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看多少遍都会被吸引的作品
1986年在电影院公映的《天空之城》是我看到的第一部吉卜力动画片。虽然当时我是小学低年级学生,但“浮在空中的宝岛”这个设定令我兴奋不已,对这一点我记忆犹新。我曾经询问过我的学生,很多人把这部作品列入吉卜力最优秀的五部作品之一,它尤其在男学生中很有人气。究其原因,男孩子们果然还是喜欢“冒险故事”吧!电影《天空之城》是吉卜力工作室成立第二年后上映的作品。对于宫崎骏导演来说,这距离上一部作品《风之谷》公映仅仅两年。或许正因如此,这两部作品所传递的信息才会有不少共同之处。话虽这么说,但这两部作品当初预设的观众年龄层似乎是迥然不同的。
《天空之城》本来是以《少年帕兹和飞行石之谜》为题策划的。吉卜力在给面向内部相关人员的策划书中这么写道:“电影《风之谷》是面对‘高年龄层’的观众,而电影《少年帕兹和飞行石之谜》(即《天空之城》)设定的观众是小学生。
宛若《格列佛游记》的政治讽刺
乍一看,《天空之城》是面向儿童的,但是从学术的角度来研究,这部影片也充满了非常有意思的深刻内容。
首先,这部电影的构思,受到了来自爱尔兰讽刺作家乔纳森·斯威夫特的名著《格列佛游记》(发表于1726年)的影响。“天空之城”这个构思和“拉普特”这个名称,都来自这部小说中出现的飞岛“勒皮他”。
《格列佛游记》作为儿童文学名作,在以英国为首的世界各国都广受欢迎。然而,实际上这个故事蕴含了讽刺当时英国政治的内容。因这些讽刺招致统治者不满,斯威夫特从和出版社打交道起用的就是笔名。
因此,《格列佛游记》在英国政治史上尤其是分析大英帝国对爱尔兰政策时,被作为重要的学术资料。也许同斯威夫特一样,宫崎骏导演也是通过表面上面向儿童的《天空之城》,来进行一种政治讽刺。
实际上,《天空之城》和《风之谷》一样,渗入了冷战政治的影响。尤其是影片中从天空之城放出的“拉普特之雷”使人印象深刻,那种压倒性的破坏力,被描绘得好像冷战时期不断重复的原子弹、氢弹试验。
另外,如果不特别注意的话,有可能看漏的是,整部影片中只出现过一次“和平”这个词汇。讽刺的是,这个“和平”是从本片中企图征服世界的第一反派慕斯卡上校嘴里说出来的。让一个表里不一、使人生厌的特务机关的军人来说这个词,宫崎骏导演的政治讽刺意图可以说是呼之欲出。
而且,我想可能是偶然,作品中出现的毁灭的咒语“帕兹斯”,很像土耳其语中“和平”这个词的发音。这个咒语阻断了慕斯卡试图以武力和威慑控制世界的野心,守护了和平。
这部作品公映的1986年,世界上的核弹头数达到了史上最高值约7万枚。以这一年为峰值,此后世界上的核弹头总数逐年减少至今。因此,我们也能将这部影片作为引子,来研究“废核进程”。另外,电影中也强调了“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和“保护环境的信息”。
王族后裔的少女和冒险家的儿子
故事从工业革命时代的英国威尔士的煤矿小镇开始。男主人公帕兹是一个失去父母独自生活的少年,为了生计在煤矿打工。
某天晚上,帕兹在加班时,看到一个少女闪着炫目的光芒从空中缓缓落下来,帕兹一边非常吃惊,一边接住了这个不可思议的少女(希达)。希达胸前挂着的发光吊坠(飞行石)使她可以浮在空中,守护着她。
第二天,希达在帕兹家中醒来。
这时,想要抢走希达飞行石的强盗团伙朵拉一家出现了。好不容易刚从朵拉手中逃出来的帕兹和希达,又被大反派慕斯卡上校所率领的政府特务追击。
结果,他们被慕斯卡的政府军抓住。慕斯卡向希达展示了一个出了故障的机器人,对她说:“这是从空中掉下来的。”并且告诉希达,她是拉普特王国的继承人。
另一方面,慕斯卡上校以帕兹答应放弃寻找拉普特并且忘记希达为条件,而释放帕兹。帕兹落寞地回到家中,等待他的是朵拉一家。随后,为了救出希达,帕兹和朵拉一家结成了同盟。
慕斯卡想让希达来帮助自己寻找拉普特,就把她软禁了起来。希达独自一人在房间里陷入了思索,突然她口中不由自主地念起祖母曾经教过她一句“遇到困境时的咒语”。本来坏掉的机器人瞬间苏醒,奋力保护身上流淌着拉普特王族血脉的希达。并且,飞行石吊坠发出一缕光,直指天空中拉普特所在的方向。趁着骚乱,帕兹和朵拉救出了希达。随后,帕兹和朵拉一伙,还有慕斯卡政府军,都发现了拉普特。
手握拉普特帝国科学力量的慕斯卡,露出试图统治世界的本来面目。但是,希达和帕兹一起念毁灭的咒语“帕兹斯”,拉普特就开始崩塌。慕斯卡被瓦砾所吞噬。逃出拉普特的帕兹和希达,目送着不断崩塌的拉普特朝高空中飞去直至消失,故事到此结束。
和平学与《天空之城》的共同点
和平学与《天空之城》的连接点——其相同之处的关键词,是乌托邦。
回顾人类的历史,那就是战争的历史。也许有很多人倾向于认为,“完全没有战争的和平世界”就是乌托邦。
同样,出现于《天空之城》和《格列佛游记》中的拉普特(勒皮他),也是埋藏着人类之手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