掰起手指头数数,离过年也就半个多月的时间。这段时间会特别忙,做生意的忙着讨钱,外出打工的忙着买票和回家,女人们开始忙着买衣服鞋子和烫头……有一类群体也得值得关注,学生开始忙着复习和备考! 学生,在这个时代,是非常的职业化的名词。周日下午两点左右,学生到家长那准时的领取了每周标准的工资,有时也会根据学业情况有所浮动。三三两两的结伴回校,开始了工作。冬天,每天早上6点多的天总是黑嚓嚓的,还有点冷,学校的广播在6点准时的唱起了“相信自己",让学生一定要相信自己能快点起床……上午7点早自习加4节课,中午11点半吃饭,12点20分中午自修,下午3节课加1节自修,晚上3节自修,工作量相当的大,要一直到晚上8点40分熄灯休息。大量的课,大量的自修课,大量的作业,是这个竞争社会的缩影。所以一到年前的考试,学生也特别的关注和忙碌,因为关系到过年红包和家里大人面子的缘故。过来人应该感同身受……这也让我想起了自己的考试。 仔细想想,有印象的考试还是蛮多的。一年级,基本以双100为目标,结果数学88分。老师是自己村里的,跟爸妈也很熟,拿成绩单的时候,邵老师说:你儿子脑子是灵光的,就是太粗心大意,数字从大到小排列,写成了从小到大。我只在意的是前半句,现在想想,后半句才是重点,大概人都是这样,喜欢听好话,一般批评你的时候都会有一段好话在前面,所以要警惕这个问题。当然过年还算不错,毕竟还有一个100撑住了场面!这是第一次考试差一点。 五年级被县里射击队给选中了,开始了一段2年的训练,也开始了人生一段值得回忆的事情(下次有时间在写这一段故事)。因为训练,六年级的时候留了一级,那个时候读书的状态基本没有印象,但可以肯定的是,调皮捣蛋不用功是一定的。小升初考试,是我人生第一次大考,应该是第一次大场面的考试。六年级3个班,统一到学校大礼堂集中考试,听说可以考当时重点初中毕浦中学,这样才显得公平公正吧,毕竟是重点初中。当时的成绩应该还是可以的,年级前5总有的吧,不过没有想过要去重点初中,因为没概念。记得是夏天天气很热,但是大礼堂却很凉爽,考语文和数学2门课,好像都提前交卷的,觉得当时很厉害很潇洒。后来成绩出来了,貌似分数线192分,我190.5,差1.5分,但是没感觉。现在想想,给自己的标签是有点坏的好学生,要是去好学校那就真是坏学生了,当时想法就是这样的,而且一直印在了脑子里。 进去自己理想的初中,当然这成绩一定是前茅的,被分到了3班,当了3年的班长。也不知道当时班主任怎么想的。因为留了一级,比别人大一岁,初一发育了,身体也比他们高大很多。初中阶段对我影响最大的是一套电影和一部动画片。讲到这里,我想绝大多数80初期的都会有共鸣,郑伊健,陈小春演的古惑仔系列,当时的梦想就是要当像陈浩南一样的带头大哥(中毒是相当的深)。我认为是这部电影建立了正义感和责任感,当然江湖气息也有,交了很多社会上的朋友当然也做了一些江湖的事。还有一部就是《灌篮高手》,爱打篮球的80后都看过吧,樱木,流川,晴子,三井,大猩猩,宫城,彩子,洋平,仙道,信田,牧绅一……看了有不下20遍吧。也算是我篮球的启蒙老师,所以那时白天打球晚上混社会。学校里该做的坏事也基本都做了,甚至还有创新。当然受罚也是一定的,简单介绍这个,大家看看有没有回忆:一阳指,圆规,扯鬓发,棍子打屁股,站黑板哈气,蹲着……常规的五大件也不介绍了,大家自己领会吧。至于学习,成绩基本在前10吧,也佩服自己的。初三中考,是要坐车到毕浦中学参加统一考试的,想想跟毕浦中学存在着不解之缘,当时考的重点高中是桐庐中学,因为在县中小学生运动会上破了110米栏的记录,当时可以加15分,当时校长和班主任叫我第一志愿填桐庐中学,因为还有一点希望,毕竟那几年学校都被剃了光头。当然受潜意识的缘故,就填了一个分水高级中学,连第二志愿都没填桐庐中学,我始终认为那不是我去的地方。所以当时考试毫无压力,记得坐在我前面的是毕浦中学的学生,开考前,信誓旦旦的说让我看他的答案,我笑了,这一笑还真印证我我对他的第一印象,买读生,吹牛b的主,果不其然,卷子后面一片空白,差点带沟里去。记得当年的考试有A、B两部分,前面A比较简单,但分数对折,B部分一分是一分,还是有点难度的。英语和社政是最差的科目,因为要背,不过那天考英语的状态非常的好,超级的顺手,前面居然考了88,后面27,居然有71分,总结一下是选择题多,感觉好。社政是一塌糊涂,原因大家也应该知道了,选择题太少。其它科目也都有发挥,记得语文前面有108分,后面也有40分,很满意,科学和数学也一样。具体记不清,反正有发挥。那个时候,桐庐还在江北综合市场对面,老校区,就招几个班,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感觉,成绩出来后,加上15分,离桐中分数线差2.5分,还好没报,算有自知之明,也如愿到了心目中的分水高级中学,整个初中就一个考上了桐中,还和我有一定的关系。一点失望也没有,谢谢当时的这个选择,因为高中很精彩……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