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把“写文”放进日程里,当我把“阅读”时间拉长,发现它们占用我大部份时间,忙活其他事情的时间有点紧凑了,于是开始想方设法,怎么进行融合又不受影响?
放在晚上,发现都得到半夜12点,我不想那么晚睡,第二天会没精神。换一种到早上5:30,6:30,7:30,8.30,边尝试边记录,意图找到自己最舒服的姿势,不占用其他事务的时间。
写和读安排到早上,跑和听放在哪个时间位置了?这个过程没人能理解,但在尝试的过程中,只有自己知道,个中滋味。
当个体在发展变化的时候,会添加和删减很多东西,尝试探索新领域,就像哥伦布探索新大陆一样,期待,新奇。代价就是生理时钟短暂摸不着方向。直到找到频率节奏,直到养成习惯!
有时会像罗列的计划一样,会被打断打乱,没关系,要去哪里以及怎么去,保持大方向不变。比如,写文,早上被打断写不了,今天内抽空完成日更文就行。不必在乎一定得在计划时间内达成,那就成“老古板”了。
找到自己的节奏重要吗?极其重要。看过很多名人传记,比如:像近期看的《特朗普自传》,《价值》这本书的创作者高瓴创始人张磊,《把时间当作朋友》的创作者李笑来,华与华创始人华杉的日程安排等等。
他们的共性就是在成长探索中,找到自己的核心节奏,在做任何决策和选择时,不会轻易受别人干预影响!
你也可以去探索试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