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月之前受朋友邀关注了她的简书账号,以为又要开始拾起简书写作了,其实没有。
前段时间看了学长分享来的简书文章,邀我一起。突然感慨,原来我身边,也是有许多人同在的。但我还是没有再来。
我开简书很久了,有多久呢?久到新的iPad要登陆时都忘记了账号和密码,在断断续续的近一小时通过手机找回了密码和账号,在国庆返校的火车上,我才回来了。
我看过了学长写的日记篇,翻完了朋友写的简书文章。一时之间,不知道怎么表达这种情绪,像微风拂过,吹散夏季的闷热。认为这种感觉,很好。在所有相熟的Id里,都能陆陆续续看到过去的影子,那个时候,我还很开朗,还像个小太阳。虽然现在也是如此,但可能大家都更是钟意从前的日子。
看到朋友写的某篇文章,感慨甚多。曾经我以为,一个人来到了外地上大学,就是选择了一个人,选择了孤独。虽然朋友们也时常联系,时常问候,但总是抵不过外乡深夜里的孤寂让人心凉。甚至写出“从此他乡是他乡,同学是同学,我是我。”这样沮丧的句子。
以前觉得,好的生活,就是应该大家都在一起。家人这样,朋友亦如此,在一个城市里,学习、生活,做彼此生命里不可或缺的部分。这就是生活全部的意义。不得不承认,以前的我,还是有些稚嫩的,殊不知这世间百味,每味各有不同。
就在刚刚,我突然发觉了,一种新的生活状态。是我在这里努力生活着,你在那里努力生活着。不管身处哪里,我们各自都在为生活努力着,一起想要成为更好的人,为心目中的自己不停的奋斗着。他日再相见,即使不谈往日种种,来日也可追去。
去年看了《生命不能承受之轻》,感慨许多,身处一个建筑学术氛围浓厚的工科班里,我这闲人竟未找到一个人与之探讨种种感悟。我的同学们,多数热衷于探讨王澍获得普利兹克建筑奖的设计理念及各种大师作品,像我这般不太热爱学术交流的,都是少数。好不容易有一些空闲的时间,都是通宵出图后用来补觉保命的时间,自然是不敢去打扰。但就在刚才,看到了我朋友在和我前后差不多四个月的时间里也看了这本书,发表的一些相关的见解和疑惑。这种感觉,是这个季节里,湖南妖风下,朋友为我穿上的棉衣。我好想立刻告诉她,曾经那个时候,我和你看了同一本书,有过类似的疑惑,或者,彼此互相探讨一下。奈何,简书此时关闭评论功能,打好的一长串,就留在黏贴版里。
没关系,你醒来我就告诉你。我们一起努力过,也一直努力着。
从上半年四月开始,我情绪就一直很低落,状态极其不好,学业无法专注,交际也不能尽心对待。亲密的人都来劝慰我,但是劝我又有什么用呢?有的结,不是说一说,就可以解开了。我有时候明白,我太需要一个人来开解我,将我拉出这样的状态,但是我又清楚的知道,这是没有任何作用的。这种事,如何就该别人替我承受,不自救,就无法得到救赎。何必再多拖得亲密友人情绪起伏变化,人为什么要用相互交换痛苦的方式来获得劝慰的快乐。
这学期大四了,建筑学的专业性质决定了我还有大五在校园的生活,多出来的一年,我想好好把握。回想过往三年,大一懵懵懂懂,什么也没做,大二变成咸鱼,什么也没学会,大三是较为满意的,大部分没有虚过。现在大四开始了,我想过得再满意一点,补上我错过的大一大二。也许,就是从这一个晚上开始吧,从这个颠簸不停的火车开始,有一个新的开始。
我要努力调整现在的状态;我要积极的去面对自己心里的那个结,尽早解开它,击败它;我要在专业上开始准备考研(祝愿我今年考研的朋友一切顺利);我要在爱好上重新出发,捡起我丢掉两年多的热血;我要加强锻炼,提高身体素质,不再一年四季都病怏怏。
我想和我的朋友们在祖国的不同地方不同时区里共同的努力,为了我们自己,也为了我们彼此,在未来的生活里还有彼此。加油吧,我自己!
我亲密的人们,不管现在有没有你,在没在我身边,没关系;未来有你,我也觉得很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