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里醒来被一声又一声类似婴儿的啼哭吵到,仔细听听,噢!是楼上猫发出的哀嚎,已经持续两三天了。纳闷的是,猫主人不知做什么的,基本在凌晨三四点左右到家,难道对于猫的哀嚎,不听见吗?任由其喊叫。
想想也可以理解,一个人要独自养孩子,各种开支,经济压力很大,自己生存都成问题,哪里还顾得上当初拿回来饲养的,曾经可爱的小猫儿。
于是,猫成了野猫,四处在院子里溜达。每当夜幕降临之后,另外一栋楼的住户回家,经常能听到几声咳嗽的声音,而且音大有力,意在提醒缩在某角落的小生灵吧!2019年由著名主播康辉主持《第一堂课》的第一集,主讲人故宫博物院前院长单霁翔在里面说道,故宫里有很多地方尚未开发,每次工作人员去清理杂草杂物的时候,都会拿出一面锣鼓发出“咚咚咚”的声音,让那些躲在里面的小动物们知道,他们来了,而不至于受到惊吓。
回家开门,看到蜷缩的猫儿低低无力的“喵喵喵喵”,不由得心生怜悯。晚饭途中,打开大门,见它仍然在门口徘徊,逐打开冰箱,取出一根火腿肠,用剪刀剪出一小节一小节地投喂。这还是趁着它家主人不在家,偷偷摸摸地喂食,毕竟人家才是猫主,以免落得“狗拿耗子,多管闲事”之嫌疑。
不知是对它太好的缘故,久不时就会在我家门口拉一泡“粑粑”,似乎在向其同类宣告这里也是它的地盘,不得逾越。
女儿很是恼火,非常生气地说道,以后再也不给它投喂,给吃的,还在家门口拉屎,讨厌极了。
说归说,周末放学回家,见到猫儿,那股亲切感油然而生,照样伸手摸一摸,逗一逗,与猫儿嬉戏玩耍。
季羡林大师笔下的老猫是这样子的:第一只土猫,母的,颜色黑黄交错,虎气威威,取名“虎子”,名副其实,特爱咬人,与大师生活了十四年。虎子进门的第三年,大师养了第二只,纯白色的波斯猫,也是母的,毛很长,额头上有一小片黑黄相间的花纹,取名“咪咪”。胆小,怕人,偶尔在外面,才露出一点野性。与虎子的暴烈咬人性子恰恰相反,使得虎子看到咪咪,就把它当做自己的女儿看待,好吃的食物都让给咪咪,挺温馨的猫情。
在咪咪八九岁的光景,得了怪病,四处撒猫尿,甚至把尿拉在大师的稿纸上,对此,大师也舍不得打它一下。后来,咪咪的病情越来越严重,似乎有离开的迹象,使得大师的心情格外沉重。一些通达世事的好心人就告知,猫有一种特殊的本领,能预知自己什么时候寿终,它们不会待在主人家里,让主人看到死猫,感到心烦或者悲伤。会远远地离开主人家,找一个僻静的角落里自身了解。
由此,让大师顿悟,人不也一样吗?有生必有死,这是自然规律,谁都逃不过,真正参透了生命的本质,何足畏惧。
此后,季大师为了怀念逝去的咪咪,再次养了两只白色的波斯猫,其中一只的眼睛绿莹莹的,另外一只的眼睛,一黄一蓝,甚是特别。这让土猫虎子有事可干,如同第一只白猫一样的,把它们当自己的亲生女儿一样看待,照顾和爱护它们。
时光荏苒,岁月也不饶猫,虎子在季家十四年的光景,相当于人的八九十岁,似乎也猫老尽终了。
读着季大师的文字,眼前呈现出大师与猫的和谐相处友爱的场景,令人羡慕,觉得自己是否也该养一只猫。
然也,想想就好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