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上次学校组织的家长课堂回来大概两个星期了,当时觉得心里有很大的触动和感触,恨不得回去就写出一篇感想来,只作为单纯的自己的感悟或是给自己在教育孩子的路上加加油,提提醒,也给没去听的想要分享的家长妈妈。由于工作和琐事的忙碌,今天才得以提笔。是对自己的承诺也好,是完成任务也罢,写一个心得总结,也是为了孩子成长的一件小事。无论如何,我们对孩子的教育付出的点点滴滴,都将成为孩子们未来人生的一大块或者一小块的基石,更是我们做父母无怨无悔的付出。我的总结不遵循家长妈妈分享的条理性和时间性,这源于我拍照片的时候没有照下全部,也源于我的感触不具备规律性,另外也要挑一些我感触最深的部分和我觉得值得专门写出来的部分写出来。
在整个家长课堂过程中,印象深刻的也是课堂的主要内容是家长讲座内容---我们学校的两位学霸妈妈的分享(高考在北京市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以及后来家长交流沙龙,使我们感同身受,受益匪浅。
今年北京市高考理科状元黄子晴的妈妈,现在想起来还是记忆犹新,文质彬彬,说话的语态较慢,十分谦虚低调的一位妈妈。黄妈首先强调了环境对孩子的影响,其中包括家庭和学校,从她展示的图片来看,学前和小学阶段,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特别大,进入初中和高中之后,家庭环境和外部环境会孩子的影响所占比例与幼年阶段就正好相反。回想我自己对孩子的教育历程,没有对孩子进行早教,学前教育也只是交给幼儿园按部就班,小学阶段也是没有特别重视,无论是孩子的学习习惯,还是各方面成长素质的打造,由于我精力有限和重心更多在工作上,这方面的投入的确是少之又少,而现在已经不是去追悔和自责的时候,我们能做的,就是抓住现在,去修正自己和孩子的未来。
孩子小时候,黄妈他们的主要做法是:支持孩子做想做的事,构建平等的亲子关系,从小把她看作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长大以后发展为: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具有安排自己的生活的能力。另外一点就是:能表扬尽量不批评,能肯定尽量不否定,努力构建融洽的家庭氛围,家庭内部正能量的环境。
在这里,并不是说纵容孩子,什么都是孩子好,孩子第一。他们的做法的意思是,同样的事情,可以用肯定的语言和方式去表达,包括对孩子的教导和指正,多用表扬来鼓励孩子修正,能用肯定的语言则不会说:你这样不应该,你这样不对,你这样不好,你这样不行,可以改为,你那样试一试?看看是不是更好?我大概理解了黄妈的做法,也在一些书本上看到过这样的做法值得学习,只是我们做起来就忘记了这些原则,做得不够好。
黄妈还强调,事无巨细的批评会让孩子丧失自信,对于自信的建立害处远远大于益处。从家长的角度我们是在指正和教导孩子,从孩子的角度,就是我做什么都可能是错的,都是有问题的,都是要被指出问题来的,就容易丧失自主性和对自己信心。他们的做法是:为了避免对孩子过多的 指手画脚和批评,以及多了之后作用反而不明显,她和孩子爸爸约定,一个星期只纠正孩子一个错误,在此期间,其他错误则假装看不见,不去理会。听到黄妈的分享,感觉这个做法很值得我们学习,不仅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问题,也能够集中纠正,并且不会由于过多的批评使得每一个提议都变成孩子眼中的啰嗦而变成真正的耳旁风。
语言的艺术可以打造人,影响人,同样是一件事,可以用肯定的说法去表达,用积极的方式去交流,多发现孩子的优点,少看孩子的缺点,生活中,家长对待事物也要用这种态度,来打造孩子宽厚的心,这样,能让孩子对生活充满自信,减让孩子长大后少消极抱怨埋怨的机会和心理,建设孩子积极健全的人格。我很赞同这样的说法,我自己也是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长大,也成为了一个积极乐观的人,但是也存在很多消极负面和懒惰的一面,希望自己今后和家人多加反省和注意。
