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十一日傍晚,细雨斜风,天微凉。
眼睛和大脑说:“出去嗨啊,快点!做个风一样的女子!”
膝盖和大腿说:“悠着点啊,这强度怕有些吃不消……”
那就各让一步吧,一半路程跑一半快步走。江畔跑道上,行人寥寥,连往日常见的水鸟也不见了踪影。路灯次第亮起,我乐意把它们看作一朵朵橘色的花朵盛放在薄雾弥漫的黄昏。
今晚特别想听泰勒·斯威夫特的歌。我英文不好,不看歌词和翻译,基本不知道她歌里唱了些什么。但听不懂也有听不懂的好处,当作留白吧。有完美的旋律和节奏,极富感染力的声音,还有歌曲中洋溢着的真诚、勇敢、细腻、热情,这就够了。倘若知道歌词过于直白,兴许还束缚了我与音乐本身的情感联系呢。
行程过半,雨完全停了,天色也全暗了。很想让思绪集中起来,想一想身边的人或事,或者回忆一下白天看过的书——重点划线的部分究竟有着怎样深刻的内涵?书名叫作《安·兰德的小说写作课》,作者安·兰德,我的又一个女性偶像。
这本书最大的优点是没有废话。作者秉持其一贯的写作风格——直接、坦率、不拐弯抹角,全部阐述直接命中靶心,满满的干货。
我从来不敢奢望自己哪天能写出像样的小说来,所以,这本书对我来说更像是一本小说鉴赏手册。
为了支撑己方论点,作者拿《阿特拉斯耸耸肩》、《源泉》、《巴黎圣母院》等著作当教材,详细分析其写作方法、技巧以及收到的效果。无论是批评还是赞赏,作者都是一针见血,绝不含糊其辞,不仅读着过瘾,也着实获益匪浅。
我大学时曾一度很喜欢美国作家托马斯·沃尔夫,他的代表作《天使,望故乡》伴我度过了很多个不眠之夜。去年开始,又很迷恋马赛尔·普鲁斯特,甚至觉得如果一个人一生只能读一部书的话,我选《追忆似水年华》。
这么多年来,我似乎永远被这种风格所吸引,用大段大段的内心独白来表达如影随形的孤独感,主人公内心仿佛有一个巨大的空洞,往事和回忆尽数被吞没,远方没有幸福只有惆怅,于是,主人公只能从寂寞走向寂寞。时间一长,我自己的文字也充满了这种呓语般的自哀自怜。有意无意间,一再重复着对意识流写作方式的拙劣模仿。看安·兰德女士在“小说课”上毫不留情地批判托马斯·沃尔夫,既觉得有趣又忍不住汗颜,因为她列举的雷我个个都踩过。
想到此处,回看前面的文字,对标安·兰德老师的标准,只能说——哈哈,毫无改进!其实,写作之路何尝不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呢?唯有“上下求索”方能悦人悦己,继续努力吧,鹿龄同志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