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了两个晚上,把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的《异类》读完了,晚了几天写读书笔记,差不多就忘记了。趁现在还记得一些核心的思想,赶紧记下来。
异类这本书,研究的是那些成功人士(本书中也称为异类)的成功原因。总结来说,就是异类的成功,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单单靠个人的奋斗,更重要的还有其他因素,而这些其他的因素有一些是我们可以控制的,有一些纯属机遇,有一些是时代环境、家族传承甚至民族特性。
下面凭自己的记忆,开始异类之旅。
引言
罗塞托之谜
罗塞托是美国的一个小镇,奇怪的是,根据数据统计分析,罗塞托人的健康水平明显高于普通美国人。什么心脏病呀,心血管病呀之类的,基本在60岁以下就没有。
作者最终找到原因:
他们看到这里的人们如何走访亲友,如何在半路上停下来用意大利语拉家常,如何在院子里为家人做饭;他们了解到这里的不同姓氏如何拓展家族规模。这里有许多三代同堂的大家庭,长辈在家族中享有绝对权威。居民们都参加圣母圣衣堂的弥撒,教会在团结社会和安抚伤痛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这个人口不到两千的小镇上,竟然存在 22个相互独立的社会团体。这里的人们崇尚平等理念,富人不会浮夸炫耀,整个社会都愿意帮助失败者走出困境。
最终作者得出一个结论是:
要理解人们所处的文化背景,要考虑他们的家庭和朋友状况,要追踪其家族渊源。人们必须认识到,人类栖身其中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发挥着不可磨灭的作用。
我得到的收获是:
有一个好的家庭关系,人际关系;乐于交流,分享的人普遍来说是比较健康长寿的。家庭、家族的文化传承对人的影响至深。
第一部分 机遇
马太效应
“凡是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马太效应,来自《新约·马太福音》
现象1:
调查发现,冰球运动员80%以上居然都是在1月到5月份的(这个数据我记得不太清,但不影响最终的结论),只有少部分是6月份之后的,11、12月份几乎没有。人们把1月份出生和12月份出生的小孩,放到一个组里面去培训。于是那些有几个月优势的小孩,在早期就比那些小几个月的小孩多了那么点优势。然后由于早期展示了优势,于是教练会着重训练,优势就这么一步步扩大了。
现象2:
美国的比尔·乔伊是著名的计算机科学家,贡献包括TCP/IP、vi、NFS和C shell,创立了Sun公司。他的成功,除了他自己的聪明、努力之外,还有一系列的机遇链:他有幸考入计算机学科领跑者密歇根大学;有幸第一批使用分时系统,而不是键盘打孔机;又恰巧密歇根大学的机房管理系统有漏洞,他得以想学多长时间就学多长时间;而因为计算机中心 24小时开放,他又得以夜以继日地工作;他获得了充分时间练习编程,所以当改造 UNIX系统项目开始的时候,他顺理成章地进入项目组。比尔·乔伊的确聪明绝顶,他也热爱学习,这是他成功的一大因素。但是在他成为专家以前,他首先依靠运气获得了成为专家的机会。
结论:
- 只比最初所在球队的队友好一点点,然而这微小的优势带来的机遇,扩大了他和那些队友之间的差距,随后差距与机会交替发挥作用,微小的差距被越拉越大——最终被选中的队员成了真正出众的天才。由此可以看出,天才并非一开始就表现出众,一开始他只是比别人优秀那么一点点。
- 那些最终变得卓尔不群的人看似完全依靠个人奋斗,其实不然。事实上,他们一直得益于某些隐蔽的先天优势,或是非凡的机缘,抑或某一文化的特殊优势;这使得他们学得快,干得多,以普通人难以企及的方式认知世界。
天才之忧
智力因素仅在某种程度上发挥作用,那么超越这一程度,智力发挥不了作用的时候,另外一些因素就开始发挥作用了。这又有点像打篮球:一旦你的身高足够高,人们就开始关注你的速度、球感、灵活性,以及球技和投篮准确性了。 —— 智力门槛效应
有的天才最终获得了非凡的成就,也有的天才因为种种原因,最终泯然众人。这里面最重要的原因是家教。
