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了一套买二套,买了二套买三套,买了三套买四套。”这是某地房地产交易会上,领导鼓励买房的喊话,道出了不少地方的心声。
与之相似的还有另外一地,开始倡议端着铁饭碗的人员发动亲友购房,来推动当地房地产运行。
站他们的角度来讲,去房地产库存,拉动当地经济,促消费,出来喊两嗓子也无可厚非,毕竟当前的房地产对GDP的贡献已经转负,地方上土地卖不出去,钱袋子吃紧,又没有更好的造血工具,就只能出来带头鼓励。但这样的说法确实容易引发热议,暂且不说买不买得起,在住房不炒的背景下,买那么多房子也住不过来啊。
而近期地方上鼓励买房的事还并不少见,就比如前段时间有鼓励农民进城购房,常见的优惠措施就不说了,有个别地方开始启动农民退出宅基地进城购房一次性补贴。
农民进城自愿有偿退出宅基地的情况也不新鲜,10多年前山城就出了个地票制度。通俗讲就是农村宅基地或者村里的公共用地复垦来作为耕地,验收合格后给你一张地票,这个地票可以拿到土交所挂牌。买方则是有用地指标的房企,房企城里盖房占多少面积就要到交易所买同等面积的地票,有了地票才能参加土拍,这样算是变相的保护耕地,新增地方用地指标。而地票拍卖所得的85%归农民,15%归村集体,相当于开发商替农民承担一部分购房款。
话又说回来,出台这么多鼓励措施,主要还是想让钱在市场转起来。
就比如有人买了一套房,首付了一部分,贷款了一部分,银行贷款放出去,开发商拿着钱去买地,买建材,招工,支付员工和工人工资,给地方纳税等等,接着员工和工人们拿工资去消费,地方拿着出让金和税费去搞基建,发工资等。这样购房者的首付款以及部分预支款就在市场上流转起来,经济和消费也就带动起来了。
所以现在地产这个实体经济的现状,其涉及的上中下游产业链的日子,也都紧绷起来。上游的钢铁建材就不说了,有人统计过挂钩地产的重工业就占了25%,地产日子不好过这些也就成了过剩产能;中游的房地产开发商这两年的情形也看到了,都勒紧了裤腰带过日子;下游的家电家居装修餐饮等行业,生意也大不如从前;最重要的是地方上还等着还债发工资呢。
钱流转不起来,都放银行吃利息去了,大家的支出减少了,也说明各方的收入缩减了。
再来看日本房地产泡沫破灭后,因房价大跌高杠杆买房的公司和个人被迫“破产”,大家都不愿消费,日本Y行就算把利率降到零也不愿借钱,只想默默还债。当大量的家庭和企业开始还债,收入和盈利都拿来补坑,一方支出减少,另一方收入也减少,就造成了整个地区的资产负债表衰退。所以日本房地产泡沫破灭以后,能脱口而出的新兴企业几乎没有,甚至在互联网热潮下也没有出现过日本的身影,所以才有了日本失去的十年的说法。后来日本ZF没办法,就只能疯狂举债,给企业和老百姓花钱,小日子是过得不错了,但负债率也成了全球最高,大量收入都要拿去还债,所以日本的债市也是一大奇观。
有了这个前车之鉴,有些泡沫戳破是不能戳破了,太热不行,太冷也不行,炒是不能再炒了,就看怎么稳了。对于地方来说,M地收入就占了一大半,又没有什么大的支柱企业,房子卖不动了资金流也就卡住了,所以才有这一系列的鼓励措施,但对于老百姓来说,现在更多还是信心缺失的问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