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本善

作者: YuMoo555 | 来源:发表于2022-11-10 21:00 被阅读0次

    在我们对四种人性假设分析过后,显然,孟子的观点性本善理论所在的层面是更高的,那么我们就来解读一下,何为性本善。

    首先我们从公都子的一个问题引进。公都子乡孟子提出了一个疑问。在告子的想法中,人性是无善无恶的,也就是我们讨论过的性可善可恶,都是因环境而决定的,他也被称为决定论;然而,在性有善有恶这一思想之中,人的善恶是天生下来就决定了的,无法被外界环境或是内修所影响,这也就是宿命论。而孟子在此时却又说性本善。他的疑惑就是,难道孟子就在否定前面两种理论吗?那么再从孟子所说的性本善角度来看,公都子所见在现实生活中却又有性善的人,也有性恶的人。 到底该如何理解呢?

    那么我们就来看看孟子给出的回答。在孟子的回答中,他说: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弗思而已。也就是说孟子的意思就是人本性善。这个善良的心是永远刻在我们心中的,不是因为外界环境而得到,或者失去他。那么如果说这颗善良,朝向高尚品德的心是我们一直都拥有的,那么对于那些显露出来恶的人,就可以这么理解:为什么他们会做出恶的事情呢?那么就是因为他们那颗善良的心被尘埃所遮蔽了。如果将我们的善心比作一层钻石,那么钻石会发光的本性是怎么都不会改变的?但是如果将它上面蒙一层灰或者遮一块布,它的明亮也就无法展现出来。遮蔽钻石的布越厚,那么人显现出来的性也就越恶劣。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在这一段话中是孟子对于性本善更近一层的讲解。在“”无侧隐之心,非人也”这一句中,那么既然我们都是一个人,就必定会有侧隐之心,然而这个侧隐之心之所以会有的人显现不出来,就是一个应然与实然的关系,人拥有侧隐之心是应然的,但是能否将侧隐之心展现出来。却是实然的。那么将这两种关系放在性本善上,也就是说人性的善是我们应然拥有的,那么你就是否能将其展现出来则是一个实然性的关系。

    那么在这里我又有一个疑问了,如果一个人生下来他的本性就是善的,但是他并不能很好的将这个善给展现出来,没能受到一个很好的教育从而有一个方向去发展他的善的话,那么这个性本善,自然就会被埋没下去。那么当其被遮蔽时,恶的一面自然就会出现。

    那么孟子就又说了 “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也就是说我们的本性是需要受到启发的是需要不断得到扩充的从而不断升级的。如果我们不能有机会去开发,让我们真正内在想要去发展自己的善的话,照孟子所说,我们连对父母的孝敬之心都会失去。

    人生的价值与意义何在?那么自然就是一个我们在不断横向发展,扩充我们知识面的过程中去纵向发展,不断向着自己本性之心去寻找真正人生的价值与意义,在这里孟子告诉我们的就是要”充之”,我们的本性上是会不断落灰的,在我们每日横向发展的过程中,也不要忘记我们的纵向发展。在我们孟子的学习课程中,自然就是在不断挖掘我们那条不断向下深下去的路。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性本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euat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