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我儿子初一,要做一个问卷调查,关于父母陪伴孩子的。
其中有两个问题,儿子的回答让我很关注。
问题一:爸爸妈妈谁陪伴你更多?
儿子答:妈妈
问题二:爸爸和妈妈,谁对你的学习帮助最大?
儿子答:爸爸
二.
他今年初一,我相信他有能力作出清晰的判断和回答,这也是内心感受到的真实答案。
而事实是,这半年来,他爸爸出差很多,平时均是我在陪伴。
所以这个答案令我感到有点愤愤不平。
我平时关注他的吃穿住行,以及各科学习安排,也很注意亲子交流,自以为是个好妈妈,但是没想到还是爸爸对他的帮助更大。
三.
经过了刚开始的不解和委屈感之后,我仔细反思了我和我老公对孩子现阶段所做事情的影响,并总结如下:
1.初一这个阶段,孩子的核心需求是学习上的进步和思想表达力上的提升。他爸爸通过视频连线讲数学,通过聊天给孩子补充了大量的知识,带给孩子很大的正向影响。
2.我花的陪伴时间的确较多,但是因为讲不了数学,也未能提供知识层面上丰富的分享,因而带给孩子现阶段的帮助和提升是有限的。
3.对待孩子的教育,也要有客户思维,比如了解孩子每个当下的痛点在哪里,才能给到最强有力的帮助。
4.人的需求是动态的,需要动态的捕捉。一味的付出和强调努力,却方向错误,那么这样的付出的价值并不高。
什么是有价值的付出?
这个问题要时常去总结和思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