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成为作家,要先从这一步开始

作者: AB型双子座 | 来源:发表于2018-03-16 06:23 被阅读188次

    从小,我就特别羡慕会写小说的人,也曾经尝试着去写,武打啊,言情啊,都试过。可是每每写着写着就卡住,写不下去了。比如,我想通过对一个侠士的外表描写来表现他的潇洒倜傥,但除了白衣飘飘之外,再不知道用别的什么词去描述一个人的衣服。再比如,我想通过两个人共进晚餐来展开说明他们之前的关系,可是他们到底都该吃些什么呢?总之,这些众多的虽然看似不重要但却不可避免的“小问题”导致我现在都没有成为作家。

    后来,看到俄国作家果戈里的一个趣事,说他有一次和朋友到餐馆吃饭,发现了一份很有意思的菜单,于是他赶紧掏出笔记本抄了起来,后来在创作一部小说时,果戈里正好运用了这份特别的菜单。据说,果戈里是最有名气的“笔记迷”,他有一本被称作“万宝全书”的大笔记本,收集了大量的写作素材。这个笔记本包罗万象,什么天文地理、风俗民情,只要他认为有意思的事情他都一一记在这个笔记本里。噢,原来,作家们也不是三头六臂啊,他们一样要靠大量的素材的积累才能写成一部部名作。

    原因找到了,但到底该如何通过读书和生活去记录、积累素材为自己所用呢?直到后来我看到了《如何有效整理信息》这本书才解开了迷团。

    就是这本书

    《如何有效整理信息》的作者奥野宣之,曾写过很有名的《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超实用笔记读书法》。在出版社和报社工作的奥野宣之因为在日常工作中需要大量的积累素材,所以他就自创了信息整理术和智慧创造法,深受各界人士的欢迎。奥野宣之在《如何有效整理信息》这本书中提出的“一元化笔记法”更是给读者提供了一种方便、简单、有效的方法,解决了很多人不知道记什么、怎么记,如何搜集和整理各种素材进而进行再创作的烦恼。

    想成为作家,要先从这一步开始

    一、我们为什么要记录信息?

    日常生活中,我们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形?

    场景一:出去旅行,收集了很多的门票、车票、景点介绍等,珍藏在某个地方,但往往随着搬家都不知道收拾到哪个角落里了。而那段记忆似乎也随着日常生活的琐碎而慢慢淹没,闪亮的记忆、幸福的心情,尽管回忆里仍能隐隐约约地记起,但就如散落在时光中珍珠,你知道它曾经怎样璀璨夺目,却无论如何记不起了。很多事情就是这样,如果你不刻意去寻找重建,那么它很快就烟消云散、转瞬即逝了

    场景二:买很多笔记本,漂亮的、独特的、庄重的、童真的、大气的、小巧的……买的时候,想得特别好,有记录工作的、有学习课程的、有摘抄好词好句的、有写英语单词的……最终,它们都没能逃脱沉睡在书橱里或办公桌里的命运,有的还空白无一字,有的有着三五篇的文字。即使有这么多令我心动的本子,还是有在“才思泉涌”时随手抓过身边的小纸片进行奋笔疾书的时候,然后……然后就找不到了……

    想成为作家,要先从这一步开始

    这就是经常发生在我们生活中的:有些事情,你以为记住了,将它尘封在大脑的某一个角落,等你想寻找它时,它却说什么也不见了

    我们为什么记不住信息呢?究其原因:1、用脑子记,以为自己记住了2、随手记在纸上,结果找不到了3、正式记在某个本子里,结果本子没带。

    所以,如果你想记录下生活中值得珍藏的瞬间,或者是想为了工作、写作搜集素材,就要用到一定的方法建立自己的素材库。

    二、记录什么内容?

    我们想搜集记录信息以备以后查阅,但我们在一开始记录时并不一定知道什么样的信息对以后有用,什么信息没有用,那该怎么办呢?

