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戴威的错,或是“共享单车”就是错了

戴威的错,或是“共享单车”就是错了

作者: 黛西是个作家 | 来源:发表于2018-11-15 23:39 被阅读0次

    OFO戴威承认错了,说去年就应该探索广告变现,因为那时候开始认识到单车业务本身不能赚钱。

    今天看到这个新闻,还是非常唏嘘的。但是我也不同意戴威说的去年探索广告变现,好像这样就能挽救OFO,只是继续花钱延期死亡而已。

    要剖析共享单车的“错”, 要从共享单车这个业务本身谈起。这个新行业本来就互联网属性偏弱,比如自带重资产,边际成本快速下降的可能性成疑。而且坑多,用户价格敏感,替代多,公共区域环境影响导致政府的必然干涉,坑坑在目。要做好这个生意,最重要是得清楚这个生意的边界。

    而戴威们为什么看不到这些边界?

    第一,应该是数学不好

    我本身是做数据的,我最开头不看好共享单车是基于一个基本的判断,就是单车的使用是有方向的,而不是随机路线。如果看清楚这个,就能知道这是伪共享,无法提高整体社会效率。

    举个例子,我有个同学和我说共享单车可好了,他们家离地铁有15分钟路程,距离有点尴尬,有了单车以后,她可以骑个车去地铁,晚上回来再骑车回家。还不花钱(当时)。

    恰恰就是这个同学告诉我的单车典型使用场景,就是问题的所在。城市中大部分人的行程从早到晚是有规律的,早上离开家,晚上回家。而城市中的区域其实也不是随机的,分为中心办公区域和城市周边的居住区。

    当然可以抬杠说有做晚班的,以及住在中心区,上班在周边的。这种是少数,即使抵消一些,原来的矢量趋势还是明显存在的。

    所以,可见的要满足这些用户基本需求,要不是基本一辆车一天就配给一个人用;要不是人工逆着这个矢量趋势倒着运车。

    这两种都曾在共享单车的发展中发生过,一开始超额投放,平均每辆车使用率就1次多,2次多,然后共享单车的各利益方宣布只要到6就能收支平衡,并且不知道是真乐观还是假乐观认为很快能到这个数字。也曾经为了提升用户体验(中国互联网黄金律),一车又一车的卡车逆着这个矢量趋势倒着运车过。

    所以,这是根本是伪共享。没有总体效率提升,还给社会造成了负担。

    第二,商业逻辑不好

    据说所有做战略咨询的如果说自己只有一套理论,那就是”价值链“理论

    共享单车的价值链大致可以分为:单车采购,投放市场,吸引用户,用户付租赁费用,持续投入运营费用,折旧回收等。

    共享单车链条上每一项提供的价值都只有在用户租赁费用的支付时才能变现,租赁费用支付是这个生意体现在价值链上的关键。

    互联网行业特别爱说的闭环,因为一旦闭环就会形成一定意义上的垄断,就可以保证租赁费用支付这种关键步骤不被跳过。但是单车形成不了闭环,用户还有很多替代选择,比如走路,使用自己的单车,打车,开车等等,导致用户并不愿意付很多钱,极其价格敏感。一旦不是免费,价格高一点点,用户就直接脱离共享单车们精心打造的自以为是的“闭环”。

    而且单车使用场景是有限制的,比如下雨天不方便,比如高峰时间基本找不到车。逼迫用户不会把它当作可靠的日常选择。

    当时资本进场疯狂占山头的时候,运营不惜成本,估计折旧也没好好算。而学习过商业的人知道有形资产最重要的是如何计算折旧,会计课程里有经验的老师会用实例手把手教给你坑在哪里。

    没有计算好折旧导致实际成本巨高,远高于估算,并且是高于大部分用户愿意支付的价格,只是开始资本方买了单,最后吸引了大部分“伪顾客”。伪顾客就是不花钱用用可以,但连正常运营成本的钱也是不会愿意花的非顾客。

    共享单车确实有一定价值,但其产生价值的成本部分用户都不愿意付,那这还能算是门生意么,根本无从谈商业,就是真的只是公益啊。

    另外谈押金作为一门生意的真是脑子进水了,拿着不属于你的钱那是责任,钱都是有时间成本的,如果钱的使用跑不赢利率,就是亏钱。现代金融的风险控制是很难的学问,共享单车如果连自己本质的运营挣钱模式都算不清楚,打押金主意的真的是毫无商业知识。

