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因
这周我去位于北京郊区的一个会议中心参会学习,那个地方离最近的一个地铁站要二十公里,所以我每天是走路,一号线,八通线,出租车这样一路去会议中心,晚上再出租车,八通线,一号线,走路回家。
每天横穿两次北京城。
今晚散会,我坐上出租车,司机问我要不要直接打车到我家,因为周六日打车很便宜,北京不堵车。
我有点犹豫,打车回去要将近两百,而我坐地铁回去才六块。
关健是要是贵的体验好也就算了,但是每次做长途车我都会晕车,下车后一阵阵反胃。
所以我说还是送我到土桥吧,因为我会晕车,所以更喜欢坐地铁。
师傅马上改口了,说,对对对,你一个人打车过去不划算,要是三个人一起过去就好了,一人几十块不当回事。
从这里开始,司机开车就很慢,很慢很慢的那种,就是在乡镇小路上过路口要等两次红灯那种。
走了一会儿我就开始怀疑,师傅是不是在故意慢点走好多挣些钱。甚至我已经计划好,下车要给差评,走得那么慢,十几分钟的路硬是走成了半个小时。我再也不坐他的车了!
但过了两秒,我突然意识到,他开车慢,不能证明他一定是故意想整我,也可以解释为,司机师傅因为知道了我晕车,所以故意开慢一些好让我不晕车呢?
哇!我意识到自己居然是一个那么恶毒的人!
但如果我百分之百相信第一次的判断,我又怎么能意识到自己的“恶毒”呢?
心理学上说的归因,意思是观察者对他人的行为过程或自己的行为过程所进行的因果解释和推论。
所以是归因方式不同,也就是我对他人行为过程的原因的解释不同,引发了不同的情绪和行为结果。
起心动念
无论是佛教禅修,还是儒家静坐,还是瑜伽冥想,都告诉我们要对自己的起心动念保持觉知。
什么是起心动念?起心动念的意思是有欲望想去做什么事。
司机开车慢了,是外在事实。而当他开车慢了,我想下了车给他差评,然后再也不要坐他的车,就是起心动念。
保持觉知
对起心动念的觉知可以帮助我们完成很多有价值的事情。
比如,我要准备雅思英语能力考试。
我已经天天看书天天看书一个月了,我很努力很努力,但进展并不好,做阅读理解的时候40个选择题我依然会错十几个。
这个时候我有点沮丧,想是不是我不适合学英语啊,我要是雅思考不到6.5就没办法出国上学了,要是别人知道我连英语都考不过就太丢人了......
很多人在压力大的情况下容易发挥失常,问题就是出在情绪处理上。如果依照这个归因方法,我很可能就放弃了。
但如果我带着觉知,在我感到沮丧的时候,我能感知到自己的负面情绪,那么我会理智地去分析,学习成果不好的原因也许不是因为我不够聪明,也许是因为我的学习方法有问题。
那么我不知道的学习方法可以从哪里习得?看书如果学不到的话能否请教身边优秀的人?
习得学习方法后回来继续实践,效果好的话不断坚持,效果不好的话不断改进。
保持了觉知,我们就像增添了一双拥有宇宙能量的眼睛,它能帮助我们看清他人、看清自己,指引我们做出清晰的判断和正确的决定。
本文举了两个例子说明一念之间的差距,一念之间可能伤了一个热心的司机,一念之间可能毁了一个聪明的孩子。读者朋友们还能举一反三再多举几个生活中的例子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