    有的人习惯于收集主观意识上一开始就认为有用的信息,比如和日常工作和学习相关的一些数据。但实际上,如果只是搜集你日常工作中接触的,并不能拓宽你的视野,一是这样一来收集的信息是相似的,无法激发创意,二是只为了“有用”但很无趣,这样重读时会很痛苦,总而言之,无法令人跳出固有的思维领域,对生活融会贯通地进行思考。

    所以,记录,就要记录日常生活中让你感兴趣的,有趣的、炫酷的、美丽的、可爱的、想要的、想尝试的、能让工作生活更方便的事物和想去的地点,能够让你眼前一亮的东西。这样,哪怕最初以为是一些无用的琐事,没准到最后反而能激发灵感。“看似有用的用不得,看似没用的尽可用”,尽管与工作没有什么关系,但十分有趣,这样可能更会萌生创意。

    三、如何进行记录?

    记录,最简单直接的办法就是用笔和本。笔记本可以根据工作性质的不同,先选择大小尺寸,最主要的是要保证使用方便。

    有人说,用笔记本记录太过麻烦,但正因为是麻烦地亲手整理,才会让我们印象深刻。就像我们自己养的小猫小狗,因为付出,才更珍惜,体会到别人体会不到的快乐。

    这样记出来的笔记,就好似是一种别样的日记,还原了大脑的思考过程。当然,如果实在是觉得记录困难,也不一定非得要写啊,可以粘贴、画画,用一切你喜欢的方式就好。

    奥野宣之在这本书中给我们介绍了一种崭新的方法以:“一元化笔记法”。所谓一元化,就是不分类别,按照时间顺序尽情记录,无需反复斟酌,无需深思熟虑。这样做最大的优点就是记录轻松、找起来方便、坚持做不费力。

    很多方法之所以坚持不下去,是因为用着、用着就发现许多弊病让人无法执行,但一元化笔记法整理起来需要花的时间短,而且你要找的肯定在。

    这就好像整理孩子的玩具,如果你要分书、汽车、球、卡片等类别分类整理的话,会花费很长的时间,在属性模糊的时候不知道该放入哪个分类了。就不如全部扔到一个箱子里,这样最大的好处是不论你需要什么,只要来这个箱子里来找就好了,它肯定在。这种很安心的感觉就是一元化笔记法所能带给我们的。

    我们知道了一元化笔记法的优点,那么到底该如何记录呢?其实这个方法也不一定是唯一的,可以一边记一边不断探索,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字迹清楚,是一个最简单的要求,在记的时候,可以用罗马字首字母来略记或者用自己独特的方法,这样记录会增加速度,也可以保密。

    一元化笔记法在应用时要注意时序化,即从头开始按时间顺序使用笔记本。在每日之间或者不同内容之间可以使用分隔线。从左到右也好,或者从上到下,两边是否留白按照习惯。在记录前一定要添加表明“年月日”的6位标签(年、月、日各两位)。而且,当你记录的笔记本一多,为了分清册数,标注序号和时间段,在封面上写上时间,在切口处也写上连续的号码。

    奥野宣之在《如何有效整理信息》中再一次推荐“葱鲔火锅式”的记录方法,他认为这种方法就好像是一边读书一边采访自己,能够挖掘出自己大脑深处的创意。“葱鲔火锅式”记录法具体应用如下:

    1、来自于外部的信息用圆圈,

    2、因为一些信息产生的感想、自己想说的话用星号,

    3、不断重复1和2的内容,主观和客观相结合,来自外部的信息和自己内心的想法相呼应。独特的事件激发的自己的看法是有时效性的,没有当时的环境也许就不会产生那样的想法。但正因为是自己的想法,所以往往是对自己有所触动的地方,也是最能打动自己的。

    在记录当中,奥野宣之也有很多的小窍门和读者分享,比如:

    1、每日之间空一行书写,以便再加工、清楚、补充;

    2、根据场合不同使用不同的笔;

    3、给自己留出改变心情的“超黄金地段”使用法:第一页和最后一页,就如“度假胜地”般,贴上自己喜欢的照片;

    4、工资明细、ATM交易明细、同事留言等、生活的轨迹、见面或者旅游相关物品、宣传资料,都可以作为记录内容留下生动的记忆;

