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战争的洗礼—对于共产党

战争的洗礼—对于共产党

作者: 胡畅舟 | 来源:发表于2023-04-06 20:09 被阅读0次

    抗日战争,中国内战这两个词语,在中国的历史中无疑有着很重的地位。这是中国的重要发展,也是共产党的重要发展。那么这段历史到底是怎样的呢?共产党在这段时间中,是怎样一步步发展,又解放了全中国的呢?

    在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陕北会师,长征正式结束。而此时中国依然面临着危机。 自从918事变后,日本入侵沈阳。但是中国对日的态度始终是退让,结果导致东北10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全部沦陷。日本在1932年于长春建立伪满洲国,很多中国人过上了亡国奴的生活。

    而在129运动,许多学生组织抗议,想让蒋介石开始抗日。可是,蒋介石并不同意,反而采取镇压的态度。同时,中共的危机也并未结束,蒋介石想要在共产党立足未稳时与共产党打仗,消灭共产党再抗日,想调用张学良的东北军打共产党,而张学良在七月时对蒋介石哭柬,依然无法改变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想法。

    于是后来就发生了西安事变,共产党和张学良联系起来,把蒋介石扣押在西安,与蒋介石谈判希望可以共同抗日,因为此时中华民族已经到了一个关键的选择,这关系于民族的存亡。西安事变最终如何解决呢?无非有两种选择,第一种是宣布蒋介石的罪状,让人民审判,这样的选择必然导致蒋介石的死。而第二种就是释放蒋介石,和平解决。对于共产党而言,如果我选择第一种,就报仇雪恨。但是这也导致国民党的一部分人会趁报仇之机,不支持抗日,要求继续内战,这并不是一个好结果。而第二种解决方法是不报仇,但是共同抵御日本,把革命看成最重要的任务。从理性的角度分析,第二种必然更加合理,但是能舍弃报仇,这是一种很高尚的品格。

    于是最终,共产党和张学良说服蒋介石共同抗日。可是在西安事变后,张学良遭到了蒋介石的软禁。

    而在我看来,这件事也就体现了共产党的革命精神。在他们而言,民族的前途战胜了私人的恩怨,他们愿意为了民族的存亡而舍弃党之间的纠纷,值得佩服。

    随着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开始,两党又面临了一个问题,国共该如何合作,对于国民党而言,最希望的是共产党并入国民党。这样国民党既可以得到一支军队,又能发挥共产党善于发动群众的优势,不管在人民支持度上还是实力上都大增。可是这样真的可以吗?共产党要做的是吸取第一次合作的教训,合作不能以牺牲自己为代价,这不仅是战士们的情感要求,同时也是革命前途的问题,如果并入国民党,后面将没有丝毫主动权,这么久的努力也都白费。于是毛泽东对合作的要求是承认蒋介石为抗日总指挥,共产党可以把根据地改名为边区政府,穿国民党的衣服,但是共产思想不变。但合作程度不深,也就意味着共产党的处境依然困难。得不到国民党的更多资助,依然需要自己摸索发展。

    这个选择虽然有劣势,但也是必然要做出的选择。只能说,这是共产党发展中必然的一步。

    而随后,蒋介石发命令让红军去抗日一线和军阀阎锡山合作,共同抵御向山西进攻的日军。共产党是否要去呢?首先,从民族大义的角度而言,红军去一定不容推辞。而从战略上,虽然无法正面对抗,但是可以打游击战。于是,共产党选择前去。1937年,平型关大捷。可是仅凭这些,根本无法扭转局势。1938年,华北全部失陷。

    此时也就迎来了一个问题,既然如此不堪,抗战的前途到底在哪里呢?此时毛泽东提出,抗战的前途在于持久战。日本是工业化国家,中国是农业化国家,这中间发展差了不少。与此角度,中国不能速胜,更何况其他国家不会轻易干涉此事。而日本的侵略是非正义的,但中国是大国,日本是小国,所以到后期,日本必然会缺少钱和物力。而战争能否长期,取决于全人的努力程度,这也就意味着共产党和国民党必须一直统一战线,才能全国人民一起努力,于是共产党派周恩来去协调。

    除了党派的协调,毛泽东还发动群众建立根据地,让人民更多的参与战争。一时间,共产党根据地,遍地开花。该如何巩固根据地呢?第一点是提高战士的觉悟,持续取得人民的信任。就在此时 红军大量开展文化教育,还有了著名的三大纪律,八项主义。第2点就是向群众宣传抗日精神,这样可以更加团结。说到团结农民,一个绕不开的问题就是对地主的处理。现在农民是抗战主体,所以要想能够团结,就要改善农民生活,这就需要涉及到地主的利益。而因为统一战线,而国民党和地主的关系较为密切,不能像之前土地革命那样打倒地主,那么该采取什么样的方法改善民众生活呢?所以为了容纳多方,共产党只让地主减租减息,使得人民更加好过。这个要求并不算很过分,而且在抗日时期,地主也是中国人,也为了抗战做出牺牲。于是,纷纷同意。

