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想来,三年前穿过若愚湖、绕过凌波岛、安置好行李,在接下来的很长一段时间,新环境的手足无措大于对大学生活的憧憬。
如果可以回到三年的九月十三日,估计我会做的唯一一件事就是告诉那个时候的自己:“不要紧张,不要彷徨,不要害怕……”。最后悔的事情,就是没有以最佳的态度和心情面对既定的大学生活,让许多第一次因为内心的惶恐和不安而错过早就该美好的状态,让早该成为朋友的人因自己的却步而延迟,让自己深深地陷入了理文纠结而延迟了享受这一切的自我提升。
三年前,被迫弃理学文,进入常州大学。那时的自己,连《红楼梦》的电视剧都看不下去,更别说读完原著。而八个月过去,当坐在机房面对转专业的网页干坐了两个小时,脑子里空空的,我问自己“我真的活明白了吗?我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吗?”人哪,真的很奇妙,总以为自己很坚定,当真正自己开始需要选择时却往往左顾右盼。从机房走出来的那一刻,两个月的烦闷心情反而一扫而空,如释重负。抬头看看天空,樟树叶摇曳着夜色,黑被抹得很匀,内心除了稍稍平静和自我安慰,我记不清当时还有其他什么感受掺杂,有,也淡了。
回头想一想,八个月究竟发生了什么,让我意志开始动摇。前四个月,也就是第一学期,属于自我封闭期。因为那个时候国教院的辅导员骗我不可以转专业,刚走过高中除了知道好好学习还有一线生机,没有其他办法改变这一切。这一阶段,认真上每一节课,并且每一个学科都做笔记;看了几本书,印象最深的是《围城》和《洗澡》,因为这两本书的作者是夫妻,所以我常常想“我在《围城》里《洗澡》”;下半学期又加入了学生组织成为一名学生记者,参加了西太湖新媒体培训会开始稍微知道什么叫媒体界变革,也开始想做一名记者。我想所有的这些大学的经历共同造就了那天在机房枯坐的两个小时。
之后,我成为学生组织的“高级干部”,有机会去江南大学、苏州大学、到深圳见到来自中国不同地方的大学生记者、到广东中山大学参加新媒体培训,有过大学所谓的忙忙碌碌。之后,面对奔跑后留下虚无感,我也会选择放弃在社团中更进一步,重新找回大一那个能够安静看书的自己,文静地做一个中文系的学生。之后,我还是会陷入迷茫,择业和考研,两种选择,可能决定两种不同的人生,何尝不是两种生活态度。之后,我还会害怕,因为作为新生的“小班”,在他们面前很少谈“考研”,因为成功毕竟比失败更激励人,害怕自己的行为举止会带给他们不好的影响。之后,我发现,自己在成长,真正的长大。
回首三年,不敢确定自己变成了当初想成为的样子,唯一确定的是,我一定比那时候的自己更好。
三年的中文学习,在于体认,在于思考,在于总结,独立之人格,自由之灵魂。生活中的零零总总,身在其中、自处而不自知,文学世界对现实的点醒,让我逐渐开始了自己的思考、形成了自己的认知体系、有了自己的审美好恶。三年的中文学习,在于不变中改变。大学是进入社会的最后一站,不变在于保持最本真的那个纯我,社会和学习的浸染完善自我并学会生活。
三年后,主动学文,生活中面对许多事情的思维方式发生改变,社团活动渗入了中文学习的实践,以前那个心性狂躁的自己收敛了许多,很少在轻易评价别人,变得更加感性了,喜欢安静了。在江南的第三年,欠我一个画桥烟雨的小镇江南,还我一个由理学文的中文生活。
我现在无法确定三年前的选择对错与否,但无论如何,此刻,乐在其中。我更无确定现在所“乐”,但无论如何,此刻,乐在其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