    5、用腰封和补充卡片来补充笔记、用照片或者其他实物,如硬币、落叶等等补充记录。

    四、将记录作为我们孕育创意的摇篮。

    我们记录信息很大一部分是为了激发创意,从而进行写作。

    美国广告大师詹姆斯·韦伯·扬在《创意的生成》一书中说到:“所谓创意,只是把原有的元素重新组合而已”。

    所以说,创意,并不一定是一个新生的事物的诞生,它只是对既有事物的重组,是既有事物和意料之外的相遇产生的奇妙的反映。

    比如,我们看到、听到的那些神话故事,即使是灵霄宝殿,长生不老,四海八荒、三生三世,也免不了使用人类的语言、情感、行为,只不过功力很高、寿命很长,但依然逃不脱人类想象的边界。

    还比如,网上的文章很多都是这样的形式:我有一个朋友、我有一个同学….,总之是很多鲜明的实例去佐证作者的观点,作者哪里来的那么多例子呢?即使只是道听途说,也不会聪明到每写一篇文章那些例子就自动涌现在脑海里了。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一定有好的记录方法,将日常生活中能够引起你感触的现象留存下来。

    创意的产生过程是:收集-咀嚼-发酵-顿悟-具体化,从这个过程来看信息的获取是最基本的。

    对生活所做的记录是对日常生活和人生感悟的记录,这种发现就是信息的收集,最适合作为文章素材使用的。原因就是这种素材并非来源于他人,没有侵权的烦恼,也不会流于形式,具有独特性,不需要人云亦云,人尽皆知。我们可以从日常阅读中发现,凡是那些文章写得让人拍案叫好,眼前一亮的,无一例外必须是触发自己心灵的。

    而且我们这种记录与日记也有很大区别,因为比较随便,没有压力,时间长了,对于脑海中浮现的事物就能够很轻松地写下。《成为作家》中指出,想成为作家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养成写作的习惯,启动思考、促进深入写作。只要坚持不懈地写,你就有可能会发现内心或者有积累很久的情感,不是感觉强烈才去写,实际上很可能是因为写着、写着才有了倾诉的欲望、滔滔不绝的灵感,和非常强烈的感觉。也就是说:“不是有思才写,而是为写而思”,通过坚持不懈地刻意练习,一定会实现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图片来自网络

    现在互联网日渐发达,我们每天在网上、手机上浏览成百上千条信息,但很多是用碎片时间来吸收的碎片信息,很多时候读过就完事了,如果想将它们记牢,就必须使用眼睛和大脑。一边收集信息,一边写下自己的思考。不管是疑惑之事、在意之事、都可以记录下来。做笔记是完成信息输出的第一步,不要去想它有什么意义。因为有时候,你在当时可能来不及思考,但不知道什么时候它就会突然涌现在你的脑海里,成为你写作的绝好的素材。

    如何对收集好的信息进行咀嚼呢?方法之一就是应用能够带来新发现的无目的重读。重读时不一定是按记笔记时的顺序及想法来,而是应自由地变换角度重读,或许某些不经意间记下的信息比预想中更有意思。

    重读时要留下痕迹,比如感兴趣的那一页贴上标签,还要交叉参考笔记,用各种方式重读。总之,玩转笔记一定有助于我们获得创意的良性循环。

    对信息进行收集、咀嚼之后,还不足以体现其独特性,还要对自己长时间收集到的信息和思考活用,这样才能写出自己原创性的作品。

    按照奥野宣之的一元化笔记法,看似散乱无章、毫无关系,但人的大脑是一个反应堆,到底会发生什么样的反映谁也预料不到。只要你努力去创造条件,多样化素材就能孕育奇妙的组合。

    读书是为了获取知识,笔记是为了更好地记录生活。如果你也想记录下生活中每个闪亮的瞬间,你也想成为一名作家,就来看看《如何有效整理信息》这本书,来体验一下奥野宣之介绍的这些方法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想成为作家,要先从这一步开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dtkq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