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10堂量子创意课-如何开启你的创意人生

10堂量子创意课-如何开启你的创意人生

作者: 抱花少女 | 来源:发表于2018-01-06 22:51 被阅读0次

          一直以来都很喜欢李欣频老师的书,这次看《10堂量子创意课》,不仅颠覆了我的认知,也改变了我看世界的方式。我很喜欢探索各种创意的人生活法,对身边新奇的事物都非常留心,但是我总是陷入为什么我不能想出这样的创意的困扰中。如果你也有这样的困扰,那么我推荐你看看这本书。

    创作背景

            这本书是李欣频老师第一本在内地创作的书,当时她正在北京念博士,没想到导师邀请她去讲课,所以她既完成了博士学习,也同时完成了教书育人的愿望。在此背景下,这本书的创意灵感就诞生了。因为她当时正在研究和学习量子物理,所以她一边探索,一边把最新的感悟放在教学里,做为课堂上实用的创意练习。最后整理编写了十堂量子创意课这本书,这本书写了老师与世界相处良好的十个方法,也寄托了老师希望读者能从书中获得一些有用的知识的愿景。

    不论断,不贴标签,没有成见,以事物的原貌待之

          在长久的教育体制中,我们被灌输所有事物都有标准答案和标签。我们对已知的事物不再有好奇心,对周边的生活环境不再能有新的体会。听到一条新闻会条件反射的判断它的好坏,微博热搜也经常反映了我们的喜恶。我们也常常做“墙头草”,比如那些经常反转的故事,我们总是先指责了这头,待澄清后又指责了那头。这个时代信息传递和表达太过容易,我们的标准也总是非黑即白。但是对的东西不一定真的是对的,反之亦然。所以我们要像拥有自己的判断力,但这判断力又要如何培养呢?

          引用李欣频老师在书中写的方法:“从现在开始,我们要学会先关耳、闭嘴,关掉所有外来意见的纷扰,关掉自动反应的判断程序,然后用心看,看到全貌细节,看得很深入,看进自己的生命里,与其融合为一,并学会不给任何判断、比较、分数、意见、疑问,把眼前的人事物,视为一个遗世独立的小宇宙系统,保持完整地纳入自己的总脉络之中。如此我们才有海纳百川的广阔人生流域。而不是轻率地贴标签,然后因挑三拣四地越活越狭隘,导致目光如豆,信息知识偏食,观点见解偏颇,最终造成心灵意识上的营养不良。”

          看待事物不再轻易下定论,把自己当成一张白纸,当成初生的婴儿,单纯又新奇的去看待世界,看待平常的生活。每天都去刻意发现生活中的不同,也许是邻居换了新发色,气质变得温柔又大方了,也许是路过的树丛有一只特别漂亮的甲虫。用新的眼光和角度去发现生活的不同,换种思维,每天都会有全新的体验,自然也会有新的灵感。

    找出自己的受限点,你的解答就藏在你的问题里

          设定梦想前,要先问自己最根本的问题:我到底想要什么?我到底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相信大家都有自己的梦想,有的人的梦想就是成为一个有钱人,有的人就想要权利,或者有的人想要一套房子、一个温暖的家之类的。如果这些愿望实现了,我们会开心吗?肯定会的,但是开心只是暂时的。因为这只是表面的欲望和需求,而不是本质的内心想法,在不断追求和实现虚假需求的时候,内心反而越来越空洞。所以我们在写下梦想时,要一再追问自己,内心真正的渴求是什么。比如我一直想要一套房子,是真的想要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吗?其实不尽然,我更多的是想要稳定的感觉。买的房子也好,租的房子也好,更重要的是我要将我所居住的地方当做家来看待,细细整理装扮,才会从本质上满足内心的需求。

          梦想写下来了,但是很多人也无法完成。就像书中举例,一个学生想要出国旅行,但觉得自己是个学生,没有钱也没有时间,无法实现这个梦想。可是老师追问为什么会觉得学生就没有时间没有钱呢,明明就有很多学生一边旅行一边赚钱的例子,甚至还有学生旅行没有花钱。只要有一个人实现了它,就不能说自己做不到。我们对梦想欠缺的只是如何大胆的放开思维,拼命想怎样解决实现它,而不是一开始就被条件束缚住。当然设定梦想不要太过天马行空,难以完成的时候,内心会认为无法实现自我价值而变得胆怯和自卑,没有冲劲。

