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个女孩。
她来自日本,2013年,她24岁,在纽约留学。九月份,为了赚取学费和生活费,在一家酒吧打工时,她遇到了在业界成名已久的前辈。
当时她正修习新闻和摄影专业,刚好和前辈的工作“对口”。
前辈表现得极为正派且热心,仿佛是个准备提携后辈的行业大佬,面对这样位高权重的前辈,她十分敬重。
前辈听说她是新闻系的学生,即将毕业,正在寻找实习单位,便提出她可以去TBS华盛顿分局实习。
这件事因为她回日本,便不了了之了。
但前辈对她承诺,有任何需求,随时可以联系他。
2015年3月,想回美国工作的她,想起了之前前辈说的实习机会,怀着试一试的心态,她向前辈发了一封邮件,询问是否可以去工作。
对于当时的她来说,能成为实习生就已经是走运了,但是前辈抛出了一个让她欣喜若狂的“诱饵”——制片人干不干?
她以为这是好运来临,无比开心,却万万没有想到,前辈所谓的帮她找工作,实际是一个被布置好的陷阱。
2015年4月3日,一个很平常的周五,前辈以谈工作签证为名,约她在酒馆进餐。
她本以为,梦想触手可及,却在喝了一点清酒之后,晕到不省人事,等她醒来,她发现自己正在遭受自己尊敬的前辈性侵。
这时,她才意识到,自己喝的酒里,已经被前辈下了药。
事情发生以后,巨大的羞耻感包围了她,她没有办法把这件事当做没发生过,然后潇洒地拿下工作机会。
本来,看起来应该是一个简单的“被强奸后报不报案”的问题,然而对方是个赫赫有名的“大人物”,加上日本不健全的性侵法案,一切都举步维艰。
但她还是不畏艰难,开始了自己的漫长维权之路……
女孩叫伊藤诗织,只是一个微乎其微的小记者。
而侵犯她的山口敬之,成名已久,是安倍晋三的御用记者,为安倍晋三写过传记。
两人的社会地位天差地别,这更加导致伊藤诗织的维权之路举步维艰。
被强奸后的第五天,在朋友的鼓励下,她终于鼓起勇气去警察局报案。
她告诉警察,她想跟女警官陈述案件经过,然而,经过两小时的陈述后,女警官告诉她,她是负责交通的,想要立案,需要去找男警官。
没办法,为了自己能够维权,她只能忍住巨大的羞耻感,寻求男警官协助调查。
伊藤诗织在三名男警官面前,躺在蓝色的垫子上,让假人在她身上来回移动。
警官拍下假人在伊藤身上的照片,问她:“是这样吗?”
这种令人作呕的调查方法,几乎可以算是二次强奸。
尽管如此,她还是强忍着恶心,积极接受了调查。
经过两个月的调查取证,警方终于对山口敬之签发逮捕令,并将此案件定为刑事案件,准备逮捕山口。
伊藤诗织眼看着就要成功,这时,警官接到上司的电话,命令他不准逮捕山口先生,之后,案件被交移到东京市警察局。
2016年,东京地方检察厅宣布,此案证据不充分,决定不起诉山口敬之。
重重包庇之下,有恃无恐的山口敬之,更是在电视节目里颠倒黑白,使伊藤诗织再次受到强大的舆论压力。
但她没有因此放弃,经过9个月的调查,她决定召开记者发布会,亲自走到大众面前,陈述自己的遭遇。
2017年,几乎走投无路的伊藤诗织决定召开一场新闻发布会,和大众公开对话,为自己伸张正义。
2017年9月,日本检查厅再次做出判定——“本案不予起诉”。
诗织并没有认输,在刑事诉讼接连失败以后,她转而向山口提起了民事诉讼,同时努力发动社会力量,为自己发声。
2017年10月,面对案件的毫无进展,诗织依据自身经历出版了纪实作品《黑箱·日本之耻》,在日本内外都引起了不小的震动。
2018年3月,日本街头浩浩荡荡的女性,举着牌子为自己维权。
2018年6月,英国BBC根据伊藤诗织的事件,拍摄纪录片《日本之耻》,引起轩然大波。
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她的维权队伍当中。
比起来自官方阻碍的种种困难,更大的压力,来自于社会的舆论。
在电影《柏拉图性爱》中有这样一幕:被同学侵犯的小爱,将事情告诉父母之后,反而被逐出了家门,流浪街头。
这种情节,并不是只有电影才有,更何况,这个电影本来就是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
在传统文化根深蒂固的日本,很多人都会觉得,男性对女性的大多侮辱,并不算什么大事。
很多女生,从高中开始,就会在地铁上、补习班里,以及各种公共场合,被各种咸猪手蹭胸摸大腿。
这些女孩子,大都会选择沉默不语,因为在所有人眼里,这都是一件很不光彩的事情。
