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什么情况下会想使用漂流瓶?把心里话写在纸上,默默的收到一个小瓶子里,然后让它借助水流和风向,似偶然似必然地,缓缓出发。因此,往往只是在心中有所期盼、但却并不在意收到回复的效率与结果的情况下,才会有人选择用漂流瓶收藏心事。只想着,如果有一天这漂流瓶真的能够被送到心中所想之人的面前,便是世上最难能可贵的意外之喜。
而如果小小少年们宁可把自己的心事放在漂流瓶中,却羞涩地不肯告诉老师和家长,想必其中收集的并不会是什么今天做不出来的作业题目,更可能是那些他们日常和老师和家长之间产生的、却不知如何解决问题,更害怕主动向老师和家长们提出之后,反而会因为不被理解狠狠地训斥,却不知自己错在何处。所以,使用漂流瓶这种看似“只能用必然的行为收获偶然的回复的浪漫行为”的传达方式,也就不足为奇了。
本书作者精心选取了小小少年们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委屈,主动把这本书作为漂流瓶载体,将他们遇到的共通性问题作为漂流瓶内核,以文字加漫画的形式展现给家长们和老师们——尽管其中收录的有些问题在成人看起来算不得什么问题,都可以随着孩子的成长和成熟自然过渡到解决,可是,如果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自行认定出现了问题不能被合理地接受其合理性、并得到适当的解答,自己又找不到更合适的渠道倾诉、查阅具有参考性资料获取经验,本来就急需帮助的他们,就容易在这个每个人都过度注重效率和结果、并因此无比焦虑的年代,因为无法原谅自己身上存在的不完美进而自暴自弃,他们的成长道路也会留下以“孤独、无助、冷漠、自卑”为底色的巨大隐患,甚至因为急于逃离眼前的困局陷入到痴迷与当下完全不同的生活状态里,走上一段布满坎坷的弯路。所以,漂流瓶中的心语问题,一定要在双方都有沟通的意愿,并愿意通过文字认真了解、回复对方的想法的时候,才能奏效。而非一两次轻描淡写的谈心谈话、买来图书要求对方阅读深意自行体会,甚至只是借助专业人士的权威性强行要求对方不要多想只要听话,就能够彻底解决的。
以“家长给孩子挑选课外书”为例,孩子会苦恼于家长给自己买的书都是自己不爱看的,而家长把为孩子选书看作是想让孩子更加了解世界、让孩子成长为一个精神上不挑食的人的方式。因此,本书提出,可以在进行沟通后,让孩子制定一个阅读计划,用一些时间读一读家长给自己买的书,一些时间读自己想读的书,经历一些思维上的成长和变化。相信在这样的理解和互信之下,家长看到了孩子的自制力和计划性,也可以较为放心地让孩子拥有更多的自主选择权,孩子也可以相信家长为自己选择的书的确有更值得自己阅读的地方。
本书的作用就在于,能让孩子们在保留自尊的前提下,让他们在“我的烦恼”板块提出的问题得到正视,并借助“心语小使者”指出孩子和成人之间想法和做法的不同,促进二者之间的理解和互信,再通过“烦恼橡皮擦”和“同学来信”两个板块,在有机会帮助孩子选书的家长,和最终想要通过对照查找本书中提到的问题、进而学会自主解决问题的孩子们之间,开拓一个双向的无声交流通道,既能让老师和家长们提供的助力能够真正地、及时地给在孩子们最想要的点上,又能让孩子切实地相信、接收到老师和家长们法自真心的爱护。是一本值得孩子、老师和家长共同反复阅读的好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