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朋朋精选读书想法
《手艺里的中国: 指尖上的华夏文明之美》作者: 李武望

《手艺里的中国: 指尖上的华夏文明之美》作者: 李武望

作者: 刘书朋 | 来源:发表于2022-09-17 01:14 被阅读0次

    。。ISBN: 9787559662859

    。。内容简介 。。

    手艺,凝聚着中华文明与先人智慧,于世代相传中,塑造华夏子孙特有的文化素养和民族气质。制瓷、剪纸、竹编、木雕……这些承载着千百年历史与情感的手艺,是中国人对绵延数千年文化的自信,反映着中国人与古为新的生存智慧和生命力。

    本书将带领大家走进历史长廊,用手艺描摹中国,寻访指尖上的华夏文明之美。你将会从105件文物瑰宝中,穿过22种古老手艺的历史记忆;了解150余道工序细节,读懂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学精髓和终极浪漫;体悟24位匠人的守艺人生,感受独属于中国人的精神内核与处世哲学。

    手艺里的中国,质朴、坚韧、广博、灵性,有着无穷的生命张力。

    。。作者简介。。

    李武望:

    知了青年文化公司创始人;文化节目制作人、总导演;洛阳文旅推广大使。

    致力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数字创新活化和运营;七年来走访多地,拜访300余位匠人。与手艺人倾心交谈,寻找匠人精神与生活工艺的传承。

    出品制作:《了不起的匠人》《了不起的村落》《江湖菜馆》《登场了!敦煌》《登场了!洛阳》《鲜生史》《闪耀吧!中华文明》等一批从点击到口碑双收的新文化内容IP。

    。。短评。。

    #

    去年去过一次拉萨,有幸在八廓街的一唐卡家里看到过有人画唐卡,所以这次看到这本书里对唐卡的介绍时,格外留意了一下。里面有一段话让我很受感悟:唐卡的制作过程中有一道工序是打磨,需要反复打磨,虽然抹去的是一颗颗粗粒,但是也磨炼了匠人的耐心。

    #

    相较于同类书籍,这本书吸引我的,除了汇集了22种绝美的手艺,更有手艺背后的传承人,以及每种手艺的制作工艺。在这个机器的时代,手艺的传承本就很难得,如何流传下去,是我们每个人需要思考的问题。

    #

    又美又长知识!书中各种器物的图片真是好到让人惊叹!还介绍了各种手艺的制作步骤和出色的工匠~

    #

    这本书包含的传统手艺非常丰富,每一个都讲的很细致:有陶器、瓷器、皮纸、织绣、金属器、漆器、文房用具、竹木器、装饰、塑像、古建筑、玻璃等。 . 传统手艺是需要传承的。如何让有传承价值的东西变得有传播价值,需要我们不断地思考。书籍里不仅有文字,还有清晰的配图。书中一共出现了105件文物瑰宝,介绍了24位了不起的匠人。在欣赏完精美的文物后,更会为精益求精的匠人精神所打动。

    #

    当说到“手艺”时,你会想到什么?

    #

    夏天快要到来的时候,我总会想起儿时家里的凉席。每一张解暑的凉席,都得来不易,像竹子长在山里一样,它们也要在匠人的耐心里慢慢生长数年。凉席做好之后的寿命会有几十年,人们不用担心它破损,巧手的篾匠会背着已经劈好的竹篾簧,到你家里来修补。

    许多传统匠作的家什,都伴有类似“金缮”和“锔钉”的手艺。带了修缮印记的东西,像是有了鲜活的气息,它们在疗愈之后得以延续生命,与人常伴、供人常用。这些民艺的东西,都是在漫长的使用过程中,跟使用者产生了交互,也因此更具历经光阴之后的美感。

    你会觉得,这件物品,也就有了生命。

    竹子不止可以做席,它在中国各地的篾匠手里,会成为千百种日常的物品。所有朴素简单的材质,融合了匠人技艺之后,都会生出万般变化。就好像中国古代关于马的称谓,会有几十种不同的字词,骠是黄色的马,骊是黑色的马,骅骝是赤色的马……这些灵动巧妙的变化,在工业标准之外,独有生动立体的美感和生命力。