黄妈在后面的总结中,强调了家长的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这里面就有一条是构建融洽的家庭氛围,我想,和积极肯定的语言和氛围是一样的道理。构建融洽的家庭氛围是营造孩子健康心理和良好学习环境的基础,是打造孩子自信心的源泉。我们要的不是口号,是实实在在的行动,在总结过程中,我可以这样又一次提醒自己,多用笑脸和微笑面对孩子,多用肯定和积极对待教育。另外,黄妈强调孩子从小在家里有话语权,让孩子参与家里的事务,对于和自己有关系的事,尽量地参与和决定,对于大人的事,允许的情况下,让孩子去了解和参与,让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予以采纳。这样孩子就有充分的自我认知,自我意识,并且能够承担起责任,成为一个关心家事国事的人。
第三点黄妈讲的是不拿自己的孩子和别的孩子比较,不要求孩子实现自己没有实现的理想。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不要求孩子成为superman。黄妈还强调给孩子足够的信任。“孩子其实不是我们担心的那样脆弱”。
看到这句话,我觉得我做得很好,也有很多的不足。好的地方是我能够让孩子自己去面对和承担一些困难,至少看起来没有丝毫的心疼;不好的是,感觉自己的唠叨还是有点多,尤其是在孩子的学习上,也许,言简意赅,减少这些唠叨,是对孩子真正的信任吧。这一点还需要我自己注意去修正,在学习上也让孩子觉得我信任她能够做好。在高三阶段,黄妈提出家长不做增压泵,而作减压阀,不做焦虑的父母。作为初二的家长,暂且还体会不到高三家长的感觉,但是她的这些心得,也能让我们思考,可能在孩子考试考砸的时候,我们更多的是焦虑担心,可能孩子自己,本身已经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我们应该考虑的,是如何能够让孩子把学习当成自己的事。考试考不好了,应该是她自己更着急,需要反省,而不是我们家长愈发的焦虑和担心,以及束手无策。让孩子把学习当成自己的事,这是我们教育孩子努力实现的一大课题。
此时此刻,我也在思考,怎么能够让孩子,逐渐地把自己的学习重视起来,当然,我现在写得,是我女儿这样的成绩的孩子,中等偏上,不紧不慢,还没有成为学霸的苗子,也没有具备主动学习的自我驱动力,可能对于这样的孩子,更需要我们潜移默化地让孩子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获得学习的成就感,理解学习的意义,那样,孩子总有一天,会爱上学习吧。
可能在这个过程中,我想到另外一个问题,不知道家长们现在是怎么做的,孩子学习的时候,我们是陪着,还是不陪着,孩子的学习内容,我们是了解,是能够深入,还是完全不插手,不了解、不感知呢?
在这里我建议像我自己这样的,如果能够和孩子探讨和交流学习问题,则能够抓住一些机会,和孩子探讨一些学习问题,能进行深入的探讨和学习更好,在这样做的过程中,有几点益处:1.由于有爸爸妈妈陪着,孩子的学习是不孤单的,是受重视的,是感觉到学习的重要性的;2.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看到大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态度,从中和父母学会了处理问题的方式;3.让孩子认识到学习没有小事,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必不可少;4.让孩子和父母真正学会一些知识,解决眼前的问题。我的女儿由于客观条件限制只能住宿,周末才能在家,家里还有弟弟需要管理,所以和孩子的交流时间少之又少,但是写到这里,我就再一次的提醒和鼓励自己,哪怕十分钟,哪怕五分钟,哪怕一道题,这样的事一定要坚持,要去做,与其说我相信父母的作用,父母言传身教的力量,不如说我更相信爱的力量。和孩子的交流和陪伴孩子,那就是我们爱他们的表现,爱在我们之间的流动。