          旧思考永远到不了新的点,这就是为何很多人无法完成梦想的真正原因。

    以多选取代单选, 开展放射型的平行人生

          人生不是做单选题,但是很多人只把人生当作只有一个标准答案来过。比如有的人认为自己一生只能做一个小小的职员,扮演一些生活中固定的角色,做什么决定都要对比一下好坏,不敢轻易切换自己的人生跑道。拿李欣频老师举例吧,她从小就喜欢画画,因为专业的关系,实习去做了广告文案。她第一份实习工作是为一家房地产公司撰写文案,同时也在为诚品书店写文案。一份工作是为了生活,一份工作是为了内心的梦想和喜爱,她两样都做到了。然后因为公司组织旅游,她爱上了在旅行中探索的感觉,又有了新的兴趣方向。如今她也有组织去国外旅行去寻找创意灵感的一些活动。因为写文案,后来写着写着就成了作家,因为兴趣广泛,看了很多电影,又成了职业的影评人。后来又去北大读了博士生,应老师的邀请去做了老师讲课。她身上有多重身份,也有多重成就,随便拿出一样大家都觉得了不起。她也向大家证明了,人生并不是只有单一选择和方向,只要你想,你可以扮演更多角色,获得更多成就。而最近大火的斜杠青年,也正代表着越来越多的人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第二人生活法。(斜杠青年来源于英文Slash,出自《纽约时报》专栏作家麦瑞克·阿尔伯撰写的书籍《双重职业》,指的是一群不再满足“专一职业”的生活方式,而选择拥有多重职业和身份的多元生活的人群。

          你喜欢画画,但又不想拿它做职业,那现在完全可以把它当作副业发展,去做兼职插画家,甚至还可以去做老师,在业余时间去教别人如何画画。在做出品牌的时候,自然会有平台和用户找上你。所以不要认为自己拥有的没有价值,也不要甘于单一平庸的生活。我们一定要有意识的觉知到自己思考的积弊,千万不要以选择题、比较题的方式,把人生当作考卷来写,而要以一张全白的纸,或是其他任何的素材来原创你的人生。

    不做意见、或是现成答案的乞讨者,请做知识的上游

          创意是一种态度,一种对生命的主动、积极、自主的态度,而不是某类行业、某项职业、或是某种环境,不要做一个“老跟别人要现成答案”的人,这样就像“老吃成药却不自己想办法改善体质”,久了自己都失去自愈力。因为自己的问题只有自己能解决,所有的解答都藏在问题里。

          随着互联网越来越发达,我们也变得越来越懒。一个问题不懂,百度一下就好了,省去了思考的时间。短期看来这是一个节省时间的好办法,但是长远来看,我们变得越来越不爱思考。虽然网络搜索能带给我们很多便利,我们能找到很多我们不知道的资料,能得到很多答案。,但是我们也变成了伸手党。近来有很多问答网站和app爆火,也有人愿意花钱提问。向厉害的人请教,这无可厚非。但我也看到一些非常简单,只要自己动动脑就能想清楚的问题,也有人在咨询。询问他人,在收获答案的同时你也会收获到他人的价值观,当你盲目崇尚某个大V,那你就会全盘接受TA的观点,进而失去自己的判断力。出名的人只要发一个动态,很多人就会盲目跟风,容易被带大V节奏。但TA是对的吗?这我们也给不出正确的判断。做旅行计划的时候,我们总希望有一个能跟自己想法一模一样的攻略出现,或者能有一个人带着我们玩。但是只有自己做攻略的时候,我们才能了解到这个地方有什么样的风景、什么样的历史人文、什么样的美食。有哪些一定要去看,哪些一定要去吃,哪些地方一定要去住。只有自己深入了解过,才能有切实的体会和情感,才会喜欢上自己定下的行程。而不是盲目的去一些热门的景点,最后人看人,反而毫无收获。

          拒绝被惯性喂养进别人现成的价值观。自己采食,自己决定,自己负责,自己养自己,最重要的是把知识决定权换给自己,不做意见、或是现成答案的乞讨者。你可以带着你有兴趣的课题收集资讯,但不是收集意见或是现成的答案。如此你才能走出自己独特的路(而非观光指南的统一路径),不会被别人的答案掌控了你的未来。

