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iOS中都有什么设计模式?
iOS中分别有以下设计模式:
1.代理模式 2.观察者模式 3.MVC模式 4.单例模式 5.策略模式 6.工厂模式
二 各个设计模式的作用?
(一)代理模式
在cocoa框架中的Delegate模式中,委托人往往是框架中的对象(视图中的控件、表视图神马的),代理人往往是视图控制器对象。
在我们这个例子中UITableView是委托人,代理人首先得满足一个条件:申明它拥有代理资格(我给它简化了一个标识公式为:对象.delegate = 对象)
当这个委托人需要办事时,此人不用自己去做,代理人自己就站出来帮忙办了。这就是ios中的Delegate模式。
当一个类的某些功能需要被别人来实现,但是既不明确是些什么功能,又不明确谁来实现这些功能的时候,委托模式就可以派上用场。
例如你可以再写个C类,实现-(void)transparendValue:(NSString*)fromValue {NSLog(@"%@ ,我是C",value); }也是完全可以的。换谁来,只要它实现了这个方法,我就可以委托它来做这个事。
说到底一切都是为了使类之间的耦合性更松散。好的代码应该对扩展开放,对修改关闭。
(一).观察者模式
在观察者模式中,一个对象任何状态的变更都会通知另外的对改变感兴趣的对象。这些对象之间不需要知道彼此的存在,这其实是一种松耦合的设计。当某个属性变化的时候,我们通常使用这个模式去通知其它对象。
观察者模式本质上时一种发布-订阅模型,用以消除具有不同行为的对象之间的耦合,通过这一模式,不同对象可以协同工作。
那么了解了这些我们可能就会更像了解下我们在什么时候才会去使用观察者模式呢?
当需要将改变通知所有的对象时,而你又不知道这些对象的具体类型
改变发生在同一个对象中,并需要改变其他对象将相关的状态进行更新且不知道有多少个对象。
此模式的通用实现中,观察者注册自己感兴趣的其它对象的状态变更事件。当状态发生变化的时候,所有的观察者都会得到通知。苹果的推送通知(Push Notification)就是一个此模式的例子。
Cocoa通过通知(Notifications)和Key-Value Observing(KVO)来实现观察者模式。
最后记得销毁,尤其是KVO,还有一点需要说的是使用KVO时一定要实现方法:
- (void)observeValueForKeyPath:(NSString *)keyPath ofObject:(id)object change:(NSDictionary *)change context:(void *)context;
不然会崩。
(三)MVC模式
MVC根据角色划分类,涉及到三个角色:
Model:模型保存应用程序的数据。
Controller:控制器是一个协调所有工作的中介者。它访问模型中的数据并在视图中展示它们,同时它们还监听事件和操作数据。
一个MVC模式的好的实现也就意味着每一个对象都会被划分到上面所说的组中。
我们可以很好的用下图来描述通过控制器实现的视图到模型的交互过程:
模型会把任何数据的变更通知控制器,然后控制器更新视图数据。视图对象通知控制器用户的操作,控制器要么根据需要来更新模型,要么检索任何被请求的数据。
所有的这些都归结于代码关注点分离以及复用。在理想的状态下,视图应该和模型完全的分离。如果视图不依赖某个实际的模型,那么视图就可以被复用来展示不同模型的数据。
(四)单例模式
单例设计模式确保对于一个给定的类只有一个实例存在,这个实例有一个全局唯一的访问点。它通常采用懒加载的方式在第一次用到实例的时候再去创建它。
注意:苹果大量使用了此模式。例如:[NSUserDefaults standardUserDefaults], [UIApplication sharedApplication], [UIScreen mainScreen], [NSFileManager defaultManager],所有的这些方法都返回一个单例对象。
有一些情况下,只有一个实例显得非常合理。举例来说,你不需要有多个Logger的实例,除非你想去写多个日志文件。或者一个全局的配置处理类:实现线程安全的方式访问共享实例是容易的,比如一个配置文件,有好多个类同时修改这个文件。
(五)策略模式
当一个问题有多种实现方式,可是需要在不同的情况下用不同的实现方式来解决时,我们可能首先想到if ...else..的模式,可是这样一来我们就把情况定死了,也称为硬编码。当产品需求发生改变的时候且不在我们所定义的情况之内,那此时就需要来改变我们原先写好的代码。
那此时我们就需要在写代码之前考虑:让算法和对象分开来,使得算法可以独立于使用它的客户而变化。
策略模式: 定义一系列的算法,把每一个算法封装起来, 并且使它们可相互替换。本模式使得算法可独立于使用它的客户而变化。也称为 政策模式 (Policy)。( Definea family of algorithms,encapsulate each one, andmake them interchangeable. Strategy lets the algorithmvary independently from clients that use it. )
策略模式把对象本身和运算规则区分开来,其 功能非常强大,因为这个设计模式本身的核心思想就是面向对象编程的多形性的思想。
当存在以下情况时使用Strategy模式
1)• 许多相关的类仅仅是行为有异。 “策略”提供了一种用多个行为中的一个行为来配置一个类的方法。即一个系统需要动态地在几种算法中选择一种。
2)• 需要使用一个算法的不同变体。例如,你可能会定义一些反映不同的空间 /时间权衡的算法。当这些变体实现为一个算法的类层次时 ,可以使用策略模式。