还有另外一类家长,由于知识水平的限制或者年龄的原因,有些东西已经忘记,不能系统地指导孩子,不能够了解孩子的学习内容,也不能够和孩子一起探讨,这样家长也应该不在少数,因此对孩子的学习鞭长莫及,有心无力,可能更多地在生活上照顾孩子或者用语言督促孩子,某些时候,因为没有针对性,就变成了我上面写到的孩子较为反感的啰嗦,并且有时候因为自己的这种啰嗦达到了抓狂的状态,因为自己无法深入孩子的“内部”而更加黔驴技穷。
我这样的朋友也比较多,虽然有的家长会说,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我们不要管,不能不撒手,要让孩子自己做自己的事,但是我此处说的跟着孩子一起学习,与这种想法是不矛盾的,尤其是在孩子学习的路上,老师们不能面面俱到,孩子自己的自我管理也十分欠缺,知识的结构不能很好地建立和弥补的情况下,如果我们家长对孩子的学习能够起到直接的作用,那将是最理想的。
对于第二种情况,我觉得,并不能强求家长去学习或者复习数理化来教孩子,这也是不现实的。但是家长可以做到的是,了解孩子的学习进度,学习内容,学习困难都在哪里,和孩子多沟通,了解孩子目前的状况和进度,然后鼓励孩子,如果自己做不到,可以给孩子找一些解决问题的资源,比如课外的老师,或者和学校的老师保持沟通,并给与孩子足够的自信,让孩子去解决,可能我们需要做的,就是督促孩子哪里没有做,哪里没有弄懂不要置之不理,哪里还需要加强就去下点功夫,说到底,还是家长要了解孩子的情况,孩子进度,孩子学习的内容,无论哪个科目,作为我们家长,即使不再懂得具体的知识,但是孩子学习的科目,书本的目录,学习进度,这都是我们应该把握的。这样,我们就可以和孩子进行很好的交流,不让孩子觉得我们徒增麻烦和烦恼,不是指手画脚,而是能够真正心平气和地了解孩子,和孩子找到共同语言,而不会只是无力地要求孩子这样那样。这个时候,孩子就不觉得自己的是孤立的,不觉得自己是孤单的,我想,大概在初一初二初三阶段我们这样做则尤为重要,可能等到孩子具备真正的学习的自我管理能力,具备强有力的学习的自驱力的时候,我们家长就可以优雅地退出,在孩子面前做一个真正的隐形人,把舞台和热闹交给孩子自己。
想起我的一个同学,她的儿子高考考上了浙大。她在孩子进入初中阶段,孩子不爱学习,她说,妈妈和你一起学,看看我们谁先学会。于是初中三年,她就是这样陪着孩子学习,她自己的文化水平相当于高中一年级,孩子在妈妈的带动下,逐渐喜欢上了学习,最后成为了学霸。我并不鼓励我们家长能这样做,我的同学是有足够的业余时间,工作也比较清闲,可以全身心地以孩子的学习为主,并为此自己也投入孩子的学习里面去,这是一个特例,但是也启发了我们,孩子的学习需要鼓励,需要支持,需要榜样,需要真心的带动。
黄妈的分享还有一点,就是自己做不到的事,不要去要求孩子。希望孩子什么样,自己就先要做到什么样。我们大多数人还是会要求孩子这样那样,比如不让孩子看手机,比如让孩子专心学习,或者希望孩子上进,提出各种的期望和要求,但是我们家长也是人,虽然是成年人,也有人的很多的弱点依然存在,在孩子面前,我们可能还会沉迷于手机和电视,或者不再追求努力和提升自己,或者各种懒惰的情况,不能杜绝不良爱好,这样的我们,是没办法要求孩子积极上进的,我们对孩子的期望和要求是苍白无力的,就不可能产生有效的教育结果。
黄妈分享的做法之一,就是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爱好,支持孩子的兴趣爱好。他们认为,孩子有了广泛的爱好,反馈到学习中,则容易做到触类旁通,因为各个学科都是关联的,知识是普遍的,兴趣爱好能够增长孩子的探索欲望和好奇心,激发孩子的学习积极性。这一点和我们平时担心孩子爱好太多或者由于爱好占用时间/沉迷于爱好影响学习等有所不同。我想,如果把握好这个度,真的会像黄妈说的这样,广泛的兴趣爱好成为孩子学习的助推剂,让孩子成为一个综合素质较强,全面的人才。这一点给我启发较大,不再担心孩子的爱好影响学习,今后在这方面至少不该横加限制。
