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十大原理
人们如何做出决策
- 原理一:人们面临权衡取舍.(资源是稀缺的,选择一件事就意味着在另一件事上投入的资源减少。效率与平等相矛盾,当政府想要把经济蛋糕切成更均等的小块时,这块蛋糕本身就变小了。)
- 原理二:某些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即机会成本。)
- 原理三:理性人考虑边际量。(边际变动,对现有行动计划的微小增量调整,即围绕你所做的事的边缘的调整。考虑边际利益与边际成本(管理会计里的变动成本概念)。而非平均成本。)
- 原理四: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因为人们通过比较边际成本和边际利益做出决策,因此利益的提高或成本的降低都会引起人们相应的反应。公共决策者不应该忘记激励。安全带效应。)
人们如何相互交易
- 原理五:贸易能使每个人状况更好。(贸易使各人各国可以专门从事自己最擅长的活动,并享有各种各样的物品与劳务。提高整体效率。)
- 原理六: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市场经济。企业决定雇佣谁和生产什么。家庭决定为哪家企业工作以及用自己的收入购买什么。这些企业和家庭在市场上相互交易,价格和个人利益引导着他们的决策。市场经济在以一种促进普遍经济福利的方式组织经济活动方面非常成功。看不见的手,价格是看不见的手用来指引经济活动的工具。价格既反映了一种物品的社会价值,也反映了生产该物品的社会成本。家庭和企业在决策时关注价格,也就不知不觉地考虑到了他们行动的社会效益和成本。关于看不见的手的指引经济活动的重要推论:当政府阻止价格根据供求自发地调整时,它就限制了看不见的手协调组成经济的千百万家庭和企业的能力。例,税收对资源配置的不利影响,租赁控制等直接控制价格的政策带来的更大伤害。)
- 原理七: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观点一:看不见的手需要政府来保护它,只有产权得到保障,市场才能运行。观点二:政府干预经济的原因有两类:促进效率和促进平等。促进效率的情形——市场失灵[即市场本身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情况][市场失灵的一个可能原因是外部性,即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影响。有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教育,污染。]市场势力[指一个人或一小群人不适当地影响市场价格。]在市场失灵或市场势力的情况下,设计良好的公共政策可以提高经济效率。促进公平分配,市场经济根据人们生产他人愿意买的东西的能力来给予报酬,并不能保证每个人都能有充足充分的食品衣服和医疗。许多公共政策的目标就是要实现更平等的经济福利分配。经济学可以帮助判断一项政策能否促进效率与公正。)
整体经济如何运行。
- 原理八: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各国的生活水平差异取决于生产率的差别,一国的生产率增长率决定了平均收入增长率。生产率是生活水平的首要决定因素。因此在考虑任何一项政策如何影响生活水平时,关键问题是这项政策如何影响我们生产物品和劳务的能力。)
- 原理九:当政府发行了过多货币时,物价上升。(通货膨胀总是与货币超量发行密切相关。通货膨胀会给社会带来各种代价?,各国都把保持低通货膨胀作为经济政策的一个目标。)
- 原理十: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这种关系是短期的,持续几年。(菲利普斯曲线,说明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短期权衡取舍的曲线。有所争议。菲利普斯曲线对于理解经济周期是非常重要的。?[经济周期:用雇佣的人数或生产的物品与劳务衡量的,经济活动中无规律的、大部分无法预测的波动。]决策者可以通过改变政府支出量、税收量和发行的货币量来影响经济所经历的通货膨胀与失业的组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