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都来了”绝对是国人口头禅的TOP3,和“大过年的”“人都死了”“都不容易”并称中国四大宽容。
前几天去餐馆吃饭,就听见邻座俩女孩聊天,听了一下应该是A给B介绍了个对象在这儿见面,男生还没来。
B:我又想了想,真的不太合适,而且这人还不守时,要不还是算了吧……
A:别介啊,来都来了!
不来白不来,虽然明知道来了也白来。
生活中,真是处处可见“来都来了”,这句话有迷之强大的催眠力量。
去吃饭,看见餐厅排大队,来都来了,排吧。
去旅游,来都来了,不买一堆没用的垃圾回来都对不起自己的机票。
去上班,明知道工作不合适,来都来了,就待到拿了工资再走吧。
炒股票,赔得越凶,抱得越紧,来都来了,怎么也要等待翻盘。
谈恋爱,明知道对方是个人渣,可是自己付出了太多,来都来了,说什么也不愿离开。
……
来啊,等着啊,反正有大把时光。
头些年,“来都来了”在我的人生词典里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分量。为了这句话,我实在干了太多数不过来的蠢事。
印象最深的是十几年前,我在夜晚的什刹海迷失了回学校的路,一路就走到了西单,一路就走了夜深。
凌晨1点半的西单大街几乎空无一人,连路灯都是星星点点,我的疲惫和恐慌被放大了顶点,却偏偏死撑着不肯打车。
我的口袋里明明有钱,但我觉得既然都走了这么远,那就继续走下去吧,反正一定会走回去的。我永远都无法忘记,自己是怎么拖着两条沉重的腿在凌晨3点挪回宿舍的。
有一阵,我很热衷跟风,吃那些“排大队”美食,但是再回首,我可以很负责任地说,没一个能值回那么漫长的等待。
早知道要排队,也许不会来,可是已经大老远慕名赶过去才发现要等位,那么即便明知道也并没有那么美味,却依然还是不甘心。
来都来了,只有把这队排了,把这食物吃了,才算不枉此行。
如果三十岁的我能穿越回去教二十岁的我一点什么,我可能会说一句:去他妈的来都来了,沉没成本真的会把一个人拖垮。
有个女读者,就是在“来都来了”的情况下,找了个跟自己没有任何感觉的老公匆匆结了婚。
婚后有几次都觉得没话说不合适想离婚,可是心里想“婚都结了”,能忍就忍忍吧。终于下定决心离婚的时候,发现自己怀孕了,“怀都怀了”,就留下来吧。
生了孩子情况更糟糕了,她一边和老公陷入昏天昏地的争吵,一边安慰自己“孩子都有了”,还折腾什么呢。就在这种矛盾的情绪下,她发现自己有了二胎……
人总是喜欢盯紧自己已经失去的东西不放,忘记了前方。人生没有后悔药吗?其实任何时候停下来,转个身,都是回头路。
但是这世界没有绝对理想的回头路,你一定要为自己之前的错误付出一些代价,才能继续上路。
想毫发无损全身而退是不可能的,就看你有没有断臂的勇气。人生大事上尤其要懂得及时止损,疼一下子,不及时,就是一辈子。
我们普遍缺少的,就是这份勇气,以为现在停下来是净亏,等下去总有翻盘的那一天,然后看着自己越陷越深。
比见好就收还要难上一万倍的,是见坏就收。
因为比起得到什么,人天生就更在意自己失去了什么。见好就收,克服的是心中的贪欲,见坏就收,对抗的是与生俱来的人性。
见坏就收的本质,是承认自己的选择失误,主动为这份错误买单并且第一时间喊“cut”,重新赢回掌控人生的主动权,而不是被动承受这之后的一连串代价。
人生最奇妙的一点是我们永远无法知道一开始的选择对不对,所以选错了真的没关系,我们总要不断试错的,在不知道是不是正确的路上,千万别信什么坚持就是胜利。
“来都来了”和那些真正的坚持者不同,后者非常明确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并愿意为此付出代价,而前者是随波逐流,他们不肯离开的原因只是承受不了现有的损失,并对未来可能带来的更大损失,缺少预见性。
现在的我依然会犯各种选择上的错误,不同的是我会对任何想尝试的事物都设定一个损失额度:
投资,给自己设一个输得起的限额,超过了就割肉,绝不停留等待反弹。
吃饭,超过半小时以上的等位绝不参加,毕竟吃饭吃得是心情,等上一两个小时,什么心情都没了。
正月十五那天想带着孩子去看花灯,公园门口遥遥看到了人头攒动,密得已经远超自己的承受,犹豫了两秒钟,果断掉头,撤。
回去路上,想象着里面步子都挪不动的样子,长吸一口气:自由的感觉真好。
过去浪费的已经浪费掉了,重要的是别去浪费未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