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8558657/a6bf51c11fe8e36a.jpeg)
“幼小衔接”当然要做,而且还得好好学,科学地做,做好了,以后能省不少事,做不好,“好日子还在后头”图片。
为啥呢?先上点有高度的理论:
从生态学研究角度出发,国外学者Bronfenbrenner 提出过一个观点——生态衔接(Ecological Transition),这个观点认为无论是场所的变化,还是角色的变化都会产生一定的衔接问题。
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场所和角色都明显发生了变化。
从认知发展理论角度来说,幼小衔接期儿童正处于儿童心理发展的前运算阶段到具体运算阶段的过渡阶段。就儿童心理发展角度而言,幼小衔接也是必要的。
这一点达成一致后,我们再来看,“幼小衔接”的具体做法。
目前,家长们普遍存在的困惑主要分两点:
什么时候开始做幼小衔接?具体要衔接些什么及怎么衔接?
什么时候做幼小衔接?
一定不是大班最后一个暑假!
时间上,最好是在孩子上中班,最晚大班左右,家长就要有意识地开始衔接了。
尤其是学科类的。
比如识字,孩子如果感兴趣,家长可以在小班,甚至更早前开始引导孩子认识一些生活中的常用字。
练字控笔可以到大班进行,但手部力量和灵活度的训练,也最好在此之前就能开始练习,通过积木或其他游戏。
总之,不要把这些压缩到最后一个暑假集中学,真的很伤。
如果家长能将任务量有计划地分散在各个时段,依照孩子认知发展一点点去做,就能在潜移默化中完成衔接。
幼小衔接什么及怎么衔接?
分两块:学科知识类和行为习惯。
1.学科知识类,主要指拼音、写字、识字、数学。
拼音可以学一学,但不要学太透太好了,不然上课孩子就不听了。
另外,千万不要直接买小学课本学,给孩子保留一点课堂新鲜感很重要。
那不提前学,影响很大吗?
那倒也没有,开学后,如果家长能每天和孩子一起消化当天知识点,不会差太多,拼音学来学去就这点东西,迟早会。
学多学少是次要,关键是,别让孩子因为学拼音产生太大挫败感,学习的信心比什么都重要。
书写:最容易被家长忽略的是底层技能。
说实话,写字比拼音重要,孩子上学第一天就得写了,如果之前完全没刻意训练过,很容易“全方位拉胯”,且这个不是短期内能突击学会的。
若各方条件允许,在大班下学期左右,家长最好就让孩子去练个书法,学学握笔和写字。
一方面,锻炼手部协调能力,另一方面,书法班跟学校的上课纪律要求一样,握笔、坐姿、写字,也算是提前适应小学学习氛围和节奏。
识字:方式多样,不用过卷。
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识字如何,会直接影响孩子后期的阅读和写作水平。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小学生的识字量要求:小学阶段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
第一学段(一至二年级)要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其中800个左右会写。
低年段识字任务其实还挺重的。
不少家长非常在意孩子达到了多少识字量,家长应该更重视识字方式。
如果是填鸭式方式让孩子学识字,那很容易“毁”阅读。
在这里,推荐两种朴实无华的方式:
儿歌识字
比如,学拼音儿歌77首,三字童谣,多音字儿歌200首……
有小学语文教师通过“诵读儿歌识字作业”,一年级结束时,班级中半数孩子识字量过2000,绝大多数孩子识字量超过1500。
生活识字
这种识字方式,孩子也很喜欢。
其中,以户外识字效果最好,包括名称识字、超市商品识字、电子媒体识字等。
例如,公交站牌,零食名称等,凡生活中会见到用到的字,都可以带着孩子认一认,学一学。
数学:多少孩子栽在了不认字上。
在幼小衔接期间不能只注重强化孩子在10或20以内加减运算的能力或速度。
我更倾向于将数学和英语、阅读放在同一维度去考量,即“启蒙”的维度。
换言之,如果家长从来没给孩子做过科学的数学“启蒙”,为了应试,上来就是加减,那数学恐怕很难走远。
其实这个阶段,家长很容易忽略另一个点——数学中的常用字。
数学课不是拿来认字的,但很多字,如果不提前学,孩子不认识,就会增加数学课难度。
建议家长,按照下表的字,让孩子先集中认一认。
![](https://img.haomeiwen.com/i28558657/7dfad11a79e9bf35.jpeg)
阅读和英语:规划越早,弯路越少。
这两个不是一两句就能讲完的,也不是靠短期幼小衔接就能完成的。
关于阅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研究表明,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关键期应在一、二年级,中年级之后就会相对困难,也就是说,孩子最好能在8岁左右进入自由阅读状态,不然就晚了。
2.社会性适应能力差,学科学再好也没用。
幼儿在入学后所面临的适应障碍,主要是学习适应困难和社会性适应困难两方面。
社会性适应是学习适应的前提,所以家长要把社会性适应往前放。
所谓的社会性适应,主要包括生活自理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及自我管理能力。
其实这不仅仅是幼小衔接的重点,也是一、二年级的重点,家长务必刻烟吸肺,别被学习成绩带走了。
小班年龄段孩子处在规则意识萌芽期,这时进行规则意识的培养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还可以加强生活自理能力训练,引导孩子掌握一些简单的生活技能。
中班孩子已经具备完成指定任务的能力。家长可以通过设置情景帮助孩子掌握完成任务的方法,比如记清要求、反复多遍、完成后检查……
大班孩子,主要培养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一点很关键,就是社交,引导孩子与同伴友好交往、合作游戏,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这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孩子进入小学后的焦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