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因为从人性的角度来看,每个人最后表现出来的行动,才是他真正在乎的利益所在。”
01
—
不知道你发现没有,一个把“利他”天天挂在嘴上的人,他的最终行为往往都是“利己”的。
反而那些在行动上真正做到“利他”的人,并不会一直强调“利他”,因为他内心对“自己”和“他人”已经没有了分别。
就拿我自己来说吧,我有时也会标榜自己会换位思考,善于发现他人的需求,能帮助别人解决痛点问题。
但到了实际工作生活中,我还是会选择性地只与自己紧密相关或者能为自己带来利益的人打交道。
而且,我是那种特别敏感的人,如果自己团队里的同事与外部的同事发生了矛盾,我就会习惯性地偏袒自己团队的人。
并且,我还会为这种偏袒大肆宣扬一番,说是为了团队的利益,说是为了某个下属,
现在看来,我所谈的“利他”,可能只是为了求利益、求赞同、求面子,这不就是典型的“利己”行为吗?
02
—
所以,我觉得,要看清一个人,不是听他怎么说,而是看他实际怎么做。
这就好像,我对我爱人承诺,我会对她好一辈子。
但光靠我嘴上说根本就无法证明我的真爱。相反,更需要关注的是我如何在日常生活的点滴细节上来关心、支持和照顾她:
我是否会在她生病时给予温馨的照顾;我是否会在过马路时自然地牵住她的手;或者,在她最需要陪伴的时候,我能放下手中的工作,静下心来与她沟通。
还有,现在社会上有些人声称自己致力于慈善事业,一直在为他人做公益。
但他们的实际行动是--为了炫耀个人慷慨,公开捐款金额,并要求在公共场合对他的慷慨行为给予表彰。
我想,真正的慈善家,一定不想透露捐款数额,也一定不想透露姓名,他们只是默默地做着实事。
因为他们内心深知,无论是对自己还是他人,行善只是一种出于人类怜悯心的本能而已。
03
—
好在我现在已经认知到了:
一个好的管理者绝不是一个“口号司令”,更不是一个“甩手掌柜”,而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行动示范者。
以身作则,身体力行,率先垂范要比任何的口号影响大得多得多。
一个好的家长,言传只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还是家长的身教。
育儿先育己!我想孩子成为什么样子的人,我自己就要做那样的人。
把眼睛尽量放回到自己身上,先提升自身的修养,然后设法用行动去影响他们,启发他们,教养他们,一起成长。
04
—
最后,总结一下:
看清一个人,不是听他怎么说,而是要看他实际怎么做。
因为从人性的角度来看,每个人最后表现出来的行动,才是他真正在乎的利益所在。
理解了这一点,我希望我遇到任何问题,也不是先上来就动嘴争辩一番,而是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最好是做出行动示范。
一个人的价值最终体现在他为社会所作的贡献,而不是在每天说的那些出人意料的话语。
所以,保持言行一致,让实际行动代替空洞的口头承诺。这样的人生才能真正充实、有意义,并能获得长久的尊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