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公孙丑章句下
(节选)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古曰:域民不以封疆之届,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力。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注释:
天时:有利于作战的气候条件等。
地利:有利于作战的地理条件。
人和:人心团结。
城:内城。
郭:外城,指的是在城外建的一道城墙。
池:护城河。
兵革:武器。
米粟:粮食。
溪:山间的河沟。
得道者:施行仁政的君主。
失道者:不施行仁政的君主。
寡:少
畔:通“叛”,背叛。
释义:
有利于作战的天气和时机,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条件。有利于作战的地理条件,比不上人心团结。举例来说,一个内城方圆三里、外城方圆七里的小城,四面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是什么原因呢?能够用四面包围的方式攻城,一定是得到了有力作战的天气和时机,但是不能取胜,一定是有利于作战的气候条件,却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条件,城墙也不是不高,护城河也不是不深,武器也不是不锋利,粮食也不是不充足。但最后,守城的一方还是逃走了,这是因为地形再好,也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团结啊。
管理百姓不能光依靠划定疆界的界限,巩固国防也不能光依靠山河的险要,征服天下不能光指望武器的锋利,而是要靠施行仁政,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他、支持他的人就多,多到最后天下人都会归顺他。而不实行仁政的君主,就没有多少人愿意帮他,少到最后,连亲人都会背叛他。连亲人都背叛了君主,怎么能抵得过那些天下人都归顺的君主呢?所以能够施行认证的君主是战无不胜的
网友评论