    在这中间,抗日所采取的就是增强与人民的联系,并且积小胜为大胜。

    后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日本开始想其他方法,他们想要引诱国民党共同抗击共产党。而汪精卫已经投降,在南京立委国民政府,蒋介石也下令缩编八路军。一次新四军在转移的过程,和国民党爆发大冲突,新四军损伤严重,被称为皖南事变。

    那么在国共矛盾如此明显时,毛泽东该怎么办?从之前的教训中,毛泽东知道一定不能退让,否则会换来蒋介石的得寸进尺。一定要反击,但是此时反击又不合时宜,因为要一起抗日。这该怎么办呢?毛泽东想到了一个很好的方法。既然无法出兵,就决定利用政治攻势来让蒋介石妥协。他大肆宣扬蒋介石的想法,表明共产党是想合作抗日的。利用人们都不希望内战想要共同抗日的心理发动民众的力量,以此让蒋介石害怕,不抗共。这件事果真解决,后来共产党和国民党又恢复到了统一战线。

    在这里,我认为毛泽东的决策是很聪明的。或许他对此有两个目的,一是保证共产党,二是让中国可以统一抗战。但是无论如何,毛泽东确实保证了抗战的统一性,这让抗战成功有了基础,如果两党依然内斗,是绝对不可能成功的。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一触即发,此时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形成,中国不再是孤军奋战。

    随着外部环境的改善,抗战压力变小。共产党得以回到党的建设,建党已经21年了,他们开始整总结经验,积极改善,有了延安整风运动。

    总结过去的21年,党的决策最大的风险在哪里呢?主要有两点。第一点是过于主观,想当然。也就是说没有很好的估计当今局面,空有热血,比如李立三所犯下的错误。而第2点就是过去博古,李德犯下过的错误。只盲目听信苏联的权威,使其变成教条,脱离了中国的实际情况。对此,该如何调整呢?总结这两个问题,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进行调查,做到实事求是,也就解决了上述问题。可是目前,这只是领导层面达成的共识,如何让此成为全党的共识呢?第一种方法就是写文章,让人们读,可以达成共识。第二种是让党员客观的认知自我经验,进行自我批评。这两种方法都很有效。那对于历史上犯过这类错误的人,该如何处理呢?首先,不能抓住历史问题不放。但是他们也需要自我检讨检查。在1945年,整风运动结束,党内的思想也更加统一 成熟了,确定了以毛泽东思想为主的道路,从苏联中脱离,实事求是。就此,毛泽东也正式成为了人民领袖。

    而在抗日这个维度上,中国进行了战略反攻,1945年8月,美国投下两个原子弹在日本上空,而日本则选择无条件投降。持续了八年的抗日战争也正式结束。为了这一天,中国付出了巨大的牺牲,那些革命烈士用血肉铸成了新的长城。而抗战的胜利也让中国证明了中国在国际中很重要,中国成为了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在此期间,共产党也在不断蓬勃发展,此时的共产党有百万人,而苏区的人数也达1亿多。

    总结而言,共产党在抗战中发挥的作用更像是一个组织者。不仅自己出力,而且尽所有的能力维护统一战线,发动人民,这是抗战能成功很重要的原因。

    随着抗战的结束,国共内部的关系也成了首要的问题。本来,蒋介石和毛泽东在重庆和平谈判,签订了条约,维持了几个月。但是,国共差距悬殊,而国民党认为这几个月内能一举灭了共产党。由此,全面内战爆发。

    此时的蒋介石采取大举进攻的策略,那么毛泽东该怎么办?蒋介石的战略是用兵力优势。夺取重要城市,控制交通路线,并分割解放区,分区清缴,这是一种比较直接的方法。而共产党在其中兵力较弱,所以毛泽东的战略是不轻易放弃任何一个好地方,但并不死守。努力动用有生力量,在蒋介石耗兵守城的过程中,毛泽东集中军力打蒋介石薄弱的部队。

    其实这两种逻辑本质上的不同就是要地和要人。毛泽东要的是人,要发展的是实力。而蒋介石要的是地,想要尽可能占领更多的地方。

    在八个月后,国民党军队出现的情况是城多,但是损耗较多,而且要守城也分散了一部分兵力,所以军队人数持续锐减。而共产党的人发展的越来越多。这导致国民党被迫重点进攻山东和陕西两点,而不能全面进攻。