    这是匠人的意义,他们在千篇一律的日常用品中,在铜墙铁壁的工业社会里,种出了一朵朵活泼的小花,这些花朵的根系,就是我们的传统文化。

    许多依然保留着独有个性的乡村,也是如此。它们既是现代社会的一个分子,也是工业文明的未至之境,让我们面对乡野田园时,能看到时光留下的匠心。这些匠人和乡村,在时光长河的冲刷下,倔强地留存,如一颗颗细腻润泽的鹅卵石一般,小小的身体里,有着长久的生命记忆。

    我们把这种还活着的记忆,叫作传承。

    正因为这些传承仍然倔强地存在着,我们才有幸得以在美的意象中与山川万物重逢。

    因为职业的缘故,我时常会去思考,如何让有传承价值的东西变得有传播价值。传承不易,传播亦难。很多东西是有传承的,但是似乎没有传播价值,所以关注者一直不多。近年来民艺的生存境遇好了一些,但许多慕名到访者又只是在做腾空的工作,少有人去研究关于民艺腾飞的事情。腾空和腾飞之间的区别是,腾空靠双腿,而腾飞靠的是双翼。腾空再久,终究要落地,只有用现代科技和传播的手段,来辅助民艺,才会生出属于传统匠人的双翼。

    但如果认为有两翼,民艺就能够持续飞翔,大概也会失望。鸟儿没了尾巴,就会失去平衡,从空中坠落,我们还要找到属于中国民艺的尾翼。在我看来,民艺的尾翼,就是历史赋予我们的文化自信。

    要做到这些,需做一项必须长久投入的工作,需要有人带着耐心和智慧,与时间缓步同行,要做时间的朋友,更要做时间的学生。

    武望就是这样的时间同行者。他经常向我介绍他的收获,我知道他从中国匠人和中国乡村那里得到的,不仅仅是精致的器物和美好的风景,还有对生活和文化的体察、认知。

    于是有了这些文字记录,简单质朴,就像匠人刚刚裁出的竹片。希望它们能在读者心里,编织出各种不同的动人模样。

    。。关注朋朋  遇见好书。。

    是风靡两宋之时的皮影;

    还是去旧迎新的木版年画;

    是丰富多彩的西藏唐卡;

    还是闻名遐迩的四川蜀锦?

    手艺,凝聚着中华文明与先人智慧,代代传承。

    传承,更作为一种活着的记忆,经由一代代中国匠人口传心授,使得中国传统手工艺获得穿越时空与历史的生命力。

    中华文明历经千年的历史变迁,始终一脉相承。这些承载着千百年历史与情感的手艺,浩若星海,不仅蕴藏着中国人的智慧与自信,更积淀着中华民族深层次的精神追求。

    「墨色中国」

    作为文房四宝之一的墨,是中华文化得以延续与传承的重要载体。

    我们的祖先最早使用的是可以直接用于书写的天然石墨,直到秦汉时期才有了人造墨的踪迹。

    宋代是制墨史上的一个高峰期,上至宋徽宗、下至苏轼、黄庭坚等都热衷于制墨、藏墨、品墨。

    制墨需炼烟、取烟、筛烟、熬胶、和料、捶打、压模、晒墨、修边、描金,10道工艺。

    制墨世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徽墨传承人项德胜,更是为数不多的、敢于对时间做出承诺的人,他期望我们的子孙能像今天的我们一样,可以看见百年前的笔墨流传,可以从一方徽墨里嗅得“松烟底事长,千载溢清香”的香气。

    《手艺里的中国》聚焦中国传统手艺,透过22种古老绝美的手艺、105件文物瑰宝、24位匠人的守艺人生,使读者感受中国传统手艺跨越千年的指尖情怀,以及中国传统美学的精髓与浪漫。

    。。关注朋朋  遇见好书。。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手艺里的中国: 指尖上的华夏文明之美》作者: 李武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dwwn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