而从小受各种杂志、视频性启蒙的日本男性,大都觉得,女性的拒绝,是另类的迎合。
作为首个公开长相和姓名的性侵受害者,伊藤诗织从一开始,就遭受到了来自网友的恶意揣测和辱骂。
“这么丢人的事,都好意思拿到公共场合来说,这个女人太不要脸了。”这是很多键盘侠的共识。
她被污蔑为“朝鲜间谍”或是“卖春妇”。
伊藤诗织也不是日本国民心目中那个标准的受害人形象。
比如说:当她在面对镜头陈述案情时,没有蓬头垢面、苦大仇深,反而连衬衫最上面的那颗扣子都没扣上。
诗织并不觉得受害者面对镜头就要摆个苦瓜脸,哭天抹泪。
但这些,都成为她被舆论暴力攻击的原因。
诗织本人甚至还多次受到死亡威胁,甚至还波及到了她的家人。
而在纪录片《日本之耻》中,一位日本政府女议员义正言辞地指责受害者伊藤:
“她作为一名女性有很明显的问题,在男人面前喝那么多酒,还失去了记忆。”
“所以对于此事,我认为男性才是受到巨大伤害的一方。”
来自同性的恶意,要比异性的恶意,更加刻薄和恶毒。
因为那代表了对同类更深的不理解,对自我权益更多的牺牲,对施害者更多的包容,这些,都是滋生更多恶性事件的温床。
可笑的是,这个发言者本人,也经历过性骚扰,却反而觉得,这种现象是正常的。
在日本性产业高度开放的社会意识下,物化女性,早就成为了部分民众的潜在共识。
在日语体系里,日常用语当中绝大多数都是敬词,你很少听到脏话,常用的一些拒绝词语,看起来也像是半推半就。
每当有人半开玩笑地请求“教我几句日语的骂人话吧”,我却总是回答“日语里没有那样的脏话”,并且对此深感自豪。
—— 《黑箱·日本之耻》
因此,在诗织被侵犯时,她无法用日语制止山口的行为,因为那样很像在取悦他。
尽管她转而用英语说了一句“fuck off”,但并没有什么效果。
在舆论的眼光里,往往就变成了“被强奸时你都没有很强烈反抗,你就是自愿的啊”的逻辑。
她在为自己讨回一个公道的同时,对抗的,是整个病态的社会体系。
随着事件慢慢发酵,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这个案件,也越来越多的人站在了伊藤这一边。
克服重重困难,通过不懈努力,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
2019年12月18日,针对伊藤诗织诉山口敬之性侵案,东京地方法院判决伊藤诗织胜诉,判处山口敬之赔偿其330万日元,同时驳回山口控告伊藤侵犯名誉的起诉。
从2015年性侵案发生,到现在已经过去整整56个月。
经过将近五年时间的漫长煎熬,伊藤诗织,终于还是在自己三十岁之前,等到了这份迟来的公道。
胜诉后的伊藤,含着泪说道:“等了太久了,但一点变化也是进步”。
她说:“这次胜诉不能抵消掉真实发生过的性侵,也绝对不是一个结束。”
好在,正义迟到了将近五年,终归没有缺席。
我向来不提倡什么男权女权,因为我一直认为,两性不应该是对立的,没必要一定分出个是非高下。
但对于所有的受害者,或者潜在受害者,我们都有责任,也有义务去发声,有责任和义务从自身开始,改变认知,摒弃“受害者有罪论”,放下刻板印象。
伊藤诗织的案例,不是个案,在全世界各个地方,都可能有类似的事情发生。
那些咸猪手,强奸犯,可能是社会上的失意者,也可能是上位者,身份地位和他们的教养,从不挂钩。
那些肮脏的人,总是试图抓住受害者的羞耻心,让羞耻心成为犯罪的温床。
应该像伊藤诗织那样,站出来,说不。
我们或许无力改变这个世界,但绝不任人宰割。
就像伊藤诗织在纪录片里说的那样:
“一滴水改变不了什么,但许多水滴聚集起来,能变成海啸。”
勇敢一些,世界就会更好一些。
我们看到,经过五年的漫长等待,在2019年结束前夕,正义终于艰难降临。
伊藤诗织的胜诉是一个里程碑,它让我们看到女性维权的希望,社会改变的希望。
新时代的女性,再不是从前任人宰割,随意物化的群体,在面对侵害的时候,有越来越多的人,愿意站出来为自己维权,讨回一个公道。
虽然,还有很多很多不好的事情在发生,但世界的确在进步。
我只希望,并且相信,2020到来之后,未来会有新的面貌,社会刻板印象会越来越少,文明的列车会真正开来,在那里,会有更多的公平和机会。
伊藤诗织的维权之路还远远结束,但正义和公道,终究会有彻底到来的一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