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秉光 文史学者 历史作家 优质历史领域创作者 众所周知,武则天的父亲名叫武士彟,古体字为武士彠。这个名字该怎么读?多数人读huò(音获),权威人士读yuē(音约),其实都不准确。 古代是非常注重避讳的,皇帝、皇后、太子以及帝后的父母、祖父母等长辈,其名讳中的文字是不允许他人使用的,甚至连发音相同、相近也不许,否则将视为大不敬,是要杀头的。在这方面,武则天就是一个强势的典型。 武则天的祖父名叫武华。武则天执政时,国内凡带华字的地名都改了,如《新唐书·地理志》载,“华州……垂拱二年避武氏讳曰太州,神龙元年复故名”,“华阴,垂拱二年更名仙掌……神龙元年复曰华阴”。此外,宰相崔玄暐,“本名晔,以字下体有则天祖讳,乃改为玄暐”(《旧唐书·崔玄暐传》)。 作为女皇的亲生父亲,武士彟的名讳同样应当避开。在古代,彟(彠)有多个读音,一是从嬳,读yuè(音月);二是从獲,读huò(音获);三是从擭,也读huò(音获)。那么,问题来了,武士彟中的彟是什么读音呢? 据《旧唐书·韦思谦传》记载,“韦思谦,郑州阳武人也。本名仁约,字思谦,以音类则天父讳,故称字焉”,说因为武则天的父亲,韦仁约改称韦思谦。《新唐书·韦思谦传》记载雷同,“韦思谦名仁约,以近武后父讳为嫌,遂以字行”。武士彟名字中没有“仁”音,让韦思谦所犯讳的只有“约”字。 关于“约”字,《旧唐书·孙处约传》也有避讳的记载,“孙处约……寻避中宫讳,改名茂道”。其中的“中宫”,不少权威人士把这两个字看得太死,认为是武则天本人,其实不然,中宫应该是武则天家族的泛称,自然包括其父武士彟。 举个例子,《茅山志·卷十一》载“上志真人唐国师正议大夫玄静先生,姓李讳含光,广陵江都人。本姓弘,避则天讳易焉”,其中所说的则天并非武则天本人,而是武则天的长子李弘,李弘曾为太子,死后追谥孝敬皇帝,故避讳。 根据新旧《唐书》中韦思谦、孙处约改名的记载,不少唐史泰斗认为武则天的父亲名叫武士彟(yuē,音约)。笔者认为,如此考证,经不起推敲。比如,唐朝有个宰相名叫张说(yuè,音月),与武则天同世三十多年,他就没有避讳。 《旧唐书·韦思谦传》所载“以音类则天父讳”,《新唐书·韦思谦传》所载“以近武后父讳为嫌”,一个“类”字,一个“近”字,均指明“约”和“彟”的读音相类相近,但并不相同。《新唐书》中还有一个“嫌”,也说明了这一点。 那么,武士彟究竟读什么呢?笔者认为,应该结合他的字来看。武士彟,字信,从小经商,喜欢结交人。古人取名字很讲究,名和字关联性很强,如诸葛亮字孔明,岳飞字鹏举。信者,诚信、信守、信诺,那么对应的名也与此有关,而彟字就有法度、尺度、称量的意思,这个名字与武士彟的职业关联密切。 说到这里,必须指出,彟字在表示经商称量时,有一个专门的发音,读yāo(音腰)。唐宋时期,“药”部韵下就有“彟”字,其某种发音应与“药”字发音相近或类似。故此,笔者大胆推断,武士彟的正确读音应为武士彟(yāo,音腰),至少唐音读yāo。正因为彟读yāo,与“约”字读音类似,武则天的近臣韦仁约、孙处约才出于避嫌主动避讳献媚,而出道较晚的张说则认为没必要避讳,故未改名。 2017年7月29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