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先生说,菩萨是梵文的翻译,全称是菩提萨埵(读音同跺),菩提意思是觉悟,萨埵 意思是有情。
觉悟什么呢?就是佛的境界,就是先知先觉的人,教导后知后觉的人。
一个人如果觉悟了,悟道了,对一切功名富贵看不上,而万事不管,脚底下抹油溜了,这种人叫做罗汉。
但是菩萨境界则不然,觉悟了,解脱了世间一切的痛苦,自己升华了,但是,看到世上林林总总的众生,还在苦难中,就要再回到世间广度一切众生。这种牺牲自我,利益一切众生的行为,就是所谓有情,是大乘菩萨道。
古人有两句名言:不俗即仙骨,多情乃佛心。
菩萨则牺牲自我,利益一切众生,所以说,世界上最多情的人是佛,是菩萨,也就是觉悟有情。
“菩萨”是佛弟子中,走大乘路线的一个总称。
佛的出家弟子们,离开人世间妻儿、父母、家庭,这种出家众叫做大比丘众。在佛教经典中的出家众,归类到小乘的范围,他们离开人世间的一切,专心于自己的修行,也就是放弃一切而成就自己的道,叫做小乘罗汉的境界。这在中文叫做自了汉,只管自己了了,其他一切不管。
出家人是绝对不准穿华丽衣服的,绝对不准化妆的,可是你看菩萨们,个个都是化妆的啊!又戴耳环,又挂项链,又戴戒指,叮叮当当,一身都挂满了,又擦口红,又抹粉的,这是菩萨的塑像。这个道理是什么呢?就是说他是入世的,外形虽是入世的,心却是出世的,所以菩萨境界谓之大乘。罗汉境界住空,不敢入世,一切不敢碰,眼不见心不烦,只管自己。
《楞严经》上说,有些人自己并没有成道,但是有宗教热忱,愿意先来救助别人,帮助别人,教化别人做善事。任何的宗教都有这样的人,自己虽没有得度,没有悟道,却先去救别人,这是菩萨心肠,也就是菩萨发心。
如果有人自己的觉悟,修行已经完全圆满了,再来教化人,就叫做“如来应世”,这人就是是现在的佛,现生的佛。(如来是佛的另一个称呼,佛有十种不同的名称)
菩萨是如来的前因,成了佛,如来是菩萨的果位。(换句话说有的人先修行菩萨境界,再达到佛的境界)
在现实生活里,如果你遇到一位好老师, 他总是毫无保留地教导你,那他就是一位老师菩萨;如果你遇到一位好医生,医治好你的病痛,那她就是一位医生菩萨;如果你遇到一位好上司,他总是帮助你,欣赏你,鼓励你,那他就是一位上司菩萨;如果你有一双好父母,总是给你无限的爱,毕生的奋斗成果都给了你,那么你就是拥有了父母菩萨;如果你看到我的文章,觉得有收获,你也可以叫我作者菩萨,如果你给我点赞,就是在支持我的创作工作,你就是我的读者菩萨;所以,我们生活中处处都有菩萨,你也可以成为别人的菩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