    第三,创始人自身定位不清

    前面也说了共享单车是有价值的,有价值的生意是可以做的,但是是由谁来做,得看“谁”是不可缺少的。共享单车说到底是个资本的游戏

    车辆生产采购,投放策略,运营都没有明显的技术或政策壁垒,你能做,其他人也能,唯一不同的是谁有钱继续下去。并且产品,质量,运营效率等其实也都可以通过钱买到,归根结底这个生意最重要的就是谁钱多。

    既然共享单车本质上已经决定了这是资本控场的的游戏,被投资的创始人最多就是运气好,比别人早开始一点,当时资本出于效率觉得花点小钱购买一个故事和运营经验是值得的。但是创始人得明白这个游戏,并不是你不可替代,只是因为你便宜,一旦不听话,资本很容易拷贝模式,毕竟没什么除钱以外的壁垒存在,创始人只是资本的傀儡,定位清楚才能做好本分。这点上摩拜的两位更自醒些,一个专注产品,起码产品还是令人尊敬的,一个一开头就说最多做公益了,说明对自身是有定位的。

    而戴威,一直希望控场,做主角,这是自身定位不清,你得明白你不是主角,因为这本来就不是。

    在共享单车最火的时候,我在美国读书,记得我New Haven和Palo Alto明确表达过不看好,但没有人喜欢这个想法,大家热爱新的事物,热闹的生意。

    共享单车是有价值,但本来就不是个互联网性质的生意,而更靠近控制成本,赚的一定比例的传统生意;同时,又有比较强的公益性质,而公益性质最好的方式是非营利运营。

    所以,共享单车有价值,可尝试做,但得明白生意的边界。从一开始这就绝对不是普通人的创业好项目,只适合不在意烧钱的(富得想花钱买名,或者是花别人钱的投资人),或者政府公益组织。

    短短两年,街上多了很多残破的自行车,回收站多了很多执法回收的半新自行车。对于任何一个有环保意识的,还是从心底里痛心的。共享单车从业者,到投资人都低调到可怕,因为只有大鳄能接这个盘,还得求着人家,因为大鳄就是富得想花钱买名,反正不贵买着看看能不能弥补手里其他的环。


    最后,分享我对创业这件事的看法。

    这几十年软件,互联网行业大兴,最关键的是这些行业的主要资产都是虚拟的,单位边际成本到了一定规模是急剧下降的。

    如果边际成本无法快速下降的话,它就是门传统生意,其实是不值得风险投资的。风险投资venture capital investment玩的是心跳,10%-20%的利润率是看不上的。

    近年来,滴滴还可以算是可以投资的,因为它的生意主要是个虚拟平台,车都不归它,一旦成熟边际成本确实能迅速下降(不太作妖的话);但是共享单车生意不是,生意的很大一部分就是维护单车,大量单车的持续运营,损毁,换新,维修都非常费钱。初期算账的时候,除了前一条盲目乐观"共享”这一条",折旧计算也绝对过于乐观了。这不一定是会计没学好,就是故意的。

    个人认为现在的投资界有一个很严重的问题是高于其他的,就是把传统生意business和风险投资venture capital investment混为一谈。共享单车就是比较典型的,虽然很多人看不清觉得有APP就互联网了,但是投资界不是都是高薪,成天谈读书,谈商业模型,能那么懵逼?还是被虚妄迷了心窍。

    创业的人也是,现在人人创业,国家也鼓励,其实很多项目也就是传统做点小生意。但是人人都在说自己在创业,想着成为下一个“马”,我可以直接说,不可能的。我听过不少路演,看个简介我就知道就是个传统线下生意,搞点公号APP导流一下就变互联网生意了?传统生意,问银行借贷就可以了,自负盈亏,根本犯不上A轮B轮共担风险,本来就没有想象空间的。

    目前创业中唯一我觉得VC可以投的就是人工智能相关,不管是硬件,软件,或者解决方案。虽然90%以上号称人工智能的都非常假,剩下10%有点料的因为整个市场的浮躁也不得不吹得大一点,多一点。导致好项目坏项目很难分辨。虽然坑也很多,而且在互联网大厂和传统企业的夹击下,真人工智能创业还是有前途的。

    而且人工智能要做起来,是有智力和积累壁垒的。而且光知道算法不行,光会行为统计模型建立不行,光了解商业应用不行,需要都懂一点才能理清边界,而社会上因为长期行业细化,很少能找到融汇贯通的人。

    而我就致力于理清人工智能边界再切入。软件研究了5年,大数据研究了五年,读了商科,读了人文科学,去AI的A轮公司工作了1年,大公司的经验,国内外名校,创业经验,不断积累,相信我在正确的路上,一直努力会有一天等到时代需要我的时候。

    给自己加油!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戴威的错,或是“共享单车”就是错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eiyf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