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于公众号“给你一把钥匙”
用万能写作法来拆解美文将是我今后一段时间坚持要做的事。
![](https://img.haomeiwen.com/i15162955/c4e6fb47276a4d89.jpg)
总的观点:
“李健:我最好的作品就是我的生活”
案例1:
开挂的人生是从找到兴趣开始的。(二级观点)
李健的童年很无聊,他的父亲是一名京剧武生,也想让李健从事京剧行当,可是李健并不喜欢京剧,最终令父亲大失所望。
1988年,刚上初一的李健喜欢上了吉他,接下来的初中三年和高中三年,李健把业余时间都奉献给了吉他。有了吉他,生活一下变得生动起来。
1993年,李健参加清华大学的冬令营活动,以一首《说句心里话》技压全场,夺得第一名,获得了保送清华的资格。
通过正反两方面的案例,对“开挂的人生是从找到兴趣开始的”这个标题进行了全方位的阐述,最后引出结论:“开挂的人生是从找到兴趣开始的,一个人倘若不能从生活中寻找并发现兴趣,生活的意义就丢掉了大半。”
案例2:
当能力撑不起野心时,所有的路都是弯路。( 二级观点 )
中学成绩很好,但上了大学却“使出吃奶的劲也只能考个六七十分”结论:很多事情是需要天赋的。
李健决定把时间花在弹琴写歌上,他辅修了多门关于音乐艺术的课程,加入了清华大学的合唱团,每天都花几小时练习吉他。两三年下来,李健成了清华的牛人。
20年后,李健回清华演讲时说:“当你找到兴趣后,就要对之进行经营和投入,把它培养成更大的乐趣。”所以他整个大学期间都在竭力做一件事--让才华能够匹配梦想。
最后一段,引出结论:当能力撑不起野心时,所有的路都是弯路。
案例3:
没有梦想,拼搏过的人生是不完整的。( 二级观点 )
大学毕业,做了一名网络工程师,浑浑噩噩地过了两年。
2001年底,受老友卢庚戌邀请一起出来唱歌。为了梦想,年轻人应该勇敢一些。
用《飞越疯人院》中麦克去抱花岗岩洗脸池的情节,说明:没为梦想拼搏过的人生是不完整的。
结论:心怀梦想,为什么不去试一下,即便失败了,至少了无遗憾。
案例4:
只有做自己,才能独一无二。( 二级观点 )
2002年因与卢庚戌在创作上产生分歧退出水木年华组合,李健想做更人文更内敛的音乐。他说:真正好的作品应该是平实朴素的,娓娓道来,每一次听都会有不同的感动。
当时的音乐圈正风靡R&B、电子、中国风,李健却完全逆潮流,他说:一个歌手应该做自己喜欢的音乐,而不是做市场最需要的音乐。
最后引出结论:做自己活自己,才能成为最好的自己。
案例5:
当下的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二级观点 )
退出水木年华后,日子过得十分清苦,几乎没有什么收入。
2005年,父亲患癌,李健把手里仅有的几万元给了父亲治病。
结论:无论生活多么清苦,李健从没气馁过。
特别喜欢他对生活的态度--”当下的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生活最重要的意义在于体验,人应该活在过程里,而不是活在目的里。”
李健把自己对生活的体验都化成了歌。他的歌总是简单而朴素,但能让人听见自己内心的声音。
案例6:
把自己做到极致就是主流。( 二级观点 )
住在四合院那几年,很多人嘲笑李健,他却只一笑,便埋头写自己的歌。
凭借这股不妥协的劲儿,他写出了《传奇》、《风吹麦浪》、《异乡人》,慢慢地,他开始被圈内人所知晓。
这个世界太浮躁,大家都很心急,急于看见成果看见收获,却没有耐心把时间花在耕耘上。
真正的奖赏,都是时间给予的。
案例7:
做人需要边缘姿态。( 二级观点 )
成名以后,无数采访和商演蜂拥而至,但节目一结束,他就躲去了美国。
李健奉行的准则:做人需要一个边缘姿态,姿态一定要边缘,作品一定要直中靶心。
他以一种边缘姿态把舞台和生活分开,若即若离地存在于娱乐圈。他沉浸在音乐里,又消隐在歌曲之外,和这个世界保持着刚刚好的距离。
案例8:
爱就是寻个相称的人虚度时光。( 二级观点 )
李健对婚姻的诠释:你选的人,一定是你人生观、审美和追求的总和。好的婚姻,就是选一个对的人。
李健说:我对女人充满了关爱和尊敬,但我不会跟女性走得太近,也不可能离婚。
案例9:
人应该最大限度享受生活给你的一切。( 二级观点 )
这个世界,没有无成本的占有,你所占有的东西,同时也在占有你。人活到极致,一定是素与简。
案例10:
做幸福的人比成功更酷。( 二级观点 )
李健是一个好歌手,但其实他更是一个好的生活家。
2015年,生活方式研究院把“年度创享生活家”大奖颁给了李健。
总结:
李健44年的成长,其实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去玩味和思考。虽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李健,但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李健那样的生活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