3)• 算法使用客户不应该知道的数据。可使用策略模式以避免暴露复杂的、与算法相关的数据结构。
4)• 一个类定义了多种行为 , 并且这些行为在这个类的操作中以多个条件语句的形式出现。将相关的条件分支移入它们各自的Strategy类中以代替这些条件语句。
Strategy模式有下面的一些优点:
1) 相关算法系列
Strategy类层次为Context定义了一系列的可供重用的算法或行为。 继承有助于析取出这些算法中的公共功能。
2) 提供了可以替换继承关系的办法
: 继承提供了另一种支持多种算法或行为的方法。你可以直接生成一个Context类的子类,从而给它以不同的行为。但这会将行为硬行编制到 Context中,而将算法的实现与Context的实现混合起来,从而使Context难以理解、难以维护和难以扩展,而且还不能动态地改变算法。最后你得到一堆相关的类 , 它们之间的唯一差别是它们所使用的算法或行为。 将算法封装在独立的Strategy类中使得你可以独立于其Context改变它,使它易于切换、易于理解、易于扩展。
3) 消除了一些if else条件语句
:Strategy模式提供了用条件语句选择所需的行为以外的另一种选择。当不同的行为堆砌在一个类中时 ,很难避免使用条件语句来选择合适的行为。将行为封装在一个个独立的Strategy类中消除了这些条件语句。含有许多条件语句的代码通常意味着需要使用Strategy模式。
4) 实现的选择
Strategy模式可以提供相同行为的不同实现。客户可以根据不同时间 /空间权衡取舍要求从不同策略中进行选择。
Strategy模式缺点:
1)客户端必须知道所有的策略类,并自行决定使用哪一个策略类
: 本模式有一个潜在的缺点,就是一个客户要选择一个合适的Strategy就必须知道这些Strategy到底有何不同。此时可能不得不向客户暴露具体的实现问题。因此仅当这些不同行为变体与客户相关的行为时 , 才需要使用Strategy模式。
2 ) Strategy和Context之间的通信开销
:无论各个ConcreteStrategy实现的算法是简单还是复杂, 它们都共享Strategy定义的接口。因此很可能某些 ConcreteStrategy不会都用到所有通过这个接口传递给它们的信息;简单的 ConcreteStrategy可能不使用其中的任何信息!这就意味着有时Context会创建和初始化一些永远不会用到的参数。如果存在这样问题 , 那么将需要在Strategy和Context之间更进行紧密的耦合。
3 )策略模式将造成产生很多策略类
:可以通过使用享元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对象的数量。 增加了对象的数目 Strategy增加了一个应用中的对象的数目。有时你可以将 Strategy实现为可供各Context共享的无状态的对象来减少这一开销。任何其余的状态都由 Context维护。Context在每一次对Strategy对象的请求中都将这个状态传递过去。共享的 Strategy不应在各次调用之间维护状态。
iOS应用分析
例如,我们在验证用户输入的表单的时候,加入包括电话输入框的验证和邮件输入框的验证,这两部分的验证算法是不同的,如果把这个算法看成一个函数,他几乎有相同的输入参数和返回参数。我们可以把这个相同的函数可以抽象为基类(InputValidator)的一个方法(bool validateInput(input,error)),然后抽象出两个具体的策略类:电话验证类(PhoneValidator)和邮件验证类(EmailValidator),他们需要在各自的实现里面去复写父类的验证方法。为了能够正常的调用到验证类的验证方法,我们需要自定义一个UITextField的子类CustomTextField,其中有一个InputValidator类型的引用和一个validate方法,该方法里面调用InputValidator的验证方法,然后在textFieldDidEndEditing代理方法里面调用CustomTextField的validate方法,这样就不用我们在判断输入是否合法的时候通过if else去处理每种逻辑,而且这样做方便扩展,提高可复用性。
实例:排序算法,NSArray的sortedArrayUsingSelector;经典的鸭子会叫,会飞案例。
(六)工厂模式
工厂模式我的理解是:他就是为了创建对象的
创建对象的时候,我们一般是alloc一个对象,如果需要创建100个这样的对象,如果是在一个for循环中还好说,直接一句alloc就行了,但是事实并不那么如意,我们可能会在不同的地方去创建这个对象,那么我们可能需要写100句alloc 了,但是如果我们在创建对象的时候,需要在这些对象创建完之后,为它的一个属性添加一个固定的值,比方说都是某某学校的学生,那么可能有需要多些100行重复的代码了,那么,如果写一个-(void)createObj方法,把创建对象和学校属性写在这个方法里边,那么就是会省事很多,也就是说我们可以alloc 创建对象封装到一个方法里边,直接调用这个方法就可以了,这就是简单工厂方法
工厂方法模式是为每一个要创建的对象所在的类都相应地创建一个工厂
但是工厂方法也有它的限制:
1.要创建的类必须拥有同一个父类
2.要创建的类在100个不同的地方所调用的方法必须一样
以上是我对ios常用到的设计模式的一些总结,也欢迎大家指正、讨论。
参考:http://www.cnblogs.com/dxb123456/p/5479198.html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