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挖掘隆兴文化助力精神脱贫

挖掘隆兴文化助力精神脱贫

作者: 水天沧浪 | 来源:发表于2019-10-25 22:54 被阅读0次

    挖掘隆兴文化 助力精神脱贫

    何水长

    ――再回隆兴考察白水大觉寺碑记及蛇崖高山戏文化

     

    挖掘隆兴文化助力精神脱贫

          十月二十三日受刘旭升会长邀请,与袁长林、石玉红、王经理、成泽一行又去隆兴考察集昌大觉寺院碑文,航拍卧龙坪菩萨庙临近村庄,向蛇崖高山戏剧团团长王小云请教隆兴高山戏组织发展演出情况。受到热情款待,并既席表演最基本的把式动作。拓印集昌大觉寺院碑文,航拍了好些优美山水画面。以进行之事件记之如下。

    (1)过牛蹄关

    半生走过了多少次牛蹄关,已记不清楚了。但近几年每经过一次,都令人思绪万千。凡“关”者都与过去驻兵有联系。可见此地锁钥前宋后宋,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也!何况更有神话传说,鲁班大仙起身犀牛潭,一脚踩在此山梁的大石头上,留下了大“蹄”印,摇身摆头顺韭山白露窑沟进去了!其沟中也留下了鲁班点灯榨油的石印痕迹。今天又回隆兴拓印碑文,过牛蹄关,摄影师成泽问及来历,口占一绝:

    牛蹄关口石窝伤,早被农夫破碎墙。

    传说神仙灵脚迹,遗留老路草成荒。

    挖掘隆兴文化助力精神脱贫

    (2)上卧龙坪菩萨庙

    卧龙坪菩萨庙,距井方坪村五百米的山下,楼房村三百米以上的一个鸡冠形的山包上。这个庙坪上按老人们说是龙王穿掌过峡,没有过去,歇在了这儿,似乎左爪深入河水,仰头伸脖颈向后宋河川上下观望。其东面有良田几百亩,北面高坎起伏如江水波涛,龙王只恨无力越过南山火焰似的山峰而就地歇息了。相传元朝灭亡,明朝汉族兴,大约万历年间天下广修庙宇,这儿封神为宋朝抗金名将宗泽为通济龙王观世音菩萨,修庙起殿供人们祈福朝拜。进庙有前后三道大门。据传第一道大门为土地神,第二道大门进去就到正殿前门,左右有厢房,穿过后门就是后殿。五六十年代毁掉庙殿后,我们都无甚记忆了。史志也难有祥言了。如今看到的三间瓦房,是本乡事业鸿广的成功人们集资修造的,虽有些简陋,足可供人们趋吉避凶,敬拜大神了!当年我给猪寻草背书求学时,庙坪没有插香化纸的桌坛,我的心里从来没有祈求菩萨保佑过,总想着路要自己走,敬神拜佛,都是为自己心理意志鼓劲打气的,故而也从不害怕庙神。可是我的心里是特别敬重他们的,因为他为普天众人解除了凝虑,向善做人!今天到此,握进大拇指,合掌虔拜,保佑万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观山川胜境,承传统文化,规社会和谐,度万民忠贞,杨家乡美德,挖贫穷朽根,济救世道人心,口占律绝,以表寸心。

    卧龙坪上起冠岗,大水山村览果乡。

    宗泽三呼河梦过,观音九度众民昌。

    一神多像供祠庙,八域心中有戒章。

    命意归遵天地法,经商耕读火红庄。

    (3)集昌大觉寺拓印碑文

    挖掘隆兴文化助力精神脱贫

      中午到隆兴集唱,走进符家湾去水泥路上,在一个石桥处就上山了。过去叫红土崖的小山包上,就是上次发现的大觉寺院的庙碑出土的地方。这里桃形的环山围拱着,在靠北山中腰伸出一节鼻梁,老人说过去上山要沿鼻梁绕十六盘弯路,徐徐上来有二十四级台阶,三道大门,正殿处现在都是坟墓,前面四台三四间房子的地面,两边陡坡高崖,前面鼻梁上小盘路荒草蒿林长得无法通行了。我们是从右沟底的小毛路拐上山头的。石碑就在坟墓傍边,字迹工整,但有些迷糊了,三拓地方四五个字已经无阴沟了。袁长林老师是史志办的民俗研究专家,拓印就是他的工作了。他化了一个多小时,清晰的字迹,留在了我们的相机里了。揭下宣纸,有待研究。我也简洁的用诗记下了这个情景与联想。

