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在上海入学
什么最重要?没错,就是读透政策
但对没有申请经验的家长来说
幼升小、小升初、中考、高考......
很多家长都是一脸懵逼的状态
为此,这篇文章诞生了。
2018年上海义务教育阶段招生入学政策以及中高考招生报名通知已经全部公布,针对大家比较关心的外地户口在沪上学的相关政策,小编做了集中整理。
外地孩子怎样才能在上海上学、
中考以及高考?
新修订的《上海市居住证管理办法》听说了没
(2018年1月1日起施行)
有居住证但是积分不达标,孩子能在上海读书吗?
读完全文你将会有答案哦~
小学
相关政策: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2018年本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入学工作的实施意见》
上海户口在沪上小学本市户籍的集体户口适龄儿童参照居住地登记入学办法就读。
本市户籍居住廉租房的适龄儿童可凭户口簿及相关居住证明在廉租房所在地登记入学,由区教育行政部门安排就近入学。
具有本市户籍的适龄儿童确有困难不能在户籍地入学的,凭街镇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出具的《本市户籍人户分离人员居住登记申请回执》(截止日为4月23日),申请居住地登记入学。
外地户口在沪上小学2018年,来沪人员适龄随迁子女需在本市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须持有效期内《上海市居住证》《上海市临时居住证》或《居住登记凭证》,父母一方须满足以下条件之一:
1.持有效期内《上海市居住证》(签发或签注时间在2018年1月1日前)。
2.持有效期内《上海市居住证》(签发或签注时间在2018年1月1日后),且一年内参加本市职工社会保险满6个月(2017年7月1日至2018年6月30日,不含补缴)或连续3年(从首次登记日起至2018年6月30日)在街镇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办妥灵活就业登记。
3.持有效期内《上海市临时居住证》满3年,且连续3年(从首次登记日起至2018年6月30日)在街镇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办妥灵活就业登记。
注意:
2018年,各区教育行政部门受理来沪人员随迁子女办理入学手续截止日为8月10日。
来沪人员随迁子女入学,小学阶段以进入公办学校为主,部分地区公办教育资源紧缺的,可统筹安排进入政府购买服务的民办小学就读。
多区涉及“五年一户”限制“五年一户”入学限定是家长特别关心的话题,“每户地址五年内只享有一次同校对口入学机会”:即同一个门牌号地址同一居住户,五年内只有一个学生入学名额(双胞胎和二孩例外)。
其中,包括——
-
徐汇区
-
杨浦区
-
静安区
-
宝山区
-
长宁区
-
浦东新区等
在内的多区涉及幼升小“五年一户”限制。
徐汇区
要求对于区内入学矛盾突出的学校,实施每户地址五年内只享有一次同校对口入学机会(多胞胎、二胎除外),班额为40人左右。
■对于本区户籍地(户主为直系亲属或儿童本人)与居住地(产权人为直系亲属或儿童本人)一致的适龄儿童——
当报名人数不超过对口学校招收学额时,安排就近入学;
当报名人数超过对口学校招收学额时,按照入户籍时间长短顺序安排入学,超出学额部分实行区域内统筹安排入学。
■本市户籍人户分离适龄儿童选择居住地登记入学的——
先安排户籍地与实际居住地一致的适龄儿童
再根据区域内实际情况统筹安排“人户分离”适龄儿童入学
■本市集体户籍适龄儿童参照居住地登记入学办法就读,本市户籍居住廉租房的适龄儿童在廉租房所在地登记入学。
■符合就读条件的非本市户籍适龄儿童,统筹安排进入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就读,优先安排持有满积分的《上海市居住证》人员的子女。
杨浦区
今年继续实行“一个户籍地址,五年内只享有一次同校对口入学机会”(同一居住户二孩除外)。
如报名学生人数大于招生计划数的学校可根据适龄儿童全家户口入户情况、入户年限等人户信息制定招生实施细则并在学校网站公示。
本市户籍适龄儿童属于三代直系亲属以外的挂靠户口,由区教育局在区域内统筹安排入学。
静安区规定
部分公办小学的对口入学条件继续执行——
-
适龄儿童及父母的户籍须在对口地块满1年或2年以上(2021年起,部分公办小学适龄儿童及父母的户籍须在对口地块满3年以上)
-
房屋户主及产权人或承租人为儿童父或母
该类学校,每户地址5年内只享有一次同校对口入学机会。
宝山区
自2015年起,实施对口校区内同一居住户地址五年内只享有一次同校对口入学机会;适龄儿童(及父母)户籍迁入直系亲属户籍内满五年并与同住的,能享受对口入学政策。
为保证政策延续性,该办法逐年过渡到位,即:2018年须迁入户籍满4年,以后逐年递增至2019年及以后满5年。
公办小学报名公办小学报名时间:4月26日-5月3日
公办小学第一批报名验证时间:(2018年5月19日-5月20日),
报名验证材料
本市户籍的:家长须带领适龄儿童,携带户口簿、《入学信息登记表》、预防接种证,在居住地登记就读的还需携带《本市户籍人户分离人员居住登记申请回执》或廉租房相关材料证明等。
