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记性的自我观察中的温尼科特视野第二轮回顾
那些不经意丢失的细节时间:2017年2月19日
今天是C&B2017春节后的第一堂课。T带领大家回顾了《传记性自我观察中的温尼科特视野》第二轮中的所学内容。那些曾经学过的内容通过这样一轮的回溯。很多的理论与现实对接的点,理解起来更加的立体和全面了。以下我将谈其中几个印象身的点:
一、那些被不经意丢失的细节。
关于“传记性自我观察”郑捷想到了,在咨询中,她提问咨客最近做了些什么?咨客在回溯过去时很多细节时,没有印象了,需要翻手机照片才能回想起来。当时T的回复是:“T:生命进程感越差的人,越容易忽略生活中的细节、体验和感受......(长此以往)自恋就无法得到足够的养分。”
这个点让我印象深刻。
那么是什么让你对很多的细节“视而不见”?
是什么占用了你大部分的注意力?
又是什么让你看不到事物发展的进程,从而让你,每一次往上一点点,却又习惯性的跌回原点?那些客观的点滴进步,似乎总是不能被作为新的起点。
这样的心理运作模式就像患上了习得性无助,成为一种拖拽,阻碍着你无法一步一个脚印的成长。你仿佛被困在一个又一个孤立的点上。互相间是断裂的,没有因果、没有递进、没有溯源、没有发展。
那么传记性的自我观察是一种怎样的视角呢?
它是一种在时间与空间上的:由点到线、由线到面、再发展到一个立体的网的动态过程。在这样的视角下,没有一尘不变的绝对。它是连续着、动态的变化着的,看你用怎样的角度与看和理解。
当你把自己关闭起来,成为孤岛时。那些碎片化的信息,也在不经意间成为了一个个孤立的信息。当这些孤立的信息铺天盖地而来时。你变得麻木了,也就“视而不见”了。
二、警惕对孩子的攻击和压迫
在课程中T提到了一位破坏性强、常常挑衅权威的孩子。小学一年级时,他常常跟家人说的一句话就是:“反正你们从小就不爱我。”父亲的回答是:“你看看你房间里的那么多玩具,是谁买的?”父亲爱是有压迫感的。最近这位孩子在学习游泳时,出现了完全不管游泳教练的要求和提醒。肆意自由发挥,完全无视场上的规则,最终游泳教练只能请家长把孩子带走。而这位孩子的父亲就是一位高对抗和高攻击性的人......
对于高意志和控制欲的人。对于周围人,尤其是处于弱势的孩子的压迫,常常不经意间就会发生。此刻,尝试去观察和倾听对方所传递过来信息。而不是习惯性的用你刻板印象和固化的经验去强势打压对方。
另外就是那句老生常谈:从孩子身上的问题去反思自己的教育和示范。
三、你使用客体品质是怎样的?
1、客体的品质:兴奋性客体还是抑制性客体?
使用客体的品质和客体的品质是不一样的。在使用客体时,你能否看到对方的优点?还是常常把目光停留在那些“缺点”上,从中体会去使用客体品质的。
由此我想到的是,那些容易抱怨,总觉得别人“辜负”了自己的人。他们常常在不经意间破坏了客体在他心中的印象。把很多人“塑造”成为了抑制性客体。这样drenched使用客体的品质可想而知。
2、警惕那些关系中你认为理所应当的欲求。
T:“使用客体中,你一定会对对方有欲求。这种欲求就是一种攻击性。欲求是你的,别人没有义务满足你。客体将如何去处理这种攻击性。 怎样在使用客体的过程中去处理攻击性?”
使用客体的过程中,如果自我觉察能力不行,会造成巨大的误判。
欲求会成为一种攻击性?由此我想到的是,一种沉浸自我,而忽视了对方作为一个独立个体存在的感受。在这样的层面上的欲求,常常给对方造成一种压迫感、被控制和攻击的感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