作为家长的另外一个话题就是我们一定要和孩子一起成长,我不一定要和孩子一样去重新学习课本,但是我们要和孩子保持沟通,无论是数理化,还是政治经济,我们也能够与时俱进,参与孩子的学习,和孩子进行讨论和交流,这应该也是后面的黄妈总结的内容,就是家长要提高自身的修养,这修养包括知识的,也包括品德的。想起女儿有时候从学校回来兴致勃勃地和我讨论问题,我的关注度和热情还是不够,有些后悔和自责,希望今后能够抓住孩子主动交流的欲望和时机,也能够兴致勃勃地和孩子讨论,这样的时候,更建议家长自己不懂就问,不会就查,也是给孩子树立学习的榜样的最好时机。
黄妈也总结了一句话“静待花开”,意思是我们家长的付出一定会有回报,另外一个意思就是我们不要着急。静待花开是最近这些年对待孩子比较流行的词语,我们才能如何具备静待花开的安然和底气呢?我选想最主要的,第一是我们对孩子的信任,我们要把孩子当成勇敢的个体,独立的个体,相信生命的力量,相信除了我们家庭,还有学校、社会,更是给了孩子强有力的教育,在他们离开我们视线,到学校去,或者走在路上,去坐公交,去买东西,这些,都是一个小小的人儿在长大的过程,我们要相信孩子具有这样的勇气和力量,去面对我们庇护之外的世界;第二,是我们日常作为父母点点滴滴的付出,在教育孩子的路上,在为社会输送合格的素质的人的路上,我们真正地脚踏实地,首先做好了自己,做好了一个父母该做的一切,根据我们自己的能力,去尽力做了,我们就可以淡然和安然等待;第三,我觉得这四个字,更强调了,我们家长不要焦虑,不要急,要“静”,要有足够的耐心,足够的信心,相信一切自然的发生。家长减少焦虑,做到不焦虑,等于给孩子足够的信任,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孩子的潜力和信心。家长不要滔滔不绝经常不断地提醒孩子学习不好的后果和结局,把信任给孩子,把过程给孩子。
这让我想起“从容”、“泰然自若”等一些词语,在养育孩子的过程种,似乎常常会有鸡飞狗跳,甚至是控制不住的大喊大叫,能做到“静”这一点,需要我们的思索和反省,也许,孩子成长中的安全感的来源,更是与“静待花开”这几个字也是完全不分开的吧。因为我们家长自己,首先给了自己安全感。
在对家长自身修养的的要求里面,黄妈也提出家长自己要热爱本职工作。我想,这个不是要求出来的,可能我们希望孩子自己好好学习刻苦努力的时候,我们自己,也的确要做一个这样的人。所以无论我们在做什么,似乎应该让孩子看到我们认真努力拼搏向上的学习和工作态度。这一点以前的妈妈们也总结过,适当地让孩子看到自己的工作,自己工作中的状态,自己工作的结果,也是对孩子最好的身教,这一点我做得还不够,明明自己工作很努力很辛苦,却很少让孩子看到这样的一面,如果有可能,也应该利用一下自己的工作环境,来对孩子进行适当的社会教育,这一点,我还需要加强。
对家长自身的提示里,黄妈也强调了我们孝顺父母,尊老爱幼,团结邻里,这些都是对孩子最好最直接的教育,对于打造孩子的优良品质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黄妈的分享,总体给我的感觉是从容淡定,润物细无声,一切于无形之中养成。让我想起一本书,名字是<母亲的力量>,同样作为女性,作为母亲,我们都该具备这种力量,这是从学霸妈妈身上学到的。当然对于作为尚且似乎还“成绩平平”的的孩子的母亲,我们也不能妄自菲薄,只剩下自叹弗如,每个家庭都不一样,每个孩子也不一样,每个妈妈也不一样。我们要相信自己孩子独一无二和独特,相信自己孩子是一个优秀的好孩子,我们学习值得学习的,坚持我们自己该坚持的,也必须结合自己的情况,来去走下面的路。
黄妈还分享了孩子的学习情况,如果有时间我再另外总结。
另外一位学霸妈妈是吴宇轩家长,小吴是今年高考北京市理科第八名,也是个女孩子的妈妈这是我感觉到钦佩的。吴妈比较善于表达,区别于黄妈的温言细语和谦逊的慢条斯理,对教育孩子侃侃而谈、娓娓道来,她着重于以下三方面进行了分享。
1构建学习型家庭氛围
2以平等的姿态进行沟通
3保持平常心面对竞争迎接高考
本以为自己算是爱学习的家长,但是吴妈分享的时候,发现自己真的是做得还很不够。