非本市户籍的:家长须带领适龄儿童,携带户口簿、《入学信息登记表》、预防接种证、父母一方有效的《上海市居住证》(2018年1月1日前签发或签注),或2018年1月1日后申办的《上海市居住证》(或有效期内《上海市临时居住证》)、参加本市职工社会保险证明或《就业失业登记证》,以及适龄儿童本人的合法居住证件。
区教育行政部门要对登记就读一年级的来沪人员随迁子女及其父母的有关证件进行核对,通过居住证读卡机对其本人及父母居住证件和有效期限进行核对;通过信息系统对来沪人员随迁子女父母参加本市职工社会保险、灵活就业登记证明进行信息比对。
5月21日起,对已验证通过的适龄儿童,陆续发放公办小学入学告知信息。未被民办小学录取的,参加公办小学第二批验证,时间为6月2日-6月3日。
民办小学入学2018年上海民办小学依旧实行网上报名和招生录取工作民办小学报名时间:4月26日-4月28日。报名就读民办小学的学生须在“上海市义务教育入学报名系统”填报志愿,每个适龄儿童最多可填报2所民办小学。
2018民办小学面谈时间为2018年5月19日-20日。学生凭面谈通知,携带户口簿、父母一方有效的《上海市居住证》《就业失业登记证》、参加本市职工社会保险证明、《本市户籍人户分离人员居住登记申请回执》等证件参加民办学校面谈。
上海小学报名入学流程
(点击放大看)
初中
相关政策: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2018年本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入学工作的实施意见》
本地户口在沪上初中1.回户籍(居住)地就读。
2.跨区就读的本市户籍小学五年级学生,应在就读学校参加小学毕业考试,毕业后可在学籍所在区就读初中,也可根据实际情况申请回户籍(居住)地所在区就读初中
外地户口在沪上初中随迁子女入学
来沪人员随迁子女小学毕业学生统筹安排至公办初中就读。初中学校应告知学生及家长完成义务教育后报考高中阶段学校的相关规定和政策。
来沪就读六年级
在外省(自治区、直辖市)就读五年级的本市户籍、非本市户籍学生,如需在本市就读六年级的,须携带相关证件到户籍或居住所在地区教育部门办理入学信息登记手续(截止日期为8月10日),由区教育行政部门统筹安排入学。
民办初中入学2018年上海民办初中依旧实行网上报名和招生录取工作。5月4日-5月6日,报名就读民办初中的学生(含民办一贯制学校的小学毕业生)须在“上海市义务教育入学报名系统”填报志愿,每个学生最多可填报3所民办初中。
报名民办初中成功后,家长必须于5月13日前在“上海市义务教育入学报名系统”的“学生照片上传”栏目中按规定要求上传学生本人近期照片,未上传照片的学生将不能参加民办学校面谈。
民办初中面谈时间为2018年5月19日-20日。
面谈资料
学生凭面谈通知,携带户口簿、父母一方有效的《上海市居住证》《就业失业登记证》、参加本市职工社会保险证明、《本市户籍人户分离人员居住登记申请回执》等证件参加民办学校面谈。参加初中面谈的学生还须携带《上海市学生成长记录册》。
有意愿选择民办学校就读的学生,请家长及时关注民办学校发布的招生简章。
公办初中入学今年“入学报名系统”继续与小学五年级学生学籍信息对接。4月2日-4月13日,小学五年级学生家长须在学生就读小学,核对“入学报名系统”中的关键信息(户籍地址、居住地地址等),并填写家长手机号码(作为家长接收初中入学信息的联系方式),获取《上海市初中入学信息核对表》。如发现有关信息与实际情况不符的,应在4月13日前凭有效证件到学生就读小学进行更正。4月13日为本市小学五年级学生初中入学关键信息核对、更正截止日。
在外省(自治区、直辖市)就读五年级的本市户籍学生、非本市户籍学生,如需在本市就读六年级的,须到户籍或居住所在地的指定登记点办理入学信息登记手续(截止日期为2018年8月10日),获取《上海市初中入学信息登记表》,由区教育行政部门统筹安排入学。
各区教育行政部门在生源预测的基础上,公布各公办初中招生入学划片方案。由于受人口出生高峰等因素影响,部分公办初中招生入学划片范围可能会有适当调整。按照区教育行政部门公布的划片入学方案与招生计划,采取小学划片对口、居住地段对口或“电脑派位”等方式免试招收小学毕业生进入初中就读。公办寄宿制学校(上海市回民中学除外)限在本区范围内招生。
未被民办初中录取的学生,由小学就读区教育行政部门安排进入初中就读;如已填报《本市户籍学生回户籍(居住)地就读申请表》,按照填表时所选择的户籍(居住)地,由相关区教育行政部门统筹安排进入公办初中就读。
上海初中报名入学流程
(点击放大看)
中考
相关政策: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做好2018年上海市中等学校高中阶段招生报名工作的通知》
2018年上海市高中招生报名条件一览
(户籍、非沪籍考生版)
(点击放大看)
高考
相关政策:
《上海市教委关于做好2018年上海市普通高校考试招生报名工作的通知》
2018年在沪报考普通高校条件一览
(户籍、非沪籍考生版)
(点击看大图)
各位家长你们准备好了吗?
本文由上海本地宝编辑整理发布,来源:上海市教委 上海发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