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2011/08/15
1974年生的安妮宝贝,新长篇《春宴》本周上市,出版方称首印达110万册,京东商城包销50万册。常言说“没有君子,不养艺人”,换句话说,“没有闲人,不养作家”也是对的吧。
有意思的是,1972年出生的李海鹏,本周也推出首部长篇小说《晚来寂静》,并声称自己是要走严肃文学道路的。当然,走这条道路的还有80后作家颜歌,她的长篇小说叫《声音乐团》。
相比而言,李海鹏起步已经慢了很多。因为安妮宝贝1998年就是榕树下的热门网络作家,《告别薇安》等流传甚广,长篇小说都出版了三部。而颜歌生于1984年,2000年开始在榕树下发表小说,长篇小说已出版了四部。只不过,李海鹏说,“写小说是我的人生梦想。”
事实上,在文学体裁中,小说在文学爱好者心目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主要原因在于它除了要有出奇的情节编排外,还要有精巧的结构设计。无论语言、叙事还是构思,对创作者来说,都是极大的挑战。从这个意义上说,写小说,确是对人智力甚至体力的挑战。
那么,回过头来,一个人什么年纪写小说(尤其是长篇小说)更合适?这显然没有标准答案。我们看到,加西亚·马尔克斯生于1927年,做了多年记者,1955年发表中篇小说《枯枝败叶》,1967年出版长篇小说《百年孤独》。如你所知,他最有影响的作品是近四十岁时创作的。苏联作家帕斯捷尔纳克生于1890年,早年以写诗为主。1922年和1924年,他分别发表了中短篇小说《柳威尔斯的童年》和《空中路》。1957年,他在国外发表长篇小说《日瓦戈医生》,获1958年度诺贝尔文学奖。
当然,也有“出名要趁早”的案例,比如张爱玲。23岁时,她在周瘦鹃主编的《紫罗兰》上发表了《沉香屑·第一炉香》后,一鸣惊人。曹禺发表《雷雨》时也为23岁。
在卓越的小说家中,我们仍然可以找到无数“少年早慧”型和“大器晚成”型。对中国的小说写作爱好者来说,现在是一个好的时代:有那么多的出版公司等米下锅;有那么多读者希望看到精彩的虚构类作品。
意大利新锐作家保罗·乔尔达诺生于1982年,他26岁时创作的处女作《质数的孤独》中文简体版今年3月就出版了,上周仍在小说畅销榜上。当然,这不是一个成功的处女作孤例。比如《追风筝的人》是阿富汗作家卡勒德·胡赛尼的处女作,几年前出版后霸占了《纽约时报》和《出版商周刊》两排行榜80余周。
畅销不畅销,当然不是小说家能管的事。但我想,通过小说作品,让更多人领会小说家的奇思妙想,或是精神共享的善事。所以,有梦想的少年、青年、中年或老年,写小说去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