吴妈自己应该也是很爱学习的人,为了孩子,在家里构建足够的学习氛围。记得她说,不仅孩子有书桌,他们大人自己都有书桌,孩子学习的时候,他们也在学习,是真正的学习,不是为了孩子做的学习的样子。大人和孩子一起讨论问题,就会进行很深入的讨论和调查。在家庭的环境里,父母是学习型的,是爱学习型的,是爱读书型的,孩子潜移默化就受到了影响,或者说,家里的氛围就是学习,孩子也就不会去做其他的事情了。这一点可能一般家庭学不来,但是至少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榜样,能够让孩子静下心来,首先还是家里的环境的“静”。我们不用为了孩子特意去摆出学习的样子,但是为了孩子,保持一个纯净的学习环境的家庭氛围,还是很有必要的。这一点需要我们不断地提醒自己,并且付出行动。
吴妈说,在寒暑假或者周末,她会经常带孩子去书店,在书店有时候一呆就是7,8个小时,一开始看着孩子读书,只是陪着,后来感觉到孩子读书已经忘记了时间,她自己也读,另外,她讲到小吴对自己读的书非常珍惜,都会很爱惜自己的书,孩子从小喜欢上了读书,小吴不仅喜欢读,还喜欢写,几乎是随时随地随手写,有时候会写在手机上,孩子由于喜欢写,就经常会参加一些作文竞赛,并且获得奖项。让孩子喜欢读书,爱上读书,喜欢动笔,爱上动笔,是能够持续深入学习的前提,这是我们应该努力为孩子营造的。
吴妈分享的还包括,家里的沟通环境是良好的,是可以畅所欲言的。一家人经常特意坐下来,对各种话题进行探讨,文化的,历史的,科技的,时事的,思想的,和孩子进行与时俱进的交流和讨论,这需要我们家长也要善于学习,能够做到及时更新自己的见识。我们家长也要做到:教育无止境,学无止境,活到老学到老。
倾听,即是让孩子成长。
另外,和孩子沟通,重在平等,不要说教,不用说教的语气和孩子说话。倾听孩子的成长,孩子和我们聊的小事,哪怕是生活中小的不能再小的事,我们也能耐心倾听,做到非评判式的倾听,给一只耳朵,一颗心,不要不断她的话,让她说下去,说出来,让她说,不要抑制她的语言,这样,孩子觉得你是她的听众,观众,能够把自己的内心和生活无拘无束地表达出来。我想,这些做法和前面的做法都是浑然一体,一起形成了孩子的自信心/责任感,和对自己的充分的认知。
在以平等的姿态沟通这一点上,和之前黄妈强调的,尊重孩子,把孩子当作独立的个体,让她自己去做决策,这一点是一致的。说明学霸孩子都更有自主权,自信心,和自己安排自己的能力。两位妈妈都强调平等,或者独立,就是把决策权,人格权交给孩子自己,我们大人更多的是个参谋,是一个商量的对象,或者是一个旁观者,尊重他们的想法和选择,无论决策如何,多让孩子自己去做决定和选择,从而锻炼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自我角色的认知,从而构建强有力的自信,来面对自己的学习和未来。也许,做到这一点,也是形成学习自驱力的一个重要的做法:只有孩子相信自己了,才相信自己的决定,只有孩子得到自己安排自己的权力,她才能承担自己成长的责任,为自己的行为和结果负责,才会关心自己的学习成绩,把自己的学习成绩直接与自己挂钩,直接与自己的决策和权力挂钩,与自己的行为的结果挂钩,才想要一个更好的“自己决策的结果”,才会把学习看成是自己的事。不会成为家长和老师要求的事,也许那样,管理他们就再也不是我们家长头疼的事了,就大部分已经是孩子自己的事了,因为真正实现了孩子自己管理自己。
通过两个学霸妈妈共同强调的内容,我发现了这一点的重要性,在此我也加强记忆和反省,就是尊重孩子,平等和孩子沟通,让自己自己做决定,承担自己决定的结果。以后,我一定要多在这一点上下功夫,也把这一点要求告诉家人。
吴妈讲得第三点平常心面对高考,和前面黄妈提的做减压阀不做增压泵,静待花开,是一样的宗旨。归根到底,还是对孩子的学习不能焦虑,施压,急于求成,也许,言传身教做好了,良好的平等的沟通做好了,孩子能实现自我管理和具备学习的自驱力,考试的压力自然也就不会成为关注的焦点,我们发自内心地相信孩子了,也就真正地不会再担心孩子了,也就无需再叮嘱一定要考好,一定要努力,考不好会怎么样了。
做好前面的,似乎这第三点,平常心面对竞争和成败,真的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