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想一

作者: 乐德乐 | 来源:发表于2024-01-09 06:00 被阅读0次

    001

    生气是一种病患,它来得很容易,去的却慢。

    在乎你的人,你一生气,他就会反省,关心你,爱护你,怜惜你。这是治愈生气的良药。

    但是,与你不相干的人,或者是故意冒犯你的人,甚至是敌人,你不要生他的气。因为被伤害的,永远是你自己,不是他们的语言或行为能够伤害到你,而是生气本身是一种折磨。

    所以,遇到这种情况,千万记住,无论如何,要放松自己的心情,让自己松弛下来,绝对不能生气,就当一阵狂风经过,,侧个身,向个背,它也就过去了。

    反击也是没有意义的,最有效的办法,是无视。无视是最大的不屑,却没有消耗。

    002

    可恶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失败者,必有失败的基因。

    但是,不如意的人,往往喜欢从外部找原因,愤世嫉俗,控诉社会的不公,是他们习惯性的反应。

    王朔说,有些人痛恨各种腐败和不公,却喜欢找关系走捷径。不是正义感让他们对社会不良现象产生愤慨,而是因为他们处于不合理关系的不利的一端,也就是说,是利益促使他们站在了道德的制高点上。

    这种虚假的道德优越感,很能博得善良者的共鸣,从而给他们带来流量,从而攫取利益。

    一旦这些人掌握了资源和权力,那么他们就会变本加厉地掠取不正当的利益。

    003

    与人交朋友,最重要的是真诚,而不是对等的利益交换。

    但是,往往有些人喜欢耍点小聪明,精于计算,从中赚点小便宜,便沾沾喜气于自己的精明。一旦不能如愿,便转身而去。

    资源不是每个人都有,但辛勤的劳动,人人都可以办到,但有多少人能够踏踏实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走呢。

    两天打鱼,三天晒网,随性散漫,是不少人的常态。

    贵人不常有,天上也不会掉馅饼。

    004

    与一位同学聊天,他问我最近读什么书,我告诉他最近在精读古代儒家经典。

    他说,儒家经典好是好,就是缺乏可操作性,甚至有很多不切实际的东西。

    我说,那是儒家经典被利用和曲解了。

    其实,孔子、孟子和荀子这些大家,都是活泼泼的,在现实生活中,他们从不死板,而是非常接地气。

    即使像朱熹这样的人,千百年来被人贴上封建思想的卫道士的标签。其实他的理论非常圆融周全,只是被统治者断章取义地利用,或者后人出于门户之间,在他的片言只语上做文章,以偏概全,曲解了朱熹的本意。

    同学说,存天理灭人欲,这难道不是违反人性?

    我说,这是典型的歪曲,朱熹所谓的人欲,实指贪欲。

    同学说,什么是贪欲,很难有客观标准。

    我说,这个标准首先是主观的,同时又是客观的。说主观,用王阳明的话说,就是人人都有良知,说它客观,是因为良知就是天理。

    儒家哲学重在自修,而不是用一个标准去要求别人。

    儒家思想给人一个最重要的启示,做人要有自己的原则。做人有原则,就会少走很多弯路,人们之所以走很多弯路,是因为常常在寻找捷径。

    冯唐说,古代经典要反反复复的重读,重复产生智慧。读书不可求多,不是吹牛炫耀的资本。

    他曾经夜以继日地从头到尾读完三百万字的《资治通鉴》 ,超过了99.9%的人,但是回想起来,似乎一无所得。

    于是,他抛弃任务观念,静下心来,反反复复地读,这才发觉受益良多。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断想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eypn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