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公司来了几位供应商,聊了会天,一位初为人父的男士,聊到了自己疫情期间也做了一段时间的教育工作,加入了一些“鸡娃”的群,被卷的都有些焦虑 ,后来就果断退群,我在想,是怎样的鸡娃方式,能将一位10个月孩子的家长,还是一位爸爸,卷的要焦虑退群?
究竟是群里的家长们太能卷,还是新手爸爸想太多,却懂太少呢?
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人是环境下的产物,假如一位新手妈妈误入鸡娃群,等待她的可能就是鸡娃从小开始抓起,耗费大量资金不说,可能会沿着错误的方向,越走越远错的越多,最终收获的也是无尽的苦恼,甚至是一段破裂的亲子关系。
可是如果,一开始接触到的就是相对比较能够把孩子看成是一个独立完整的人,比如正面管教,PET,非暴力沟通等以尊重,鼓励孩子为前提的养育互动方式的群体,再加上一些发展心理学的知识做铺垫,那么家长首先可能就不会那么焦虑,这份不焦虑倒不是说来自于孩子有多优秀,而是我们看待孩子的角度不一样,我们将孩子看成一个独立的个体,陪伴孩子长大的过程,也是静待花开,带着一份祝福和期待的心情,尊重允许并接纳孩子长成他们本来该有的样子。
这样的群体会更注重孩子的品格培养,比如情商,逆商,甚至是玩商等等,更懂得自律源自自由,责任来自于让孩子选择和承担后果等等,这个群体里的人可能也很重视孩子的学习,重视的更多的是孩子如何完成学习这件事,也就是过程,而不是一味的只盯着结果,哪怕过程中使用了一些错误的方法,对孩子造成了巨大的伤害,也在所不惜,那就本末倒置了。
人生到底是为了幸福儿子,如果在追求好成绩,好大学习的路上,让孩子变成了一个学习机器,不懂得与他人合作互动,不懂得关心理解他人,阻碍了孩子发展良好人际关系的能力,那么好大学意义有何在?
阿德勒曾说:人类的一切烦恼和幸福都来自于人际关系我今天之所以可以家庭,孩子,学习,工作基本可以兼顾到,尽力做到平衡,其实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我经营好了关系,特别是亲密关系和亲子关系,关系好了,一切就顺了,阻力小了,自然行动起来效率就高了。
写到这里发现,这几年一直坚持做的事情是很有意义的,也许就会有某个人因为你的某场活动,某句话,思维方式就发生了改变,有时候一念之转会给人一个新的思考方向,一个新的思考方向则会带来新的行动方向,行为的改变才能带来真正意义上的改变。
这位新手爸爸还说,觉得自己每天都浑浑噩噩,感觉很忙但是不知道重点在哪里,这种感受太熟悉了。曾经的我和大多数人,都是这样的,每天都很忙但对自己并不满意,夜深人静的时候,总会问自己这么忙,这么累,为什么?
又想到了《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一书中的第二个习惯”以终为始“ 没有目标,就没有坚定地行动!没有目标,做什么都觉得哪里不对!没有目标,就等于很多目标!...
我也在寻找自己目标的路上!
就到这里,明天继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