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来到了令人わくわく的编程环节了。
有好几个 PPT ,但是因为都是没公开的,我也不好放在这里,如果有需要,适当引用其内容。
1. 流水灯
又是一堆陌生名词,先来了解一下:
MOSFET
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
Metal-Oxide-Semiconductor Field-Effect Transistor
查了半天我发现要深入理解这东西还要去修一门叫做 半导体物理与器件原理 的课程。
然后要修这门课程还要先修 统计物理 和 量子力学。
吐血……
半导体物理基础-概念梳理
硅,锗,等纯净晶体:本征半导体。
价电子获得足够能量,摆脱共价键的束缚,成为自由电子:本征激发。这个过程产生 电子-空穴 对。电子脱离价带,进入导带。
激发的逆过程:复合。
![](https://img.haomeiwen.com/i17267594/6937576d798a369e.png)
本征半导体导电能力很弱。
加入少量其他元素而显著提高其导电能力:掺杂。
通过掺杂得到杂质半导体:
{
N型:掺入 5 价原子,提供额外的自由电子,载流子主要来自施主电离(常温即可电离),故导电性与温度关系不大。
【N代表 Negative,载流子是带负电的电子】
![](https://img.haomeiwen.com/i17267594/63d12d2205f5f71e.png)
P型 :掺入 3 价原子,提供额外空穴。受主电离。
【P代表 Positive,载流子是带正电的空穴】
}
通过掺杂工艺,可以将半导体一边变为P型,另一边变为N型,那么在两部分的交接面处就会产生一个特殊性质的薄膜,称为 PN结。
【形成原理:】
N区 的多子(多数载流子)为电子,而P区的多子为空穴,由于载流子浓度差,出现了扩散现象(载流子从高浓度区域向低浓度区域迁移)。在交接面出相遇时,电子与空穴复合,从而P区界面呈现正电性,N区呈现负电性(还有一种抽象的解释是电子和空穴复合之后使离子“裸露”,见下图),之间形成电场(从N区指向P区);电场会阻碍两区各自的多子扩散,同时促进少子漂移(少数载流子在电场作用下迁移),这个过程最终会趋于动态平衡,在这个电荷区域形成所谓的PN结。
![](https://img.haomeiwen.com/i17267594/e68ccdc24aa9c8de.png)
这里谈谈我自己的一种抽象:
自由电子在导带,而空穴在价带(导带和价带不是空间概念,而是能量概念,但是我觉得可以按照空间来类比理解)在一定程度上他们是互不影响的,可以认为分别在两个管道中流动。所以可以按照下图理解:
![](https://img.haomeiwen.com/i17267594/db111a7b2dcef01d.png)
【PN结的单向导电性】
以下很多也是基于个人理解的,教材太坑,根本看不懂在说什么。
算了,弃坑了,这个东西一时半会儿看不完的,这个MOSFET还是先去抽象地理解它吧。(吐血)
MOSFET(抽象):将输入电压的变化反映为输出电流变化的器件。
转来转去这么半天我已经忘了我为什么要去了解这个 MOSFET 了,哦,对了,一开始是推挽电路。
贴个链接算了。
如何正确的理解漏极开路输出跟推挽输出? - 知乎
感觉做了半天无用功啊啊啊啊啊!!!
继续看教程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