上述较低级防御机制的升级和转化,在小说中,跟布雷尔医生的这段陪伴和相互治疗成为关键的转折:他更加“全面了解自己,包括接纳自我中最为原始和痛苦的部分,逐渐理解自己(或同情他人——通过将先前被自己否定的自我部分的投射和置换)”,而不是否认冲突或欲望;同时也充分释放了自己最大的潜能,将其人格中的光辉面发扬到了极致。
说明:这篇是完成个案营人格分析的命题论文——挑选一个患有心理障碍的电影/小说主角,从情感、关系、防御模式、移情和反移情等角度,对TA的人格结构进行评估。
相关链接:《当尼采哭泣》主角人格分析1——布雷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