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瑞军.走开,拖延症.煤炭工业出版社,2016.12
![](https://img.haomeiwen.com/i8835581/d449edecfb6c19e2.png)
《走开,拖延症》一书中剖析了拖延症的根源,并将拖延症的人分成了几种类型,然后深刻指出拖延带来的危害以及如何将战胜拖延症。体系完整,思路清晰。且均以案例开头,通过解析案例探讨拖延问题,可读性强。
拖延是很多人成功的绊脚石,是追求梦想的黑洞,人会在拖延中日渐颓废,生活会在拖延中混乱不堪,梦想会在拖延中渐渐崩塌,所以作者说,拖延是一种病,得治。
拖延者的类型:
完美主义——消极的自我批评
追逐型——总想做大买卖(眼高手低)
担忧型——患得患失的习惯(无从下手)
叛逆型——总想另辟蹊径
戏剧型——恋上了戏剧性的理由(喜欢大逆转的结局,总觉得自己可以在最关键的时刻扭转乾坤,可以得瑟得瑟)
愤怒型——总是一味地付出(所以在做事情的时候是心不甘情不愿的,能拖就拖,潜意识里是拒绝的不想做)。
我的拖延问题其实很隐秘,比如要提交一份报告,我会在最早的时候就开始为此做准备,并且把最后期限标注清楚,甚至计划都写得清清楚楚,所以很久以来我都认为我不是拖延症患者。
直到某一天,我的案头堆满了要解决的问题,一堆一堆的资料让我无从下手,然后发现有些问题应该是很早就处理好的,我的计划日期早就过去了,可是事情还没有处理好。要写的总结,报表,都堆在办公桌上,瞬间有种想要失忆的愿望。
然后才发现,我是早早地计划好了,可是最大的问题在于在执行计划的过程中,我总会因为很多的琐碎事情耽误真正需要处理的重要事情。原因在于:
(1)我总希望自己在重要事情上能够慎重再慎重,其实说白了,就是有完美主义倾向,总希望自己能拿出更完美的方案,所以看似每天都在努力,但进度非常缓慢甚至往往是停滞状态。
(2)在完美主义的背后,其实是自己对自己能力的不自信和否定,总担心自己做的不好或许会遭受大家的批评,或许会受到领导的否定,所以总是在做事情的过程中前思后想左思右想耗尽了自己的热情和精力,却没有办法推进自己的工作。
(3)所有的琐碎的事情都在我的关注之内。即使再小的事情,我也没有办法敷衍了事,总是想要事无巨细都能亲自处理认真完成。不是不相信别人,而是认为在自己名下本该自己认真完成。学习了将事情区分轻重缓急,依然去不了自己的这份臭毛病,而根源在于害怕出错受到指责和批评。
这三个原因使得我每天忙忙碌碌,却最终一事无成,现在分析来看,其实还是拖延症惹的祸。
真正的成长,是能够直面过往;
真正的努力,是不断地突破自己。
在这一刻的醒悟,
是为了今后不再走错的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