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梳理内容
1.今天学习契诃夫的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今天读了这篇小说,大家就可以初步了解契诃夫小说的风格。
现在我们先数一数别里科夫身上有多少个套子。
2.别里科夫总把自己装在套子里,小说主要写别里科夫哪方面的套子?换句话说,在这么多套子中,作者花费笔墨最多的是写别里科夫的什么故事?
这个爱情故事特别在那里呢?请大家给别里科夫和华连卡的爱情加上一个限定词。可以自己思考,也可以在课文里找一个词。
这是一段荒唐、畸形、变态、滑稽的爱情故事。从这个爱情故事看,哪些地方是荒唐的?
(《装在套子里的人》不是以情节见长的小说。像《我的叔叔于勒》《最后一课》是以情节见长的小说,梳理情节是可以按情节发现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来梳理故事情节。像《孔乙己》这样以人物生活横截面组织文章的小说,该怎么梳理故事情节?《装在套子里的人》算不算以人物生活横截面来组织文章?)
二、析风格
1.契诃夫的小说有很强戏剧味,戏剧性。大家从荒唐的爱情故事中就能感觉但戏剧味和戏剧性。除了这样一种感觉,契诃夫还非常善于在小说中运用道具。装在套子里的人,套子就是一个很好的道具。大家想一想,读过的小说中,有没有道具?
《台阶》中的台阶,《红楼梦》中宝黛故事中的玉。
这个套子在小说中起什么作用?
线索。
这节课开始的时候我们说要通过这篇小说欣赏契诃夫小说的风格。这个套子跟风格有没有关系?
讽刺。
讽刺的方法有很多,契诃夫的讽刺往往有一种漫画的特点,主要是夸张,而且夸张得让人感觉非常自然。如果要在生活中找一个别里科夫很难,但是大家又觉得每一处都有这样的人。因此,我认为欣赏契诃夫的小说,把握他这样的风格,善于理解他的道具很重要。
(不明白黄老师这里说的“讽刺”,“讽刺”是与“夸张” “漫画式任务”并列的特点,还是讽刺的风格体现在“夸张”“漫画式人物”上。)
《公务员之死》里的道具是什么?
《变色龙》里的道具是什么?
最成功的道具是哪一个?
(通过道具引到小说风格的欣赏,小切入点,带出一个大问题,设计巧妙。妙!)
2..“穿越性”阅读欣赏,从三个任务中尝试完成一个。
(1)如果别里科夫遇到了那条狗,在那个场景下,他会怎么做?
(2)如果切尔维亚科夫遇到了华连卡,会发生什么故事?
(3)如果奥楚蔑洛夫打了那样的一个喷嚏,故事会变成什么样?
这个穿越性的创意写作告诉我们:夸张、讽刺不能违背性格的逻辑,不能随意地把想到的夸张的情节套在任意知道人物身上。从某种意义上说,夸张越大胆越好,艺术震撼力越强,但是大胆夸张还要合理。所谓合理,就是符合性格逻辑和生活逻辑。不仅人物的一举一动如此,人物的结局、小说的结构,都是如此。
(设计这样的创意写作,可以深入理解人物性格特征,更深入理解了讽刺小说中夸张要合理的逻辑基础。这样的一个学习任务,是对“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的一个呼应。这个设计,真可谓一石三鸟哦。)
3.为什么作者要让别里科夫和切尔维亚科夫死呢?
这是通过人物命运表现主题。为什么别里科夫死后,小说还有不少内容,而《公务员之死》后面就没呢?能把这个结尾放到《公务员之死》后面吗?
《装在套子里的人》能不能不写这个结尾?
请大家尝试为《公务员之死》加一个结尾。
学生展示后,老师出示自己写的两个结尾,让学生评价哪一个更好。
明白作者不写结尾的好处。
(这个环节的设置,除了让学生理解小说结尾的妙处,还有其它作用吗?
《装在套子里的人》结尾更能揭示主题,给《公务员之死》加上的列为也是表现主题,是不是要理解勾边说的小人物变小主题?)
6 .提炼契诃夫小说的风格
三篇作品的共同点
讽刺,夸张,漫画式的人物。
巧妙地运用道具,塑造小人物的形象,表现小人物的奴性。
(没有看明白黄老师画的三角形与圆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