兰根是一个绝顶聪明的人,据说爱因斯坦的智商是150,而兰根是194。但是兰根在求学、任教、工作中并没有取得很大的成就。作者认为,他的与人交流的能力,实践的能力很有限,这主要是因为兰根是家庭有关心。他父亲酗酒,后来挂了,母亲改嫁过两次,他有几个同母异父的弟弟妹妹。
作者提出一个概念,实践智力。
实践智力”( Practical Intelligence)。包括“知道该向什么人说什么话,该在什么时候说,怎样说才能达到最好效果”。这种技能更像是一种程序化概念:知道如何做某事,而不需要知道为什么知道,也不需要解释为什么。准确地说,这是一种与智商测试所考查的逻辑分析能力完全不同的能力。用技术术语来说,就是普通智力与实践智力“相互垂直”:一方存在不代表另一方也存在。你可能有很高的逻辑分析能力,却缺乏实践智力,也有可能有很高的实践智力却没什么逻辑分析能力,或者这两种能力都很强。
如何培养这种实践智力呢,书中举了几个例子,下面我贴出来:
- “家境富裕的父母总是让孩子一刻也不能闲着,让孩子穿梭于各项活动之间,并听取孩子对老师、教练或是队友的评价。拉里奥跟踪的一个富裕家庭的孩子夏天参加了一支棒球队、两支足球队、一支游泳队,还有一支篮球队,并且同时在管弦乐队和钢琴班学习。而在穷人家的孩子的生活中完全没有这种紧张的时间安排,他们的活动不会是每周两次足球训练,而是和亲戚或者邻居的孩子在外面玩耍。蓝领父母们认为孩子们的活动是成人世界之外的活动,无足轻重。一个来自蓝领家庭的女孩——卡蒂·布林德尔——参加了一个唱诗班,但她是自己报的名,并且是自己走着去唱诗班上课”
- "亚历克斯具有这些能力是因为,从他的孩童时代开始,父母对他就事无巨细,言传身教,让他明白社会中的游戏规则,并鼓励他去实践,即便在去医院的路上也不放过演练的机会。拉里奥认为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阶级优势。亚历克斯比布林德尔更优越,因为亚历克斯家境富裕,他能上更好的学校,同时他(这也许是最关键的区别)从小就被灌输“权利”意识,而这种意识能使他在未来更好地适应社会。"
第二部分 文化传承
我发现,人们时常以各种理由拒绝以文化差异这种更广阔的背景来思考问题。这是种族文化观念促成的结果:我们总是避免因为民族特性标签而对个人产生先入为主的偏见。然而我们没有意识到,人们的确深受种族文化的深刻影响。文化传承是事件背后更强大的力量,它植入人性,影响长存。
稻田与数学
来自亚洲的学生,往往更加勤奋刻苦,而且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这个品质在其他国家都是很少见的,作者研究得出结论,是因为长期的农耕稻田文明的影响。千百年来在这些地方,贫穷的农民在稻田里坚持着每年 3 000小时的耕种,为了生存下去,他们的观念就是:“一年忙到头,吃穿不用愁。”
此外,亚洲,例如中国的语言中,关于数字的描述都是一个音节,且简单明了,如1,2,3,4.11,12.而英语就不是这样子。英国人学习数学还要多做一次转换,所有中国人的数学能力,特别是心算能力特别强。这个跟文化有关系。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玛丽塔之幸‘
作者调查了暑假对富裕家庭孩子和贫困家庭孩子的影响,结论如下:
小学一年级学生暑假过后的情况。富裕家庭的孩子 9月回到学校时,他们的阅读成绩提高了 15点;而同期贫困家庭的孩子阅读成绩下降了近 4个点。穷人家的孩子在学期中有可能比富裕家庭的孩子学得多,但在暑假期间,他们却大大落后了。
穷人家的孩子阅读成绩只增加了 0. 26。也就是说,在阅读方面,只要没开学,穷人家的孩子就没有任何长进。而富人家的孩子暑假期间阅读成绩跃升了 52. 49点。事实上,富裕家庭孩子与贫穷家庭孩子的差距主要是在非在校时间内形成的
我们看到了父母教育方式的差异的确造成了孩子们之间的差别,这个我们曾在克里斯托弗·兰根的章节里提到过。回忆一下拉里奥博士研究的 9岁男孩儿小威廉的故事。小威廉的父母按照“协同培养”的原则教育孩子,带他去博物馆,在各类辅导课程中报名,参加学校的夏令营。他在家有很多书可以看,所以他不会觉得无聊。他的父母视孩子充分接触社会为己任。因此暑假过后,小威廉的阅读和数学成绩大幅提高就不足为奇了。
以上就是关于《异类》这本书的一些总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