    用量子物理学的创意思维,人生可以重来

            用最好的版本,覆盖掉本来要开始恶化的版本。

            我们常常会对过去感到遗憾,觉得当时要是怎么怎么样就好了。大家也许都期待过有后悔药或者人生可以重来,就连很多电影电视都拍过这样的题材。人生可以重来吗?那些后悔遗憾可以避免吗?赛斯的《灵魂永生》提到:“理论上你可以改变‘自己的过去’,因为‘过去’以多种方式存在着,而你只经验到一个版本的过去;借着‘现在’来改变这版本的‘过去’,你不仅能改变它的性质,还能改变它对你的影响,以及它对别人的影响。例如过去发生了一件让你非常困扰的事,你就栩栩如生地想象一个更有益的版本替代之,反复地想,反复地感受,那么你的念头有可能会心电感应到与原事件有关的人。”。也就是说,你能以“新的感觉”切到“另一版本的过去”,于是你就有新的路径(非原情绪、原路径)切进你想要的未来,如此就能瞬间跳脱旧版本,这就是“人生可以重来的”原理。这样形容也许有点难以理解,书中指的人生可以重来,并不是指改变了过去的事实。而是自我想象回到过去,按照如今的想法重新选择,重新走一遍,借由新的感觉和体会去覆盖旧的。让自己走出对那段过去的遗憾,借新的体会去迎接和面对未来。

            在量子物理学、弦理论的观点下,这个宇宙同时存在着多次元、多种可能性;而根据赛斯《灵魂永生》和《灵性炼金术》的阐述,我们的灵魂也可以同时存在于多次元的时空里。所以我们可以回到曾经的选择处,去重新选择。假设自己做了当时想要做的选择会怎么样,如果觉得遗憾,那么对于当时某些想完成却没做到的事,我们也可以把它们放到当下来做。比如以前想做音乐、画家之类的,但是父母阻止你,认为没前途,你也只好无奈放弃。那么你现在可以想想如果当时选择了去做这些,你的人生会怎么样,与现在有什么不同。如果心里仍有遗憾,那么现在就再次开始,放大一切的可能性,人生就可以朝着圆满而非遗憾的方向开展

    接受现况后,才能往新的实相走

            把现况过好到不想离开,那就是最接近新版的点,你才能跃进未来。

            很多人觉得此刻困顿,无法前进,觉得自己不能再拥有美好的生活,或者觉得自己怎么努力都不行,所以干脆就自暴自弃的把每一天浪费过去。你肯定也有过觉得今天太糟糕了,状态不好什么都不想做,就真的什么都不做,放任自己在差的状态下度过一天,但是在晚上自我总结的时候又后悔自责自己在浪费时间。做改变和行动最好的时刻就是现在,不要给自己拖延的借口,只有过好当下,才能跨进更美好容易的明天。

          在老师的书里重点举了《盗梦空间》和《奇幻人生》两部电影的例子。在没看书之前我觉得这两部电影太有深意,我应该是看不懂的,所以就一直没兴趣看。当我带着新的思维方式去看这两部电影,我发现我也能体会电影想要传达的真实意义。在盗梦空间中,梦境都是一层一层的,造梦也相当于搭建解决问题的环境与方案,一层的问题解决不了就只能深入下一层进行解决。只有解决了根本问题,才能一层一层的清醒然后回到现实。而奇幻人生则是男主角漫不经心的生活态度引发了一个奇幻事件发生在他身上,他每天都重复着昨天的生活,发生的事情遇到的人,他在重复中变得没有耐心,变得疯狂和放纵,甚至开始自杀,但是一切都没有发生改变。但是当他开始认真追求自己心爱的女孩,去帮助身边的人,去从生活中发现美好,感受美好,他度过了完美又积极的一天,然后终于迎来了新的明天。

          很多人都以为心想事成、量子跳跃到新的点,就是抛弃旧的,跳到新的就行了。其实不然,你站在旧版块上,你与新版块之间隔着一个深谷悬崖,你得站在旧版块中离新版块最近的点,你才比较好跳过去。如果你站在离新版块较远的点,就越难跳过去,也就是说,你得知道你现有的旧生活中,哪一种状态最接近新版块,然后在旧版块的这个点上“施力”、“加速”,你才能跳上另一个点

          好的生活从当下开始。

    从“未来”往“现在”投射新路径

            从你现在的点,到不了你想去的点。

            老师的书里写到,如果你想要到未来的点,那么就要将现在与未来进行对比,察觉其中的不一样,去补足改进它。例如记录昨天一天发生的事件和时间,再做未来一天的的规划和事件,去想象未来要做什么,想做什么,再将两个进行对比,看看有什么不一样。两者之间的差别,就是当下要调整和进步的方向。这有点像我们建立梦想清单,我们写下目标,那么就要很细致的分配到每一天每一个时刻,把梦想清单拆解成一个个小模块,这样它就不再只是文档上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对了,一定要给自己的梦想清单设定一个截止时间,有了清晰的时间节点,才会明白现在要怎么走,每天都会有一个意识要赶在截至日期前完成这个目标。(每天的TO DO LIST也是同理)

