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时间·记忆书海无涯读书
2018读书计划006|群山回唱 一片荒凉——读卡勒德·胡赛尼

2018读书计划006|群山回唱 一片荒凉——读卡勒德·胡赛尼

作者: 印记_成长 | 来源:发表于2018-04-17 01:06 被阅读40次

    文|清河

    我瞅见伤心的小仙女,

    待在纸树影子下。

    我知道伤心的小仙女,

    晚风把她吹走了。

    ——摇篮曲

    2018读书计划006|群山回唱 一片荒凉——读卡勒德·胡赛尼《群山回唱》

    这是读到的阿富汗裔美国作家卡勒德·胡赛尼的第三部长篇小说,文中反复出现的童谣预示着这是一个悲戚的故事。

    一个家庭的悲欢离合,折射出国家命运的跌宕起伏。本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却因为贫穷、战争等各种因素分处不同的国度,他们饱受亲情的煎熬,让人不禁唏嘘。

    一路读来,深切感受到作者叙事技巧把握得炉火纯青,充分做到了纵横交错、开合自如,虽然以不同人物、不同角度、不同人称作为叙事主题,但殊途同归,所有这些都紧密地联系着一家人的命运,向读者呈现了一曲荡气回肠的家庭哀歌。

    有国才有家,而每一个家庭单元则又是一个国家的缩影。由是可知,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而言,在过去的几十年又是经历了怎样的摧残啊!在困难面前、在挫折面前、在灾难面前,却无时不刻不在对人性进行考量,考量他们对父子情、兄弟情的理解、认识和抉择。而这样的理解,又无时不刻不在读者的心灵中荡起几多的涟漪,让人久久难以平复,情不自禁地去思索自己的人生。

    骨肉情深,分离与否,能有正确选择吗?

    小说开篇,就通过父亲萨布尔给儿子阿卜杜拉和女儿帕丽讲的一个关于魔王的故事,将我们带进了一个亲情伦理的深深思索中:

    从前,魔王、精灵和巨人还在大地上来来往往。有个村子叫马伊丹·萨布兹的村子里,有个叫巴巴·阿尤布的农夫,辛苦劳作,有相爱的妻子,有三个儿子两个女儿,生活清苦,但彼此相亲相爱,其乐融融。不幸的是,魔王敲了他家的门,他们必须献出一个子女给魔王。艰难抉择面前,他们选择了用抽签的方式,不幸选中了他最疼爱的小儿子卡伊斯。

    送走儿子,巴巴·阿尤布魂不守舍、惶惶不可终日,终于决定去找魔王。他爬过高山、淌过河流、穿过沙漠,最终来到了魔王的城堡。原来这发生的一切是魔王对父子情的考验。

    考验一:带走孩子,看父亲会不会克服艰难险阻去找回。巴巴·阿尤布的执着赢得了魔王的尊重,他可以见到儿子并决定是否带回他。

    见到儿子在魔王的领地里过着快乐、富足的生活,巴巴·阿尤布想到家庭的艰辛,自己无力给孩子提供良好的条件供他成长。他艰难地做出抉择:不带回儿子。这是魔王设置的第二重考验。鉴于此,魔王送给巴巴·阿尤布一种让他遗忘过去的液体,从此在他的记忆里抹掉了对这个儿子的所有记忆。

    巴巴·阿尤布平凡的度过了他的余生。仅仅是在垂暮之年,失常莫名地凝望星空,若有所盼。这种期盼,也仅仅是像一阵微风,转瞬即逝,瞬间消失于无形。

    然而,骨肉情深,真的可以去淡忘彼此的分离吗?

    兄妹分离,心中留下永远永不弥合的疤痕

    生活所迫,萨布尔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策,将女儿帕丽卖给没有生育孩子的瓦赫达提夫妇。而第二个妻子帕尔瓦娜的兄长纳比正是这场交易的中间人。

    帕丽出生之际,母亲由于难产离世。而父亲萨布尔要为了一家人的生计无暇顾及,而帕尔瓦娜又有孕在身,根本照顾不过来,于是照顾妹妹的任务就一直是仅仅大七岁的阿卜杜拉的职责。既是兄长,又像父亲的角色,让阿卜杜拉和妹妹之间产生了特别浓厚的彼此依赖的兄妹情。甚至,为了让妹妹开心,阿卜杜拉不惜用自己的唯一的鞋子去给妹妹换取一支漂亮的孔雀羽毛。

    可是,在帕丽三岁多的时候,他们却彼此分离,这一别就是五十八年。在阿卜杜拉的余生中,他无时不刻不在深深地思念着自己的妹妹,甚至将自己唯一的女儿也起名为帕丽。这其中经历了多少的情感煎熬,可想而知。即便五十八年之后,他们再次得以相见,可物是人非,那时候的阿卜杜拉已经身患中风,没了正常的思维,他想不起、认不出曾经朝思暮想的妹妹,让人顿生多少遗憾啊!

    同样,卖掉帕丽,对父亲萨布尔也是一直处于深深的煎熬中,从把帕丽送到喀布尔瓦赫达提夫妇家中过程,他没选择让纳比开车来接,而是选择亲自用勒勒车送过去,一方面是想更加久一点儿和女儿待在一起,同时通过让自己受更多的苦来缓解自己内心的罪恶吧。但无论如何,他还是过不了这个坎儿,卖女的经历让他和纳比形同陌路,从此不相往来。

    对于纳比而言,这段经历又何尝不是他内心一辈子的煎熬呢?!即便临终之际,他依然是委托人要找到早已被带到法国的帕丽。

    一朝分离,却是对相关人无尽的折磨!

    姐妹,真的可以牺牲一个去成全另一个吗?