    后宋集昌梁庙宇,大觉寺院字文明。

    长流拓印呈纹迹,闪照碑身辫石庚。

    光绪年间真事古,断砖残瓦认前泓。

    继承传统寻根脉,曾是荒山盛火荣。

    (4)观碑石有感

    古碑出土呈天日,洗去泥尘辩古时。

    千载百年沧海事,精神文脉庙香诗。

    (5)蛇崖高山戏

    挖掘隆兴文化助力精神脱贫

    隆兴也是武都高山戏发源地之一。其主要剧团成员在蛇捱村。王小云即是团长又是编剧和演员。我们直接到了他们家。他的爱人,妹子,小姨子和堂兄都是蛇崖高山戏戏母子、导演、演员。王小云告诉了我蛇崖高山戏产生发展历史因素和近几十年来自娱自乐创作发展情况,即兴,就给我们展示了翻穿皮袄的丑角形象:头戴草帽,右手甩牛尾巴,左手摇手绢,自己哼着乐曲,十字步跳起来了。又换上旦角服装,头饰花帽,身着红衣裙子,右手举腮摇扇,左手摇手绢,犹抱琵笆半遮面的将出来了。父辈们的这种装束动作,在我记忆中特别的清晰,就是自己没有亲身体验过!他们自编自导自演的好多剧目在全区上演过一百多场了。象《老少换》《赶花桥》,已经是非常成功的、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必选剧目了。为此有诗句留此:

    问道高山歌曲史,东家雇用四方人。

    劳辛间隙蹁跹艺,遍传乡村唱后亲。

    挖掘隆兴文化助力精神脱贫

    (6)读《老少欢》

    王小云编写自一九九三年的《老少换》,共三集。两个老人五十多没有成家,无儿无女,机缘巧合,老生救了少女旦角,老旦救了小生,想老少配,可小生青旦住店时,结伴逃婚,并结为百年之好,一年后有了孩子庙里烧香被老生老旦抢走,告到县衙,最终宣判:孩子判给二青年,但老人有恩与二青年,应养老送终。剧情简洁,却富有生活气息,有极强的教育意义。并且用人民喜闻乐见的通俗话语,方言更接地气,很有感染力。也凑韵四联,一飨大家。

    老来无子晚愁荒,人性常情女配阳。

    仁德巧心能救女,老牛总爱吃鲜粮。

    年秋门槛儿孙辈,男女开城拜土床。

    老少有儿抢不得,县官判案孝慈祥。

    挖掘隆兴文化助力精神脱贫 挖掘隆兴文化助力精神脱贫

    (7)航拍大水沟

    挖掘隆兴文化助力精神脱贫

    午后走进白露窑大沟拍摄风景,此地四公里深邃沟峡,两边百丈高崖,剑劈斧削,耸立布列:沟峡曲折蛇行,犬牙盘旋,溪水潺潺淙淙滑过圆润的鹅暖石,穿流于卧牛石胯下,玉质晶莹,清澈透亮,干净的青山乳汁养育着后宋白水县世代子孙。沉睡在大山的怀抱山中的白露窑村庄,早已在这条沟里修通了公路,开采黄金,大都脱贫致富奔进了小康。那传统红粘土瓷罐的烧制工艺,人们可知之甚少了。这里,最丰盛是唯有树木,近些年人们修房盖屋不用木料,烧火做饭,烧炕取暖都不用柴火了,树木往疯里长,岩壁阴天蔽日,路膀沟坎蒿木丛生,山坡地面全是荆棘齐身了。拍摄这些画面美不胜收。可是无人机飞出五百米外,山峰遮挡,失去信号。我们钻进深林树梢,爬上山坡,南北寻遍,毫无踪影。寻找美丽也得有代价付出吗?一万多元的无人机,你在哪儿呢?此事令人无奈而又无力回天,抒怀四句:

    航拍烟云丽水景,重山峻岭壑沟深。

    茫茫原野丛林地,峭壁悬崖怒目寻。

      匆忙的一天算无妄一行,虽然无人机永远找不回来了,但隆兴山水风光、人文历史、戏曲文化将逐渐呈现在世人面前,启知隆兴之过去,助力人民精神脱贫,壮志有力创业兴。

    挖掘隆兴文化助力精神脱贫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挖掘隆兴文化助力精神脱贫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egev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