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周末,如果天气好都会出门散散心,这周六天气不错,我十点左右吃过早午餐,就出门去佘山转转看看冬日的山景,路上黄色的腊梅开的挺多的,还蛮香,感觉起码要到三月份玉兰花开佘山才真的好看,现在除了满眼长青绿要么就是满眼枯树枝,不过佘山绿植一多,也能算是天然氧吧,上山走陡坡近道,下山走木栈道缓道,天文台总觉得自己去过,又觉得自己没去过,有点记忆混乱了,因为天文望远镜在维修,所以不打算进去了,教堂也在维修,只是拍了一下仰拍角度的教堂一角,也算打卡来过的标示。
佘山走完回家的时候等的那班公交实在太慢了,然后发现有一班公交其实也到泗泾,不过只是到老街那边,想想反正也没走尽性,我就决定哪一辆先到就上哪一辆车,最后是到老街的公交先到,我直接坐着公交到了老街,当时已经四点半了,不管是安方塔还是那些故居估计都关门了,那就沿着滨江大道走走算了,其实去年夏夜还有去年过年回上海被隔离那段时间都有到滨江大道散心的时候,但是基本每次去都是晚上,趁着落日余晖走走也是别有风味,特别是那巨大的门牌楼坊上的对联这次终于能看清了,“窗浮爽气青山近,书染凉阳绿树圆”,“四时有耕钓蚕收之营,晨夕有读书谈道之乐”,其实老街建造也才二十年不到,2002年开始建,滨江大道也是那时候建的,但是总觉得还是很有一股子承古而今的古风古韵,大概是江南这地,本身就有一种历史悠久留在当地的慢悠悠的滋味吧,特别是沿河边还有一些没有拆掉的平房旧居,大概是连洗澡排水都头大万分的地方,但是总会觉得有一种慢悠悠的悠闲,其实不管城市如何发展,当地人除非是把房卖了去到二线发展,不然其实他们骨子里还是没有拿到什么福利的,至于说拆迁暴富,拜托,从古到今的迁移百姓人口的时候都要给一定福利补贴不然中国人本质上都不会愿意离开故土,除非大灾大难活不下去不然熙熙攘攘为着名利迁移周转的人也会回家乡修庙建宅囤地,毕竟东亚文化圈本质上都是人情社会,讲究乡土人情。
周日把床单洗了,天很阴沉,但是还是挡不住我整理的热情,丢出一堆泡沫箱,把食材都整理一通,这周不用再去超市了,因为上周囤积的食材都还没有吃完,上周网购的频率有点超高,这周要削减下来,毕竟要将超支的额度摆平,之前充值的水果店不开业了,虽然骑行十五分钟步行半小时有另外一家门店,但是估计周一到周五估计没时间去了,卡里还剩一百四十,过年前去一次消费完算了,不然每次去也是太麻烦了。
我发现我是喜欢买零食但是其实并不是很爱吃零食,大概是我平时三餐稳定之后本身就没什么进食欲望了,其实如果工作日早餐吃的过晚吃的比较饱的话,我一天只吃两餐也是可以的。
现在一个月坐地铁差不多要320元,可是考虑搬家的话,估计我的房租会涨两倍那么多,想想还是算了,房租加上通勤能控制在1500以内,在上海已经算很节约了吧。
开始上班了,但是还是感觉还没休息够啊,只能期待早点房间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