    帕尔瓦娜和马苏玛是亲姐妹,是萨布尔的邻居,是从小一起长大的伙伴。姐姐马苏玛美丽动人,光彩夺目,从小就是目光的中心。而妹妹帕尔瓦娜相貌平平,只能永远是姐姐的陪衬,被人忽略的对象。姐妹俩从小就喜欢邻居萨布尔。

    一次在树上玩耍的时候,帕尔瓦娜一瞬间的念想,导致姐姐从树上摔下来,从而造成高位截瘫,只能躺在床上度日。妹妹一直心怀内疚,精心的伺候姐姐,他们的哥哥纳比忍受不了这样的生活,远走喀布尔替人打工。

    眼见着他们的邻居萨布尔娶妻生子然后又失去妻子,可是帕尔瓦娜因为照顾瘫痪在床的姐姐,根本无暇顾及终身大事。当得知萨布尔打算再娶一个妻子的时候,美丽善良的姐姐马苏玛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她想让妹妹带她去喀布尔看看。在路上,马苏玛却诚挚的劝说妹妹把她抛弃在荒野,然后去追求她自身的幸福。帕尔瓦娜权衡再三,终于狠心把姐姐一个人留在沙漠中,让她独自待在很快就会熄灭的火堆旁……

    帕尔瓦娜终于和萨布尔结为夫妻,可是他们的第一个孩子却不幸生下来没几天就夭折了。作为唯物主义者的我不知道作者这么安排是不是想说明因果报应。可喜的是,他们的第二个孩子伊克巴尔健康地成长。

    或许,帕尔瓦娜一个人担负着她们姐妹俩对萨布尔的爱,所以她还算是一个善良的后妈。

    纳比和苏莱曼·瓦赫达提:一生的孽缘

    在纳比在喀布尔打工期间,“富二代”苏莱曼·瓦赫达提“慧眼识珠”,将他招入家中,担任厨师兼司机,为他提供了一份稳定而体面的工作,也可以让他回到群山环抱的老家可以有光宗耀祖的感觉。

    没有什么征兆,苏莱曼和一个前卫的法阿混血女郎妮拉结婚了,这是一个不被他父母同意的婚姻,因为妮拉是一个非常有故事的人。

    然而,他们的结合也只是貌合神离,妮拉暗地里去私会情人,布莱曼闲云野鹤一般,画素描,静静待着,或者让纳比驾车外出独处。

    纳比为了讨得妮拉的欢心,撮合了从妹夫萨布尔那里买帕丽的事情。确实,帕丽给妮拉带来了生活的寄托,但没能让他们夫妻的关系融洽。

    布莱曼身染重病,妮拉带着帕丽远走法国,纳比方之布莱曼却畸形地深爱着他。纳比几乎是所有的关注力都是给了纳比。然而,这也只是单方面的想法而已。无论如何,纳比出于布莱曼的知遇之恩,用心地服侍他好几十年,直至他终老。布莱尔将所有的家产都馈赠给了纳比,然而这些对于他又有什么意义呢。

    当国际救援的医生马斯科来到喀布尔,救助那些受到伤害的民众的时候,他无偿把房子提供给他们使用,充当医院。这或许也是他对前半生行为的救赎吧。

    在纳比八十五岁之际,他把一生的经历写了一封长长的信,并请马斯科帮忙找到他的外甥女帕丽。

    圣战分子巴巴江,是慈善者吗?

    曾经参加过抗击苏联侵略者的巴巴江,在塔利班走后,他具有耀眼的光环,不停地援建各种机构,不停地出席各种活动,在人们眼中,他是了不起的慈善家。

    然而,就是这样的慈善家,他侵占的是萨布尔老家村庄的土地,给他修建的是奢华的宅院和成片的果园。但在巴基斯坦避难归来的伊克巴尔父子回来想要索回来自己家曾经房子的地块时却不能如愿。即便拥有地契,上诉到法院,然而巴巴江却能买通法官,将地契销毁,使得他们父子再次流浪,最后也是不知所踪。

    除此之外,巴巴江还打着农场的名义,广泛种植毒品,干着毒害民众的勾当。这样的曾经的圣战者,是典型的“两面人”,一方面他们打着慈善的名号,到处为自己获得耀眼的光环;另一方面,他们又大肆侵吞别人的合法财产,占为己有,还干着其他一些诸如种植毒品的勾当。

    长久的战争,已经让国家满目疮痍、民众苦不堪言,可是还有这样的龌龊分子的存在,不能不说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悲哀。

    时过境迁,兄妹相见

    终于在马斯科的努力下,找到了在法国的帕丽。帕丽也应邀回到喀布尔,从纳比留下的信中,了解到了过去的一切。她也回过曾经出生的小村,试图找到曾经居住的小屋,但地已经被巴巴江所侵占,难觅踪迹。

    帕丽也联系上了后来生活在美国的哥哥阿卜杜拉的女儿帕丽。一番周折,两个曾经特别亲近的兄妹得以相见。然而,年老的阿卜杜拉已经意识模糊,早已认不出他曾经魂牵梦绕的最亲爱的妹妹帕丽。

    曾经熟悉的儿歌旋律,也只是让他有了暂时的宁静,可再也唤不起曾经浓郁的亲情。

    终究,两兄妹团聚了!

    其实,这本书里还有很多很多的人和故事,每个故事后面都隐藏着浓浓的悲楚,读来都可能让人心酸抹泪。

    这是一本大手笔的书,这是一本大场景的书,那些看似跳跃的描述,实则反映了相关角色坎坷命运。这些描述,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它们都牢牢抓住了我作为读者的心。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18读书计划006|群山回唱 一片荒凉——读卡勒德·胡赛尼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egyk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