            另外书中也提到一个很有意思的方法:让未来的你,来帮助现在的你脱困。当你遇到问题时,不要急着去自怨自艾,或者是去求助。先假想自己已经是未来已经解决好这个问题的样子,透过未来看向现在,就能够获得一定的勇气和信心。比如失恋的时候,很伤心很难过,但是想想未来自己对这段伤痛的感情放下的样子,不断开导自己,情绪和状态就会好很多。就像我们回看以前的窘迫,也许已经忘了当时是怎么解决的,但也说明它们确实不再重要了。眼下觉得难以克服的东西,换未来的眼光和思考来看,一定能得出很好的解法。要从“未来的自己(高维度、置高点)”往“现在的自己(较低维度、低平面)”聚焦,而不是往“外在的人事物(同样处在低水平面的人事物)”上去搜索可能性。答案最终还是来自于自己。

     每分每秒活在“未来现在式”里

            being 比doing 更有效、更快。

            根据量子物理学、弦理论,知道宇宙可以有多个的平行世界、很多种可能。比如我们现在想成为的人,那么眼前至少有两种版本“未来的自己”——已经完成的自己、没有完成的自己,这就是两个平行世界。拿老师在文中的举例,如果你想成为作家,那至少有两个版本的你存在。一个是没有出书的你,一个是已经出书的你。如果你还没有出书,你的状态只会聚焦到要如何选题,怎么才能把这本书写完。但是当你把自己的状态聚焦到已出书的你当中,试着用已出书的角度去看待身边的事物。比如说看书不再只是看内容,而是看它的编辑和排版,看它是什么出版社出的,是怎么从作者的脑子中诞生出来并且完成的等等。当你把自己的观察角度切换了,你就会发现更多之前的不同,就可以针对性的去补充相关知识。比如怎么样去联系一个编辑,怎么样去营销自己的作品。这样你就会更明确你的路径,离梦想也就更近了。


    你今天吸引了什么,这就是你选定的版本

            相信大家都听说过吸引力法则。吸引力法则:指思想集中在某一领域的时候,跟这个领域相关的人、事、物就会被他吸引而来。有一种我们看不见的能量,一直引导着整个宇宙规律性的运转,正是因为它的作用地球才能够在46亿年的时间里保持着运转的状态。而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存在着吸引力法则。比如当你最近在关注某个领域,比如心理学,你会突然发现你身边发生的一切事物都跟心理学密切相关了。可能你会突然发现你的朋友已经做了心理咨询师,而朋友圈突然多了一些心理方面的分享。然后你会顺着一些文章,关注某些心理学的老师,加入一些学习社群,看到一些推荐书单,再买了一些书。如此,在不断深入了解的过程中,你的周边都会被心理学相关占满。也可以换个说法,当你想要了解这方面的东西,你就会格外留意相关的人事物。就好像身体打开了搜索器,所有相关信息都会被自动吸收进大脑。而你吸引的人事物,就代表你的生活版本。比如你关注的是积极的一面,你就会接收到很多积极的正面信息,而你也会越正向积极,从而吸引更多相似的人事物。如果你觉得你某一天发生了一件特别倒霉的事情,可能你接下来会发生更多倒霉的事。而每一天出现在我们面前的人事物、所有外在环境的呈现,都是我们当天心境如实的镜相。情绪就像未来的预示,你只有带着新的情绪,才能进入新的生活版本。

    地球今天因为有你而截然不同

            世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大自然时刻都在变化,人类也是。身在世界上,我们总要创造些什么价值,让自己与众不同,过属于自己的人生。就像《十四堂人生创意课2》中所说:“人生最大的创意:把自己活成一个造物主,从无到有、无所不能、心想已经事成,活出自己最好的版本,好到不想跟别人交换人生。”。因此我们要认真的去体验生活,发现生活的美好与温暖,去感恩他人的援助。创造自己的意义与价值,让自己也能去帮助到别人,让自己也能去改变点什么,留下些什么。去成为别人的贵人,去温暖他人,指引他人,也许我们可以成为他人生命中的奇迹。这样我们才能成为创造链的源头火花,这才是最广义、最精彩的创意世界。

            创意并非天生,后期也是可以培养的。所以不必去羡慕他人不断迸发的灵感,只需要打开自己的思维,去体会生活中的美好,去认真的度过每一天。培养自己对世界的觉察力,去发现不同,勇敢地去创造美,创造不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10堂量子创意课-如何开启你的创意人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dvsn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