    可是纵使这样,共产党依旧处于被动的状态,是被蒋介石打。这种局面该怎么扭转呢?如果可以进入蒋介石的腹地,就更有可能主动发动进攻。于是毛泽东采取的战略是一面继续保卫解放区,另一面派一支军队去大别山,开始发动进攻。而这支军队就是刘伯承和邓小平所率领的12万人,在短短20多天,很快来到大别山并成功进入。

    这也体现了解放军的英勇,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来到这么深入国民政府势力的地方,而这种英勇在我看来是解放军能成功的很重要的原因之一。

    在来到大别山后,刘伯承迅速实施战略展开,扩大在群众内的影响力,并且在战争中歼敌19万人,成功的在大别山站稳脚跟。开始主动的战略进攻。

    而此时就又涉及到一个问题,如何巩固发展解放区呢?依旧是原来的方法,进行土地改革。而此时的土地改革就不必顾及地主的利益,因为国共合作已经结束。所以就从减租减息到了耕者有其田,刘少奇制定了中国土地法大纲。这很好的符合了人民的利益,所以大批青年为了家中有田涌入解放军,使得解放军有了大量的资源。

    而在1948年,国民党兵力总为365万,能作战的只有174万。而因为解放军动员了大量农民吸收了国军俘虏使得总数增加为280万,作战经验丰富,且武器有了改善。

    那么此时是否发动决战呢?虽然总兵力依然有差距,但是通过兵力图不难发现国军主力分散,而此时,正是各个击破的好时机。既然已经下了决战的决定,从何处开始打呢?分析来讲,东北形势最有力,此处50万国军补给困难,而东北解放区已连成一片,此处有100多万解放军。而为了防止国军在打的时候从东北撤离,所以决定关闭和关内的联通通道,锦州。林彪也不负所望,在很短的时间内成功拿下锦州,为中国东北的解放有了很大的贡献。这使得解放军不管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占了优势。

    1948年11月,解放军在以徐州为终点的广大中原地区发起了淮海战役,经过66天的战斗,消灭了国军55万人。几乎与淮海战役同时,解放军总计100万人在北京和天津发起平津战役,而北京是和平解放,因为傅作义通过关系投降。这使得北京很多文物不受破坏。

    而国民党军事的失败不仅是在军事上,国统区的经济也崩溃了。经过长期的战争,经济无法维持,国民政府采取印钱的方式,导致通货膨胀。

    1949年,对国民党而言,形势越发不乐观,蒋介石被迫下野,李宗仁找共产党谈判。国军的条件是划长江而管理,而毛泽东决定将革命进行到底,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治理,也避免后面会出现的矛盾。所以要趁此机会打死国民政府。所以发动渡江战役,国民政府正式退往台湾。

    随后,全国其他地区纷纷进行解放。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毛泽东在天安门正式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意味着一个新时代的开始。有着无限可能!

    那么总结来说,共产党为什么能成功呢?其实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而或许理由也有很多。而在我看来,最根本的原因是人。

    不管是共产党所制定的策略,做的反思,做的战略全部都是由人领导完成的,而能完成抗战也是由一个个战士所做的。而毛泽东就是共产党中很重要的领导人。从独立人格的角度分析,他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也知道自己的目标是拯救中国,创立一个好的新世界,有了这样的目标后,肯吃苦。加上有才能。肯想各种办法。这是其本身人格的魅力。

    而从人对整体的影响的角度来说。可以从两个角度分析,一个是战略,一个是共产党走的路线。从战略的角度分析,毛泽东等人所做的决策一直是合理的,不管是刚开始的打游击,抗日时的论持久战,以及对蒋介石的灵活战术,都是有效的。所以,这在很大程度上促使了共产党的成功。而从共产党策略的角度来说,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共产党发动了人民。一个国家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人民,只有保证了人民,让人民满意,这国家才能站住脚,而他们正是利用了人民的力量,在任何地方都以人民为主,到一个地方就开始土地革命。而从初心的角度来讲,他们也确实没有违背,始终遵循着想让无产阶级统领的愿望。古话也有说"得民心者得天下"。只要能很好的利用人民的力量,就一定能取得成功。

    而利用人民的力量并没有巧妙的方法,只有真正的为人民考虑,才能做到这点。

    而共产党的成功也不止跟几个人有关,也跟解放军的英勇有很大的关系,而这些解放军也正是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在长征,抗日和国共内战中都能体现,创造出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这又再一次突出了人民的力量。

    从此以后,新中国就成立了,站在一个新的起点,新中国会如何发展呢?要经历哪些阶段呢?这是我们后面所讨论的问题。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战争的洗礼—对于共产党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fiud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