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3:子问公叔文子于公明贾曰:“信乎,夫子不言、不笑、不取乎?” 公明贾对曰:“以告者过也。夫子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 子曰:“其然,岂其然乎?”
这段对话,我们可以学习的是,像公叔文子一样,到该说话时再说话,高兴了才笑,应该取的时候才取。我们不管是在生活中还是工作中,都要学会掌握说话的艺术,该自己站出来讲话时再讲话,同时一定要注意分寸和火候,在营造良好交流环境的基础上输出自己的观点和意见。
那该如何把握方寸呢?
1、从心开始(调整心态,自己首先摆脱暴力或沉默的状态,寻找双赢的可能)
2、注意观察(除了内容,还要关注谈话的氛围)
3、保证安全(如果对方情绪出现问题,想办法让对方觉得安全)
4、控制想法(不要轻易地觉得受到冒犯或者不公平,公平不重要,解决问题才重要)
5、陈述观点(说出事实,表达观点,对比说明)
6、了解动机(帮助对方调整情绪)
7、准备好了,开始行动吧。
14.14:子曰:“臧武仲以防求为后于鲁,虽曰不要君,吾不信也。”
没有本钱,是没办法和别人谈条件的。
14.15:子曰:“晋文公谲而不正,齐桓公正而不谲。”
想到了笑来老师说的“不装”。
为什么要“装”呢?因为装的收益比较明显,比较直接。
但是,越差的人越喜欢装,越差的人越觉得别人在装。所以,想要越来越好,就要不装。
想要不装,就要停止无谓的比较,修改比较模式。
首先要改变我们的思维人格,把自己变成进取型人格,就没有装的负担。
然后,通过长期持续的投入获得真正的成长,拥有一技之长。
人无完人,没必要经营所谓的人设,太耗费时间和精力。
14.16: 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
不要死脑筋,固执地认为什么就该对,什么就该错。要想想,最终的结果到底是不是你想要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