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怎么样才能形成自己一套方法论和知识体系

怎么样才能形成自己一套方法论和知识体系

作者: 屈再 | 来源:发表于2020-06-10 09:40 被阅读0次

十年磨一剑,如今磨刀5年有余,立志做银河系以内最优秀的产品经理

屈再的原创第9篇!

有没有这种感觉,自己学习了很多东西,但很快就忘记了,或者是遇到真实场景时,又无法贯串,换个情景或者换个条件,就又不懂不会了。

同样一本书,同样的知识点,看了很多遍,回头总结却记不起里面的重点,只能模模糊糊的记得说这个自己曾经学过。

这种看似学习了很多,但缺乏对根本原因的理解,掌握的也只能是表面的,无法理解本质的东西,容易被表面所迷惑,一旦有新的问题,或者新的表象就无法理解。想要说出来时,又会词不达意,言语混乱。

出现这样的原因就是我们只学习而不思考、不总结,看似学习了很多,知识却是形不成结构、是碎片化、零散化、单一化的,思维其实是混乱的,逻辑也不清晰,也就是点无法串联成线,知识间行不成联系,同样也建立不起知识体系和方法论。

没有知识体系的人,就会有种“听风是风,听雨是雨”,没有体系的知识点堆在一起,只能堆成沙丘。而有了知识体系,则可以积沙成塔,跬步至千里,是一种“针插不进,水泼不进”的感觉。

那么如何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

在互联网数据大爆炸的时代,知识早已不再是以“点状”或者“树状”的形式呈现,而是变成了一张密密麻麻纵横交错的“网”。

相互之间有连接与支撑。一个孤立的信息碎片就像一粒沙子,是一个点,点是没有维度的、相对分散的、相对独立的。从碎片出发形成知识体系,就要把点延长成线,线延长成面,面扩展成立体的空间。

所以在大量输入的同时就需要不断进行回顾、总结并输出,输出的方式有很多,我认为在不能马上可以运用的前提下,写作就是个不错的输出方式。

所谓口到、心到、手到。这“手到”就是把学习的知识写出来。能够输出,才表明阅读和学习是有效的。如果写不出来,那说明还没理解所看、所学的内容,同样也不会记忆并沉淀下来。

写文章能带来哪些改变?写文章后可以从写作者的角度,看别人如何把事件描述清楚,学习他们写文章时的思维与逻辑。

写文章可以引发思考提高表达能力,由理论到实践,再由实践到理论。写作是个不断思考提升的过程,同时思考多了,逻辑表达能力变强,逻辑表达能力,正是把话讲清楚的重要方式。写的多了,慢慢文章也会变的越来越通顺,逻辑表达能力在不知不觉中,慢慢也会运用自如。

写文章代替记忆。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后期到想用的时候,却发现自己早记不清楚这些知识点了。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输出这个过程中,是让自己可以再次记忆所读的内容,加深记忆 ,让知识更加顽固。

德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在1885年发表他的实验提出,人类的记忆是有规律的。遗忘的进程很快,并且先快后慢,学到的知识如果一天后没有复习,就会遗忘75%,一个月后遗忘79%,而已经长时间记住的东西,则很难被彻底忘记。

记忆时也要多维度串联起来,单一化的记忆很容易形式机械记忆,形成信息孤岛。比如说50几岁的老人可以背圆周率后的5000多位,能够记住圆周率,都是因为不断的重复,但这种机械的记忆效果,其实并没有抓住事物之间的联系,无法加强知识之间的连接,无法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写文章能逼迫自己进行更多的输入。写文章就像拼积木,有材料才能拼。写文章也像是做菜,你的材料越多,做出来的菜式越多。阅读就是输入,输入的越多,就需要准备越多的素材。当写文章的时候,就有了更多的素材可以用。

当有了自己大量信息储备,需要搜一搜,减少出现“我好像在哪里看到过这个问题”,“不过我想不起哪里看到的了”的困扰。

输出的方式有很多,写文章只是其中一种输出方式,记忆的目的是储备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怎样知道信息记住了多少,能力储备得怎样呢?要想巩固所学知识,必须反复回顾并持续输出。

最后

所谓的“人以群分,物以类聚”,你放射出什么能量信息,你就能吸引到同样能量频率的人。打造品牌不是目的,写文章能提高自身写作能力、逻辑思考能力、形成体系化知识库的同时,也希望能结交一批可以相互学习、彼此欣赏的“同路人”。

...........   END...........

微信公众号【产品心声】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怎么样才能形成自己一套方法论和知识体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erut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